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畜牧獸醫(yī)局寶都街道獸醫(yī)站,山東濰坊 262400)
肉雞大腸桿菌病的病因分析及其防控對策
張海英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畜牧獸醫(yī)局寶都街道獸醫(yī)站,山東濰坊 262400)
近年來,隨著肉雞養(yǎng)殖業(yè)的集約化、規(guī)?;l(fā)展,其養(yǎng)殖密度不斷提高,大腸桿菌病的發(fā)生率也明顯增加。大腸桿菌病是肉雞生產中的重大疾病之一,它是由大腸桿菌中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的雞體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療難、復發(fā)率高等特點,且易成為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細菌性疾病的并發(fā)病或繼發(fā)病。本文主要對肉雞大腸桿菌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對策進行總結分析,為有效預防和控制肉雞大腸桿菌病的發(fā)生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種雞場和孵化場因素
在肉雞大腸桿菌病的預防控制中,對種雞場和孵化場的控制是一個關鍵因素。致病性大腸桿菌經常通過種蛋傳播而成為孵化后期雞胚大量死亡、產生大量弱雛、出雛率降低及育雛雞死亡、育雛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另外,有些孵化場在孵化期間未對入孵種蛋、孵化室及相關器具進行嚴格的消毒,導致雛雞早期感染發(fā)病,有些雛雞在3日齡左右就會出現典型的包心、包肝等典型的大腸桿菌病病變。
1.2 雞舍及周圍環(huán)境差
肉雞大腸桿菌病的診斷并不難,治療藥物也很多,但治療效果常常不理想,究其原因往往是忽略了雞舍及周圍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大腸桿菌病普遍被認為是一種條件性疾病,大量的養(yǎng)雞場尤其中小型養(yǎng)雞場(戶)皆存在衛(wèi)生差的問題,從而導致雞舍及周圍的環(huán)境污染嚴重,細菌病毒大量的存在,這些都為大腸桿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1.3 飼養(yǎng)管理不規(guī)范
由于飼料生產、保管、貯存不當,飼料中細菌含量超標,也可成為肉雞感染大腸桿菌病的途徑。有些養(yǎng)殖戶(場)給雞的飲用水未經嚴格消毒,甚至不消毒,其中大腸桿菌含量常常超標。很多小型雞場采取一場飼養(yǎng)多種日齡的雞,整個雞場常年有雞存欄,無法做到全進全出,不能對整個雞場進行徹底的清掃、消毒,不同日齡的雞成了疾病傳播的易感動物,構成了多重性的傳播。
1.4 應激因素
氣候的變化、通風不良、注射疫苗、換料及噪音等對雞群來說都是較大的應激反應,都可降低雞群的抵抗力,致使抵抗力較低的雞,在環(huán)境條件的作用下容易感染大腸桿菌病。
隨著伊朗石油進口大幅削減,加上頗具吸引力的折扣,印度的石油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上漲,最終將對需求造成壓力。印度官員曾表示,只要價格有競爭力,美國原油就可以替代伊朗原油。
1.5 并發(fā)感染或繼發(fā)感染其他疾病
近年來,傳染性法氏囊炎、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球蟲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發(fā)生的極為普遍,臨床上上述疾病并發(fā)或繼發(fā)大腸桿菌病的病例要超過單純大腸桿菌病的病例數量,這也使大腸桿菌病發(fā)病概率出現明顯提高,并且使病情變得更為復雜,治療更為困難。
目前,禽大腸桿菌病防控存在的問題:(1)禽致病性大腸桿菌血清型眾多,我國現已報道的雞致病性大腸桿菌血清型有70多種,現有的疫苗不能進行有效的防治。(2)由于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大腸桿菌耐藥性的廣泛產生,發(fā)病后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3)養(yǎng)禽場綜合防治措施不完善,飼養(yǎng)管理水平不高,為禽大腸桿菌的發(fā)生和傳播提供了外界條件。
2.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是預防大腸桿菌病發(fā)生的關鍵。大腸桿菌病是條件性致病菌引起的一種疾病,該病的發(fā)生與外界各種應激因素有關,防治的原則首先應該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條件,加強對雞群的飼養(yǎng)管理,改善雞舍的通風條件,認真落實雞場衛(wèi)生防疫措施,控制支原體等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加強種蛋的收集、存放和孵化的衛(wèi)生消毒管理。做好常見病的預防工作,減少各種應激因素,避免誘發(fā)大腸桿菌的流行與發(fā)生,在育雛期適當地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有利于控制本病的爆發(fā)。如在雛雞出殼后3~5日齡及4~6周齡時分別給予2個療程的抗生素,可以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
