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共產國際與中共六大前后的富農政策

        2015-01-30 01:09:23羅重一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富農共產國際土地

        □羅重一 張 楠

        (1.武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武昌 430072;2.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湖北武漢 430077)

        富農問題是中國土地革命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中共六大制定了一系列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富農政策。然而共產國際在《六月來信》中,又對在其指導下制定的這些政策進行了指責。其原因在于共產國際對中國國情的不甚了解、對中國富農問題的相對輕視及其把俄國土地革命的成功經驗教條化。

        一、中共六大制定富農問題政策的背景

        (一)六大以前共產國際有關中國土地問題的思想

        中共六大以前,共產國際雖然未直接對中共下達過關于富農問題的指示,但對中國土地革命的思路卻是一貫的——沒收一切土地,實行土地國有化。

        共產國際認為,在中國的民主革命中,“要吸引農民群眾積極參加斗爭,提出的斗爭口號必須能把農民所理解的切身的政治要求和經濟要求同反對軍閥和帝國主義者的一般政治任務結合起來。”[1]P1391926年11月召開的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第七次擴大全會強調:“承認中國共產黨應把土地國有化的要求提為無產階級土地綱領的基本要求。”[1]P2801927年5月召開的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第八次全會強調:“土地革命,包括沒收土地和土地國有,是中國革命新階段基本的、內在的社會經濟內容?!保?]P325在 1927 年的八七會議上,會議主持者羅明那茲強調說:“關于此問題用不著再討論了,土地的根本問題是土地國有?!保?]P74

        從上述可以看出:共產國際關于中國土地問題的基本觀點是很明確的——否定土地私有制,沒收一切土地,實行土地國有化,并把它確定為中共關于農民問題的基本原則。這些觀點必然會影響到中共對富農問題政策的制定。

        處于被領導地位的中共中央堅決地執(zhí)行了共產國際的這一指示。1927年5月由共產國際代表羅易、米夫等人主持召開的中共五大則“完全接受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關于這個問題的決議”。[3]P47五大認為:“徹底將土地再行分配,方能使土地問題解決,欲實現此步驟必須土地國有。共產黨將領導農民從事于平均地權的斗爭,向著土地國有、取消土地私有制度的方向,而努力進行。土地國有確系共產黨對于農民問題的黨綱上的基本原則。”[3]P66

        (二)六大以前毛澤東對中國富農問題的認識和探索

        毛澤東參加了中共五大和八七會議,其思想和言行無疑會受到共產國際這些指示的影響。毛澤東在此期間持以下觀點:

        第一,對富農的來源,剝削方式,剝削者兼農民的身份及政治態(tài)度有比較正確的理論分析。他指出:富農大部分為種田起家即自耕農上升而來,部分為都市商人購置土地而成,另部分為官僚后裔之衰敗者及現在的官僚。其剝削方式為重租,高利貸和剝削剩余勞動。富農是農民的一種,但其革命性比貧農、中農弱,其政治態(tài)度與城市民族資產階級一致,他們頗受軍閥及大地主的壓迫,故具有反抗性,但又害怕“共產”,故對革命采取了矛盾或消極的態(tài)度。[4]

        第二,已經認識到了富農問題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的重要性,并要求改變過去對富農的某些過“左”政策(即大革命時期湖南農民運動中的某些過“左”傾向——筆者注)。在八七會議上毛澤東就提出:“富農中農的地權不同。農民要向富農進攻了,所以要確定方向(即劃定中農與富農的標準)?!保?]P73此后在創(chuàng)建井岡山根據地的實踐中,他認識到,“富農往往與小地主利害聯在一起。富農土地在土地中占少數,但與小地主土地合計,則數量頗大”。[5]P69他認為在土地革命中,“最困難的問題就在拿不住‘富農的中間階級’”。由于政策過“左”,就使得“被打擊的中間階級在白色區(qū)域內幾乎完全附屬于豪紳階級去了,貧農階級則成了孤軍。此問題實在嚴重得很”。[5]P70他認為產生這一困境的原因是,由于“富農覺得平均分和按勞動力分兩種方法都于他們不利。他們的意思,在人工方面,他們愿意多努力,加上資本的力量,他們可以多得收獲。若照普通人一樣分了,蔑視了(閑置了)他們的特別努力和多余的資本,他們是不愿意的”。所以他將這—情形報告中央,并提出可以考慮向“自耕農中之富農”作出某些“讓步”。[5]P71

