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自古就是座移民色彩強烈的城市。明清時期,漢人在這塊土地上零星開墾;日據(jù)時期,日本人有計劃地將高雄建設成港口都市,緊接著臺灣開始“十大建設”,高雄成為勞工城市,吸引各地的臺灣人在這里就業(yè)、安家。
這是10個人和高雄的故事。
這些人中有地道的高雄人;有因工作關系,和這座城市有密切關系的外地人;也有已經(jīng)生活在這座城市幾十年的新高雄人,還有剛剛移居才兩年的新移民。
借著他們和高雄的故事、他們眼中的高雄,也勾勒我們心中的高雄輪廓。
齊柏林,空拍攝影師
最愛空拍高雄
因為向往天空,喜愛高空視角的風景,齊柏林累積了超過20年的空中攝影資歷,其導演的紀錄片《看見臺灣》獲2013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從早年的膠片相機到現(xiàn)在以專業(yè)攝影系統(tǒng)進行動態(tài)錄制,他是臺灣少數(shù)的空中攝影工作者之一。
他連續(xù)十年替高雄市進行a空拍。在拍攝《鳥目臺灣》系列短片時,他驚呼,這個過去不那么起眼的高雄,“看起來超乎想象的出色” ,“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建筑和環(huán)境間的對應很和諧、漂亮”。在他眼中,高雄像是一個“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 女子:“從海上看高雄,這是一個國際化的港都;從壽山看高雄,它被綠色的山頭所圍繞,優(yōu)雅寧靜,高雄同時又是一個現(xiàn)代和歷史并存的都會?!?/p>
陳彥博,極地超馬選手
最愛在愛河邊奔跑
臺灣極地超級馬拉松選手陳彥博,學生時代就經(jīng)常到高雄參加比賽。高雄舒適的天候和當?shù)嘏笥训臒崆?,給了陳彥博對高雄最初的印象。滿世界參加極地超馬之后,他對高雄的認識,有了更深的層面,在他看來,高雄是臺灣第二個準備成為國際都市的城市,“路很寬、路牌上有清晰的中英文指示標志,不管靠山還是靠海,都有很完備的硬件設施。”
去年,陳彥博受邀拍攝高雄城市宣傳片《看見高雄 堅持向前》,兩天的時間,他跑遍了高雄許多著名景點,茂林得樂日嘎大橋、田寮月世界、大樹舊鐵橋、中都濕地公園、茄萣情人碼頭、澄清湖、愛河真愛碼頭、興達港、高雄港等等。
陳彥博說:“傍晚在愛河邊跑步,可以邊跑邊看風景,跑完步就能走路到附近夜市吃小吃。白天,可以搭車去高雄大橋,那里靠山,山景美不勝收,人又少。只要跑鞋穿在腳上,哪里都可以去?!?/p>
楊翔茗,商圈管理者
最愛新堀江
楊翔茗的身份是新堀江商店街區(qū)自治管理委員會執(zhí)行長,相當于新崛江“城管”,負責幫高雄市經(jīng)濟發(fā)展局協(xié)調、管理新崛江商圈。由五條街組成并自發(fā)形成的新堀江,是高雄26個商圈之一,其消費主體以年輕人為主,是南臺灣最大最著名的舶來品銷售地。商圈內有新潮流行的服飾、珠寶、鐘表、化妝品、美容院、電影院等店家,也有咖啡店、美式快餐店、日式快餐店等餐飲店家及各式各樣的攤商。
新堀江街上擺著的小攤子,很多都有一二十年了,楊翔茗和他們的關系像老朋友,他會每天和他們閑聊家常,聽聽他們的抱怨,處理店家之間的小糾紛。因為人流量極大,新崛江的地價是高雄最貴的,一坪大概新臺幣260萬。一樓店面的房東受益于此,可是樓上的住戶則不然。楊翔茗他們也會照顧樓上住戶的感受,除了保證不讓他們居住在一個臟亂的環(huán)境中,也力所能及幫他們解決一些事情。“我們是后來者,這里原本就有居民,不能因為有了商圈而打擾他們的生活?!?/p>
看得出,楊翔茗很熱愛也很享受自己的工作,他說“我一年跑好幾個商圈,還是覺得我們新崛江最有人情味。一是不會哄抬價錢,二是不迎合客人——觀光客來,不管是大陸的、日本的、新加坡的我們都歡迎,可我們也不會特地迎合某一個群體?!辈稍L時,楊翔茗一直替高雄叫屈,“其實我們高雄是全臺灣最適合居住的地方,它是海港城,天氣雖然熱,但有海風。高雄市其實很可惜,有才華卻沒有發(fā)揮出來,路很寬,民風也好,人又比臺北還要有人情味。”
陳素云,設計師
最愛大岡山