2.2 免疫接種
近年來國內外采用大腸桿菌多價氫氧化鋁苗、蜂膠苗和多價油佐劑苗,取得了較好的預防效果。從應用的實踐來看,采用本地區(qū)發(fā)病雞群的多個毒株,或本廠分離菌株制成的疫苗使用效果最好,這主要是與大腸桿菌血清型較多有關。實踐證明,種雞在開產前接種疫苗,再整個產蛋周期內大腸桿菌病明顯減少,種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雛率有所提高,大大降低了雛雞階段本病的發(fā)生率。國內現用的大腸桿菌油佐疫苗,有程度不同的疫苗反應,主要表現精神沉郁,喜臥,采食減少等,一般1~2d后逐漸恢復,無須進行任何處理。
從生態(tài)學角度考慮,禽大腸桿菌病是由于機體受到外界刺激或濫用藥物等破壞了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大腸桿菌菌群失調或定位轉移所致。微生態(tài)制劑是利用畜禽體內固有的菌屬通過養(yǎng)分競爭、粘著位點競爭等調整菌群格局,通過抑制不利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來達到防治目的。例如通過添加益生菌制劑來扶植正常的微生物菌群,提高腸道有益微生物的比例,從而抑制不利微生物的繁殖,可降低雞群的發(fā)病率。盧永紅等研究認為肉用仔雞飼喂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桿菌、乳酸桿菌、酵母菌等菌株的富酶利生素,可顯著促進肉雞腸道中雙歧桿菌的增殖(P<0.01),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P<0.01)。微生態(tài)制劑安全、無副作用,而且使用方便,并能提高生產性能,但應注意不能與抗菌藥物同時應用。
2.4 藥物防治
2.4.1 抗生素
應用抗生素治療肉雞的大腸桿菌病仍是當前主要的治療措施,但大腸桿菌對抗生素極易產生耐藥性。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大腸桿菌病時,應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藥物,按療程給藥,還應注意交替用藥等科學的用藥方法,才能達到防治肉雞大腸桿菌病的目的。
2.4.2 中草藥
隨著合成抗菌劑抗生素、激素等長期使用帶來的殘留、耐藥性、副作用強等問題的日益嚴重,人們已將新藥研究的注意力轉向了中草藥。利用中草藥治療肉雞大腸桿菌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F已報道的單味抗菌中藥有黃連、黃芩、大黃、連翹、敗醬草、虎杖、大蒜、馬齒莧、甘草、赤芍、枳實、五味子、夏枯草、金銀花、丹參及石榴皮等。王亮等對經典方劑“白頭翁散”進行調整組成“加味白頭翁散”,并研究其治療雞大腸桿菌病的效果,結果顯示在飼料中添加4%的“加味白頭翁散”能有效控制雞大腸桿菌病。閆紹悅研究認為單味中藥五味子在體內外均具有抗雞大腸桿菌活性的作用,且抗菌效果明顯,對五味子的抑菌活性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分析,發(fā)現五味子有廣譜抗菌作用,不僅對革蘭氏陽、陰性菌有抗菌作用,對臨床耐藥菌株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何二國等采集天津、河南、內蒙古 3 個地區(qū)的肉雞大腸桿菌病病料,分別設置白龍合劑、10%氟苯尼考溶液、10%硫酸粘菌素溶液、20%硫酸新霉素溶液和10% 多西環(huán)素溶液5種藥物處理,進行了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顯示來自不同地域的3組病料的菌株均對白龍合劑表現為高敏,白龍合劑可以作為治療肉雞大腸桿菌病的首選藥物。
用于治療禽大腸桿菌病的中草藥制劑還有很多,如雞痢靈等,黃芩散、禽痢凈等。中草藥及其制劑的廣泛應用,與其抗菌作用是分不開的。
2.5 加強病毒性疾病的預防
眾多研究表明,引起肉雞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可提高呼吸道對大腸桿菌的敏感性。尤其是一些病毒性疾病,如新城疫、傳
[1] 李艷雄.肉雞大腸桿菌病的防控[J].山東畜牧獸醫(yī),2014,207(4):83.
[2] 陳瑞祥.一例肉雞大腸桿菌病的診治報告[J].福建畜牧獸醫(yī),2012,34(2):50.
[3] 孫明家.肉雞大腸桿菌病的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4,30(2):165-166.支等,應控制好這些病毒性傳染病,減少繼發(fā)感染大腸桿菌病的機會,加強免疫工作。既要控制好這些病毒性傳染病,還要盡可能地減輕疫苗反應,在免疫接種時應選用正規(guī)生物公司生產的疫苗,可避免疫苗毒對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損傷,從而降低大腸桿菌的入侵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