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葳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手術室,遼寧 沈陽 110003)
心理護理干預對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
夏 葳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手術室,遼寧 沈陽 110003)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非全身麻醉手術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90例進行非全身麻醉的手術患者,隨機雙盲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相關指標變化、術后VAS和SAS評分。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心率、血壓、VAS和SAS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能促進患者心率、血壓的恢復,降低術中疼痛及焦慮程度。
心理護理;手術室;非全身麻醉
手術治療是目前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由于對手術、麻醉有關問題的認識不足,導致大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焦慮及抑郁狀態(tài),不利于患者手術的進行及術后的恢復[1]。非全身麻醉患者在術前會表現(xiàn)出更為嚴重的焦慮情緒,嚴重影響術后康復。因此,對手術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改善其不良情緒,以確?;颊呖梢苑e極配合手術,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本研究選取我院的手術患者,給予非全身麻醉,對心理護理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旨在探究心理護理干預是否對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疼痛程度的降低、血壓及心率的恢復起到促進作用。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均實施非全身麻醉,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使用麻醉藥物的種類以及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實施圍手術期的基礎護理。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干預。①護理人員要采用平和的語氣積極與患者溝通,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針對患者的不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護理人員要時刻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詳細的記錄,做好應對突發(fā)情況的準備。②患者由于緊張,往往出現(xiàn)一些不良心理情緒。其中,對麻醉的恐懼、手術的風險、手術的效果以及并發(fā)癥等是影響患者心理變化的主要因素。護理人員要對麻醉以及手術的安全性向患者詳細講解,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識,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減輕患者焦慮程度,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提升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3]。③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手術環(huán)境,通過人文關懷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通過交流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
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15 min后的心率、舒張壓、收縮壓指標變化、術后1 h患者VAS和SAS評分(兩組患者手術前VAS和SAS評定且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
1.4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差異進行t檢驗,當P<0.05時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血壓、心率變化情況比較:術前實驗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為(13.5±2.6)kPa與(10.5±2.7)kPa,心率為(76.6±5.5)次/分,對照組為(14.3±2.6)kPa與(10.6±2.2)kPa,心率為(75.6±5.8)次/分;干預15 min后,實驗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為(15.5±3.6)kPa與(12.5± 2.8)kPa,心率為(80.3±4.5)次/分,對照組為(17.3±2.2)kPa與(14.7±3.2)kPa,心率為(93.6±4.8)次/分,兩組患者的心率與血壓均升高,但實驗組患者的心率與血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VAS和SAS評分情況比較:經(jīng)過兩種不同的護理干預1 h后,實驗組與對照組VAS評分分別為(3.0±1.5)分與(5.8±2.8)分;實驗組與對照組SAS評分分別為(50.1±3.4)分與(63.5±3.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有調(diào)查顯示,75%的患者希望術前獲取手術相關知識和信息[4]。有研究指出手術是導致應激原的重要因素,患者往往是出現(xiàn)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5]。患者的不良心理將導致緊張、焦慮、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高血壓等不良反應,并且在非全身麻醉患者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近年來,臨床較為重視對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的研究。付晶晶的研究指出[6],心理護理干預在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臨床應用中具有有效可行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反應。在本研究中,雖然兩組患者的心率與血壓均升高,但實驗組患者的血壓與心率(80.3 ±4.5)次/min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實驗組的 VAS(3.0±1.5)分與SAS(5.8±2.8)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理護理干預對于緩解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焦慮情況、恢復患者心率和血壓具有顯著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予以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壓恢復,且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焦慮程度,具有臨床應用和研究價值。
[1] 杜立紅,祖玉新,郭玉杰.激勵式心理干預在不同麻醉方式擇期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26):111-113.
[2] 蕢曉予.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4):142-143.
[3] 鄧明艷,劉四軍.音樂療法在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中的運用[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育,2012,24(11):534-538.
[4] 凌曉紅,鮑紅光,范素紅.導樂護理在非全麻手術患者圍術期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0,25(6):10-12.
[5] 王書霞.局麻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N].赤峰學院學報,2013,29(9): 135-136.
[6] 付晶晶.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探討[J].醫(yī)學信息,2013,23(21):528-531.
R473.6
B
1671-8194(2015)30-02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