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在語文教學科研如火如荼的今天,高中文言文教學研究顯得備受冷落,甚至至今還停留在“文白之爭”的層面上,這種狀況不太正常。本文擬就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價值、目的、現(xiàn)狀及理想做法闡釋一下個人的觀點。
一、營造文言文學習的良好氛圍,消解學習文言文的恐懼感
1.努力發(fā)揮語文教師的正面影響作用。要教好文言文,語文教師不僅要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正確的教學原則、高效的教學方法,還應(yīng)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同時具備較高的文言修養(yǎng)。上課時,要表現(xiàn)出對課文相當?shù)木?,基本能背誦,對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來,旁征博引,得心應(yīng)手。教師這樣的表現(xiàn),能讓學生直接感受到學好文言文的好處,頓生仰慕之情,這就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鼓舞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信心。
2.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故事性強的文言作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也許文言課文讓學生怕了,可以鼓勵學生先去讀故事性強的文言作品。需要強調(diào)的是,一定要進行自主式閱讀。自主式閱讀文言作品,學生的興致很高,就連很厭惡文言課文的學生讀起《聊齋志異》來,也是津津有味,興味盎然,愛不釋手。久之,學生會驀然發(fā)現(xiàn):文言文其實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還是有點可愛的。
二、引導學生熟練地誦讀課文,理解課文,欣賞課文,在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文言素養(yǎng),修煉學生的精神品質(zhì)
1.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地走入課文,和作者心靈相通。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溝通和對話,是由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過程。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wù)就是搭建一座橋梁,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讓他們和課文息息相通,從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樂、委曲衷情,體會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愛情懷。惟有如此,才能學好文言文。
2.教師在學生熟練誦讀的基礎(chǔ)上,傳授一些常見的文言文學習的方法,并要求他們學以致用,積累知識,掃清閱讀障礙。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性活用,特殊句式,及文學文化常識等文言知識,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必須重視。教師要做好相應(yīng)的指導工作:
第一,教會學生積累的方法。首先,學生得有一本專門的文言知識積累本,踏踏實實地一課一課地積累。其次,學生要學會聯(lián)系、歸類、比較,加強整理工作,以不斷地加深印象,擴大積累。
第二,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推斷語意的能力。主要是要善于聯(lián)系舊知識,推知新知識,掌握文言文的一些語法規(guī)律,結(jié)合上下文,推斷語意。
第三,鼓勵學生學會質(zhì)疑。在大膽質(zhì)疑、小心求證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第四,輔以“務(wù)實、得法、有效”的能力訓練,鞏固提高。
三、課內(nèi)外結(jié)合,有計劃、有步驟地向課外延伸,在“大語文”框架下學好文言文
1.在語文活動中學習文言文。比如,對情節(jié)性強的文言課文,可以組織指導學生將其改編成課本劇,自導自演,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都在學習文言文。還可以組織古詩文朗誦會、文言知識競賽等活動,學生興致很高,效果也都不錯。
2.在課外閱讀中學習文言文。現(xiàn)在有一種理論叫“閱讀轉(zhuǎn)注”說,認為閱讀過程是個全息性輾轉(zhuǎn)相注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字與字、詞與詞、句與句之間自動,互相參注,互相補充,互相發(fā)明,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不斷積累起來。根據(jù)該理論,學生只要堅持在課外閱讀文言作品,就可以自然地與課內(nèi)所學相轉(zhuǎn)注,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3.從影視作品中學習文言文?,F(xiàn)在有大量的根據(jù)文言作品改編的影視劇,有一定的文言含量,可以利用學校的電視系統(tǒng)播放。比如,《三國演義》《三十六計》《荊軻刺秦王》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文言知識,提高文言素養(yǎng)。
大詩人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文言文教學改革的道路充滿了艱辛,只有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文言文教學才將不再成為語文教學的“攔路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