        需要提出的是,毛澤東雖然在實踐中也曾意識到了這種政策的偏“左”,但由于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所以他也只能按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執(zhí)行。如在大革命后期,毛澤東曾主張“廣泛地重新分配土地”,地主富農的土地均在沒收分配之列,并將這個主張?zhí)峤唤o中共五大討論,但是“中央委員會把它否決了”。[6]P141在1928年12月的《井岡山土地法》中,他更加明確地提出:沒收一切土地,包括小地主、自耕農在內,歸之公有或蘇維埃政府所有。富農的土地全部沒收。這實際上是對富農實行“打擊”政策,并且還容易侵犯中農的利益。

        從上述中可以看出,毛澤東在探索中國富農問題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局限性,其最根本性的問題是:沒有找到劃分富農的正確標準。首先,沒有分清富農與小地主、自耕農的界限。毛澤東最初考察富農問題時使用的概念不是“富農”而是“小地主”,后來使用“富農”的稱謂后,也常把它與“小地主”混為一談,同時他又多次提到富農是自耕農的一部分。其次,沒有確定富農的階級屬性,起初把它定為中國的中產階級,與城市民族資產階級同類;后來又提出它是農村的“中間階級”,而把它劃為“小資產階級”范疇。[4]而依據中國的國情來看,“中產階級”和“中間階級”還有著某些相通之處,但“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卻有著明顯的不同。

        總之,中共在領導土地革命之初,由于“富農標準”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從而導致了在解決富農問題的實踐中,往往遇到諸多的困境。而這一切,都有待于在即將召開的中共六大上來得到有效的解決。

        二、中共六大制定的關于富農問題的政策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共產國際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由布哈林、安貝爾—德羅、庫西寧、艾爾科里和米夫組成的委員會”。[7]P494來指導六大的召開工作。與此同時,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東方書記處還組織了若干起草決議案的班子,其中,米夫參加了《土地綱領》、《農民運動》決議案的起草工作。這些決議案在六大大會開始前,已經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7]P496-497這些都說明,中共六大有關富農問題的政策都是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制定的,并且得到了共產國際的認同。

        (一)中共六大對富農的性質作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認識和分析

        中共六大認為:富農是一個具有兩重性的階級,其有“一種特殊的性質,他具有資本主義的與資本主義以前的半封建剝削的形式”。[8]P355他是“農村資產階級(富農),一方面實行雇傭工人(富農),別方面仍舊要出租土地,而且還要經營商業(yè)和高利盤刮”。[8]P344中國的富農對革命的態(tài)度“有三種不同,第一同情革命,第二完全與地主階級聯合起來反革命,第三搖擺于革命反革命之間”。[9]P18

        中共六大對富農的這些分析也被當時的共產國際所批準。在隨后召開的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關于中國共產黨的任務》決議案中就明確指出:“沒收所有地主土地,并將其交給農民代表蘇維埃;戰(zhàn)略方針是:主要敵人是地主、土豪,劣紳;無產階級在農村的支柱是貧農;中農是鞏固的盟友。在現階段加劇反富農的斗爭是不對的,因為這樣會抹殺農民和地主階級之間的主要矛盾。一旦農村貧農和中農的利益同富農的利益發(fā)生尖銳沖突時,黨應該捍衛(wèi)勞動人民的利益,反對剝削者階層”,絕對不能放棄“同半地主的富農的階級斗爭”。[7]P519

        (二)中共六大制定了對富農不同的斗爭策略

        根據以上分析,中共六大認為,對富農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斗爭政策,而應根據富農的不同經濟政治狀況采取不同的斗爭策略。大會在通過的《農民運動決議案》中,制定了對富農斗爭的3種不同斗爭策略:“凡富農現在已成為反動力量的地方,那么反富農的斗爭,應與反軍閥、反地主豪紳的斗爭同時進行”。“在富農還沒有消失革命的可能性,因受軍閥官僚的壓迫而繼續(xù)斗爭的時候,共產黨應企圖吸收富農與一般農民反軍閥反地主豪紳的斗爭之內”。“當富農搖動于革命與反革命之間的時期,在不妨礙貧農雇農斗爭范圍之內,黨不應該故意加緊對富農的斗爭,使其更快的轉入反革命方面去,而變成革命的積極的仇敵”??傊包h在目前階段中的任務,乃在使富農中立,以減少敵人的力量”。[8]P356

