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166500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中醫(yī)院
【摘要】目的 探究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36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進行治療,隨機分組,實驗組19例患者采用前路手術治療,對照組17例患者選擇保守治療,對比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為89.47%,對照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為76.47%。兩組患者的治療優(yōu)良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手術治療,能夠徹底減壓,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很少有復發(fā)的情況。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1.105
Study on Anterior Surgery Treatment of 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YANG Guoy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Zhaoyuan County,Daqing 166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nterior surgery treatment effect to 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is to be explored.Methods We chose 36 patients of 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who we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September 2014 and separated them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19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given anterior surgery treatment,while 17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servative treatment,and then compared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reatment excellence rate in study group was up to 89.47%,while treatment excellence rate in control group was 76.47%,there was a treatment differential between two groups,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d statistic value(P<0.05).Conclusion Anterior surgery treatment is of efficacy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it is effective to decrease patients’ pressure completely with high surgery safety and less illness reoccurrence.
【Key words】 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Anterior surgery treatment,Treatment effect
神經根型頸椎病因為頸椎退行性的病變,以及神經根受到壓迫等因素,使支配區(qū)域有一定程度的麻木、疼痛、反射改變和感覺缺失。而且近些年來因為電腦、汽車等普及,人們的學習壓力和工作壓力都不斷增加,頸椎病的患者人數(shù)逐漸增多,而且有低齡化趨勢,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1]。該疾病在傳統(tǒng)治療中,多選擇保守治療,目前,還可選擇前路手術的治療。選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36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進行治療,采用不同方法,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36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19例,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齡范圍32~69歲,平均年齡為(46.8±4.9)歲,病變累及關節(jié):6例患者為C 3~C 4,4例患者為C 4~C 5,4例患者為C 5~C 6,3例患者為C 3~C 6,2例患者為C 4~C 7,病程范圍3~38個月,平均病程為(20.3±4.8)個月。對照組患者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齡范圍34~70歲,平均年齡為(45.9±5.2)歲,病變累及關節(jié):6例患者為C 3~C 4,4例患者為C 4~C 5,3例患者為C 5~C 6,2例患者為C 3~C 6,2例患者為C 4~C 7,病程范圍2~39個月,平均病程為(20.6±4.9)個月。兩組患者身體的基本資料沒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實驗組 該組患者選擇前路手術的治療,首先給予常規(guī)的術前準備,要求患者保持仰臥位,將軟枕墊到頸肩部,使頭部向后仰,采用頸叢強化的麻醉或者局部麻醉,再進行頸前路的減壓,對椎體或者椎間盤給予次全切除,以及自體髂骨的植骨融合,還有鈦板的內固定術。在手術中選擇頸前的橫行切口,將內臟鞘和血管鞘向兩側牽開,將椎體前方顯露出來,采用C臂透視并給予準確定位,環(huán)鋸減壓,也可采用撐開器將病變間隙撐開,并對取出的椎間盤組織和骨進行檢查,看其是否居中,是否完整,再對上下椎體的側方和后緣給予潛行減壓,使用薄神經剝離子貼骨面來探查推移后貼的骨面,將增生的骨贅和鉤椎關節(jié)清除,選擇自體髂骨來植骨,以及鈦板固定,將橡皮引流片進行留置,關閉切口,手術結束一天后采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
1.2.2 對照組 該組患者采用保守治療,要求其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選擇理療、藥物治療以及頸椎牽引的方法,輸液停止或者頸肩部的疼痛緩解后,要求其采用頸肩肌的鍛煉。藥物治療者,選擇250 ml 20%甘露醇的注射液,10 mg地塞米松,采用靜脈注射,每天注射一次,治療7 d?;蛘哌x擇30 ml丹參注射液,250 ml 10%的葡萄糖液,給予靜脈滴注,一天使用一次,治療10次。頸椎牽引治療,則給予作為枕頜帶的牽引方法,要求起頭部前傾5°~15°,其具體的牽引重量為5 kg,每次給予15~20 min的治療,一天1~2次,1個療程為10次。
1.3 療效標準
優(yōu):患者頸肩部的頭痛不適癥狀全部消失,可正常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良:患者頸肩部的頭痛不適癥狀大部分消失,不會對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可:患者頸肩部的頭痛不適癥狀得到輕微的改善;差:患者頸肩部的頭痛不適癥狀沒有改變,甚至癥狀加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 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19例患者中,優(yōu)10例,所占比例為52.6%,良7例,所占比例為36.8%,可2例,所占比例為10.5%,差0例,所占比例為0%,治療優(yōu)良率為89.47%。對照組17例患者中,優(yōu)6例,所占比例為35.3%,良7例,所占比例為41.2%,可3例,所占比例為17.7%,差1例,所占比例為5.9%,治療優(yōu)良率為76.47%。兩組患者的治療優(yōu)良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神經根型頸椎病發(fā)病率較高,很多患者都選擇保守治療,其臨床治療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痛苦,緩解頭痛 [2]。而有劇烈疼痛癥狀的患者,僅給予保守治療,不能有效緩解其痛苦,可選擇前路手術的治療方法 [3-4]。該種治療方法能夠將神經根、脊髓的壓迫問題徹底解除,而且創(chuàng)傷較小,入路操作簡單,術中的出血量較少,而且可直接去除纖維性和骨性的壓迫,擴大神經根管,得到顯著的減壓效果。既能夠緩解不良癥狀,手術的安全性也較高,治療效果高于采用保守治療的對照組患者 [5]。實驗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為89.47%,對照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為76.47%。兩組患者的治療優(yōu)良率差異較為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手術治療,能夠緩解患者的身體癥狀,安全性高,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