        當然,中共六大制定的富農政策也有缺點和不足之處:一是分給無地及少地農民的土地,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這實際上實行的還是脫離中國農民土地斗爭實際的“土地公有”方針。二是規(guī)定在同富農斗爭的同時,“決不能因聯合戰(zhàn)線而對富農有所讓步”。[8]P356這些就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以后在富農問題上產生“左”傾錯誤的思想根源。

        (三)中共六大后對富農政策的進一步完善

        中共六大之后,為了更好地貫徹共產國際的指示和中共六大制定的關于富農問題的政策。1929年2月3日,中共中央又專門發(fā)出《中央通告第28號——農民運動的策略》,其有關富農問題的主要內容為:

        第一,進一步闡明了對富農問題的兩個指導思想:⑴“建立農村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富農的策略,對于富農的策略不能是機械的聯合而是要看客觀上富農表現的態(tài)度決定各種不同的策略”。⑵“土地斗爭的主要方式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而不是沒收一切土地,是批評平產主義的幻想而不是反對分配土地”。[9]P17-18

        第二,總結了以往實行“沒收一切土地”政策中得到的兩點經驗教訓:⑴“沒收一切土地客觀上是實行土地的國有,是觸犯一切富農甚至中農和小塊土地的貧農,使農村的階級戰(zhàn)線凌亂,削弱了土地斗爭的力量”,從而不利于建立反地主階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⑵“模糊了農民反對地主的階級意識以為土地革命的對象不但是反對獨占土地的地主階級還要反對他自己”。[9]P19-20

        上述這些都說明,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中共六大制定的富農政策,是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的,對中國的農民土地革命是起了積極作用的。

        (四)中共六大后對過“左”富農政策的逐漸糾正

        在中共六大富農政策的指導下,中央蘇區(qū)及其多數革命根據地中,對富農的土地政策逐漸改變了“沒收一切土地”的過“左”政策。如:

        在贛南、閩西地區(qū),毛澤東在1929年4月主持制定的興國縣《土地法》中,將《井岡山土地法》中規(guī)定的“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這是一個原則性的改正。同年7月,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政治決議案》提出:“自耕農的田地不沒收”;富農多余的土地要沒收,但在革命初期“不沒收其土地”,也“不廢除其債務”。

        在湘鄂西地區(qū),1930年10月,湘鄂西特委制定的《土地問題決議案大綱》和湘鄂西第二次工農兵貧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土地革命法令》中,都明確規(guī)定了要嚴格區(qū)分中農和富農,并提出了具體的標準。如規(guī)定雖“兼雇用少數工人耕種”,但其土地數量與其人口需要剛剛相符者,“仍不失其為中農,不能因其少有余裕便認為是富農”。

        在鄂豫皖地區(qū),1929年12月底召開的鄂豫邊第一屆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的《土地政綱實施細則》中規(guī)定:對富農只分配其“剩余的土地”;對中小商人和富農的經濟不能妨害;分配土地應采取與勞動力兼顧的原則,等等。

        在湘鄂贛地區(qū),開始實行“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方針。在土地革命中,實行以貧農為中堅,聯絡中農,中立富農的政策。對于小商人,則采取完全保護的政策。

        總之,中共六大以后,黨對富農的斗爭基本上是按照比較正確的方向前進的。

        三、共產國際對中共六大富農政策態(tài)度的轉變

        (一)共產國際《六月來信》的歷史背景

        1929年6月7日,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就農民問題專門給中共中央寫來一封信。信中對中國富農問題的認識發(fā)生了急變,把由它親自指導并直接參與制定的中共六大富農政策斥為是“機會主義的”,是“犯了最重大的錯誤”,要求中國黨實行“加緊反對富農的路線”。共產國際認為:“由于個別領導同志在解決農民問題時一直犯有極為嚴重的錯誤”,所以要“以書面形式來闡述我們(共產國際——筆者)對這一極其重要的問題的觀點”,希望中共中央能夠“十分認真地重新討論農民問題”。[10]P19

        共產國際對這封信是十分重視的,首先,于1929年2月專門成立了一個“由約爾克、弗賴耶爾和庫丘莫斯夫同志組成的委員會,由約爾克同志負責召集”,其任務是“起草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就農民問題給中共中央的信”。[11]P79其次,在3月26日,共產國際又指示中共中央說“打算弄清你們就農民問題進行的爭論,并針對你們一些領導同志就這個問題發(fā)表的不正確意見和近幾個月在黨的總的工作形勢中發(fā)生的變化,作出關于我們在農民問題上的策略的指示”。[11]P94再次,這封信寫畢后,經共產國際“更仔細的討論”后由“政治書記處批準”[11]P119并于6月7日寄給中共中央。最后,共產國際特別關注的是“中國同志是如何對待這封信的,他們提出了哪些意見,領導在了解信的內容后作出了什么決定”。[11]P119

        (二)共產國際《六月來信》的主要內容

        第一,片面強調了中國富農在經濟、政治上的封建性和反動性。共產國際認為中國富農“在大多數情形之下,都是些小地主”,[9]P692其社會本質是“利用其資本與私有的土地,以施行野蠻的佃租與高利貸的掠奪”,[9]P693其“在農民運動中時常表現公開的或秘密的反革命的作用”。[9]P691其“時常公開的站在反動勢力方面而反對農民群眾的革命斗爭”。[9]P693

        第二,初步劃分了富農的類型標準。共產國際將其劃為兩類:“一種形式便是半地主”式的富農,[9]P693其特點是“將土地出租兼放高利貸資本”,[9]P692利用自己的資本和自己私有的土地來獲得最大利潤;第二種形式為“自己經營的富農”,其特點是“進行自己的經濟租取土地,努力生產而應用雇傭勞動”。[9]P693

        第三,規(guī)定了反對和打擊富農的政策。認為中共六大提出的“要使富農中立”、“對于還沒有消失革命可能性的富農,要吸收他到反軍閥反帝國主義的戰(zhàn)斗中去”的觀點,容易“使人以機會主義的精神”來理解“聯合富農”的口號,“因此使一切關于農民問題的爭論都走到不正確的道路上”去了。[9]P694因此,必須把反對富農與反對地主的斗爭并列起來。要求中共必須認識到,“無論在什么條件之下,聯合富農是不對的”。[9]P692“在行動中不能對于富農有任何的讓步”。[9]P696

        總結這封信的精神可以歸納出最重要的兩點:⑴對富農應當不加區(qū)別地實行一概打擊的政策;⑵只有加緊打擊富農,才能“促進革命轉變的速度,使民權階段可以很快的轉入社會主義的階段”。[9]P699

        (三)共產國際《六月來信》對中共富農政策的影響

        應該說,共產國際的這封信只是在總體上提出了反對和打擊富農的策略路線,而沒有作相應的明確的具體的政策規(guī)定。然而這一指示信抵達中國后,引起了中共富農政策的“左”轉,卻是不爭的事實。在1930年召開的二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反對富農的措施,表明他不僅接受了、并在實際工作中也貫徹了共產國際的這一指示。二七會議提出:自耕農(包括富農)的田地、山林、池塘、房屋,自食自用外的多余部分,均應沒收。在當年5月的《尋烏調查》中,毛澤東曾把半封建富農(即半地主性富農)劃為“新發(fā)戶子”的小地主,把富裕自耕農劃為富農。認為“打倒半地主性的富農是沒有疑義的。只有富農路線的機會主義者,才會站在這個策略的反對方面”。[12]P199而在6月南陽會議通過的《富農問題決議》中,則更詳細更系統(tǒng)地規(guī)定:沒收一切土地,廢除一切債務;沒收富農多余的農具、耕牛等;對富農實行平谷、征糧、搶谷,并征調費用、強借款子、低利借貸,課以重稅等等;但同時富農也可根據“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分得一份肥瘦相兼的土地。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過程中,毛澤東修改補充了某些以往的規(guī)定,使其更有利于貧苦農民和限制富農,如:關于土地分配標準,自《井岡山土地法》直至1930年3月的《興國蘇維埃土地法》都規(guī)定,一般情形下以人口為標準,特殊情形下以勞動力為標準。又如:關于分田原則和分青原則,自閩西黨一大直至《興國蘇維埃土地法》都規(guī)定,分田實行“抽多補少”的原則,分田時如已經下種,第一道禾仍由原耕者收獲,分配效力從第二道發(fā)生。通過《尋烏調查》后,毛澤東發(fā)現這些規(guī)定“貧農不滿意”,而更符合富農利益,便開始著手將其變更為:廢除勞動力標準而僅保留人口標準;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以及“何時分田何時得禾”;等等。

        四、共產國際對中共六大富農政策由支持轉為指責的原因

        (一)共產國際不大了解中國革命實際

        共產國際了解中國情況的主渠道有:通過與中共中央的通訊聯絡;駐華代表和赴華使者的匯報;赴莫斯科的中共黨人的匯報;所能收集到的有關報導雜志、資料情報,等等。渠道雖多,但它掌握的情況仍很有限,這是因為在當時白色恐怖嚴重并且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要保持條條渠道暢通是不可能的。同時,這些有限的情報資料準確程度不高。這就妨礙了它對中國革命實況作出適時而準確的評價。

        問題在于:雖然共產國際了解中國革命情況的渠道有限,但這并不影響到共產國際通過正常的組織程序,來對中共實行集權制的領導。按照共產國際章程和有關紀律規(guī)定,共產國際與各國黨的組織關系和有關紀律主要包括:(1)共產國際與各國黨之間是上級與下級、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肮伯a國際事實上必須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性的共產黨。在各國進行工作的黨只是它的獨立支部而已”。[13]P149-150(2)共產國際給各國黨的指示必須得到執(zhí)行。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發(fā)布對所有參加共產國際的政黨和組織都具有拘束力的指示”。(3)在共產國際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是整個共產主義運動的最高機構,它的決定對共產國際所屬一切政黨都有約束力。借口向下一次代表大會申訴而拒不執(zhí)行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的決定,就是公然違反紀律。[14]P486(4)共產國際派往各國的代表有權監(jiān)督各國黨的工作。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派駐各國共產黨的機構及代表,“完全隸屬于執(zhí)行委員會”,直接對執(zhí)行委員會負責,而不受所在國共產黨中央的領導。

        在嚴格的紀律和高度集中的組織制度之下,作為共產國際下屬支部的中共根本沒有充分的獨立自主的權力,除了對共產國際的指示唯命是從外,很難有獨立作出決策的空間。

        (二)共產國際對中國富農問題相對輕視

        共產國際是以俄國革命的成功經驗(即城市為中心、農村為輔助)來指導各國革命的。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時,其國內的經濟關系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充分發(fā)展,城市在經濟中起了主導作用,廣大農村已經資本主義化,農村對于城市來說具有極大的依賴性,處于輔助的地位。

        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政治經濟發(fā)展極不平衡,在經濟關系上,雖然資本主義有所發(fā)展,但很微弱,封建的半封建的經濟占了統(tǒng)治地位,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著優(yōu)勢,使得農村可以不依賴城市而相對獨立存在。在階級關系上,由于是多個帝國主義間接統(tǒng)治的國家,造成中國政治的極不平衡。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基礎在農村,而反革命的統(tǒng)治力量又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在廣大農村則相對薄弱。所以廣大的人力、物力在農村而不在城市。因此,俄國農民土地革命的經驗根本不適應中國的國情。

        共產國際在大革命失敗前后的—段時間內很少理會中國的富農問題。毛澤東曾在八七會議上提出過這個問題,但并未引起羅明那茲的注意和重視,因而未予討論。此后在1927年12月聯共(布)十五大上,米夫、布哈林等對此曾有過探討,但是分歧比較大。直到1928年的中共六大,共產國際才首次較集中、比較明確地表達了對這一問題的見解和意向,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對此問題的足夠重視,因為在對中國革命整體設想上,它更強調的是城市武裝起義,即使在著名的《六月來信》中,仍把農民斗爭作為城市無產階級斗爭的一種配合和輔助。這樣,既然忽視農村,它就不會深入細致地研究包括富農在內的農村社會各階級狀況,而一旦因某種政治需要而作出的有關富農問題的指示,也就難免有錯誤。

        (三)共產國際在思想方法上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

        第一,照搬斯大林的“三階段”論和“第三時期”論。按照這些觀點,第三階段是蘇維埃時期,同盟者僅有農民和城市貧民。這樣,被共產國際視為“鄉(xiāng)村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富農也就被列為排擠和打擊的對象。而在“第三時期”(即資本主義總危機爆發(fā)時期和無產階級革命勝利時期)。中共則必須“用革命方法推翻地主資產階級聯盟的政權,去建立工農蘇維挨形式的工農專政”。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勢必引導出過“左”的富農政策,反對和打擊富農是必不可避免的。

        第二,誤解列寧關于富農問題的策略思想。共產國際指令中共反對富農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是:“列寧從來沒有說過聯合富農?!保?]P692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早在1903年,列寧在《給農村農民》中就闡明過無產階級在不同革命階段對富農的策略:我們在農村中的第一步是廢除地主剝削,解放包括富農在內的全體農民,這一步是由全體農民一起走的;我們的最后一步是奪取地主和包括富農在內的資產階級的全部土地和工廠,建立社會主義社會,而這一步富農卻不能與我們同行。但在第—步和最后一步之間,還必須經過不少斗爭,切不可把第一步和最后一步混在一起,也不可一下子就走完第—步和最后一步。共產國際置列寧的“第一步”于不顧,而片面強調“最后一步”,或把兩者嚴重混淆,把“第—步”當作“最后一步”,并以解釋馬列主義理論最高權威的姿態(tài)出現,指責中共黨人“機械式”地理解了列寧的策略觀點,把富農當成了同盟者。其實,作這種“機械式”理解的恰恰是共產國際自己。

        第三,將蘇聯革命的經驗神圣化。首先,搬用俄國十月革命后解決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土地國有。這就勢必產生“沒收富農所有土地”的現象。其實,這一政策不適合中國國情,它與中國當時的經濟、政治條件相脫離,也與中國農民強烈的土地私有觀念相抵觸。其次,教條主義地“搬用俄國1905年反對沙皇和資產階級立憲民主黨的公式”。[15]P167俄國的 1905 年革命中,俄國的資產階級整體上是反對革命的。但中國的資產階級由于分為兩部分而革命性亦有不同,中國的鄉(xiāng)村資產階級這部分則是可以參加革命或者是可以保持中立的。再次,搬用蘇聯在實行農業(yè)集體化過程中鎮(zhèn)壓富農的模式。1929年以后,聯共(布)為加速完成工業(yè)化進程,采取了全盤集體化的方針,沒收和奪取富農所有的土地財產耕畜和機器,轉交給集體農莊,并對富農采取逮捕、鎮(zhèn)壓和驅逐的非常措施。與此同時,還在黨內開展了反對布哈林“保護富農”的右傾錯誤的斗爭。聯共(布)反富農反右傾的方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共產國際用來在中國黨內推行,從而導致了打擊甚至消滅富農的嚴重錯誤。

        總之,中共六大前后,共產國際對中共富農問題政策的制定,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影響。今天,我們認真總結其經驗和教訓,對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1]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資料:第1輯[Z].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2]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八七會議[Z].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

        [3]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4]參見毛澤東《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于革命的態(tài)度》、《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R].

        [5]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斯諾文集[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

        [7]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7卷[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8]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4冊[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9]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5冊[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10]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資料:第2輯[Z].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11]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8卷[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12]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2卷[Z].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1997.

        [14]〔英〕珍妮·德格拉斯.共產國際文件:第1卷[Z].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3.

        [15]周恩來選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猜你喜歡
        富農共產國際土地
        我愛這土地
        農民合作社帶農富農作用增強
        尉氏:葡萄產業(yè)富農家
        2021年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來了
        春風里,奏響助農富農曲
        金橋(2021年4期)2021-05-21 08:19:12
        20世紀30年代 共產國際眼中的毛澤東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海峽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中共中央黨校創(chuàng)辦與共產國際
        分土地
        孫中山創(chuàng)立革命軍隊中的共產國際因素
        軍事歷史(2001年5期)2001-08-21 02:51:50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97|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少妇人妻200篇白洁| 久久久AV无码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喷水|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极品少妇性运交|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女同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3|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97 |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无码Av|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中文字幕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黄色网页|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女同亚洲女同精品| 日本大胆人体亚裔一区二区 | 日本护士xxxx视频| 午夜探花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精品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毛片| 色综合久久加勒比高清88|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女主播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熟女av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