陳素云原本從事護理工作,因為向往藝術創(chuàng)作,十幾年前受到繪畫老師的啟發(fā),和丈夫林宏一回到高雄市郊區(qū)大岡山上的老家,創(chuàng)立了“云起時”藝術空間,為愛好藝術的伙伴提供一個平臺,同時也從事手染衣設計工作,過著閑云野鶴般的快意生活。之后,因為遇到生命中的挫折,人生陷入低谷,幸運的是在身心靈課程的指引下,她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快樂。也因此,“云起時”可以說是高雄身心靈人士聚集之地?!霸破饡r”的空間以海邊漂流木和厚實質樸的枕木,依著既有的地形林相,打造出綠意滿盈,成了喜歡靈修的高雄人放松身心的好地方。據(jù)說,也有上海的游客不遠千里來這里上課,為心靈按摩。
作為地道高雄人,陳素云最愛的自然是老家大岡山的幽靜。她說,站在“云起時”的大露臺遠眺城市,自有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快樂。
郭建良,攝影師
最愛高雄港風情
有20余年攝影經(jīng)驗的郭建良是高雄新移民,身為臺北人的他移居高雄兩年。以職業(yè)發(fā)展來說,臺北于他有更多更好的機會。為何會在不惑之年移居高雄?原來,10歲的孩子身體過敏,他希望高雄晴朗的天氣、舒適的環(huán)境能改善孩子的過敏體質,而且父母早在10年前已移居高雄,三世同堂其樂融融。
郭建良說,高雄是除了臺北之外他最熟悉的城市。這兩年居住高雄后,更是發(fā)覺高雄的轉變,他甚至用“光與熱”來形容高雄,“原本是世界第三大貨柜港勞力密集的工業(yè)城市,從繁華盡褪到現(xiàn)在慢慢增溫轉型,可以看到許多改變:公共建設增設不少;藝文及地方民俗活動變多了;居住環(huán)境的改善;夜晚的街道不會讓你感到孤寂;人像陽光一樣熱情。一切都在改變,往正向改變……”
因為喜歡拍攝,他扛著相機走過高雄許多地方,他最喜歡高雄港的周邊,他說,“水域讓城市隨時有著不同的風貌,來往的船只總是讓人驚奇。城市的天際云彩也讓人神往?!?/p>
李紹榮,畫家
最愛駁二
高雄有李紹榮兒時的記憶:在稻田間、竹林里玩樂打鬧;鄰居之間相隔好遠,偶爾才能聽到遠林的狗吠聲;打赤腳拉竹筏過河上小學。在他求學時代,高雄除了高雄醫(yī)學院,沒有其他大學,已經(jīng)窮得前胸貼后背的父母,辛苦賺錢讓他到臺北上學。endprint
目前居住在臺北的他說起高雄,滿是眷戀的口吻,“高雄全年溫暖,氣候好。地方空曠,街道寬綠意盎然。而且房價合理,生活歩調緩慢,物價相較臺北低很多,是享受退休生活的好去處?!边@幾年,只要有機會,他總往高雄跑。
大概和職業(yè)背景有關,李紹榮最推崇駁二藝術特區(qū)?!案咝凼姓浅7e極經(jīng)營含駁二在內的高雄港周邊。我有位朋友已經(jīng)去那投資開了家 Cafe & Gallery。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當然也想在駁二做些 Arts & Life Style 的產(chǎn)業(yè)?!?/p>
宓雄,藝術總監(jiān)
最愛十鼓橋糖
1960年代出生的宓雄,是上海來的臺灣女婿,移居高雄已將近三十年。近十年,他頻繁往返于大陸的諸多城市和臺灣,雖然在上海也有房產(chǎn),可他還是喜歡在高雄的生活。
因為經(jīng)常招待來自大陸的朋友,也希望有吃到安心食材的地方,他在住家的隔壁開了名為“六九便利修”的佛圖網(wǎng)概念樓。他說高雄的日子,給他一種安頓,沒有太多欲望的感覺,即便是在一樓的輕食餐廳洗碗,洗著洗著,也會忽然覺得好開心。
畫家出身的宓雄,對表演藝術也十分敏感,非常喜歡臺灣的優(yōu)人神鼓,也因為這樣,十鼓橋糖文創(chuàng)園區(qū)是他推薦的地方。“十鼓將近百年歷史閑置的糖廠倉庫、防空洞、火車軌道等利用空間再造,一方面保留臺糖歷史原貌,另一方面也為鼓樂藝術注入新生命,很值得去走走看看?!?/p>
簡秀芽,文化藝術空間主人
最愛自己的空間
高雄是簡秀芽的第二故鄉(xiāng),她在這里生活了35年。即便是整個高雄都在大力發(fā)展文創(chuàng)的現(xiàn)在,要開一個160坪的復合式文化藝術空間,都需要一些勇氣,何況三十幾年前。所有人都警告簡秀芽,“這里可是文化沙漠”?!翱墒俏倚枰@樣一個場所,”簡秀芽淡然的表情中帶著堅毅,因為本身的興趣就是逛藝廊、喝茶、到大舞臺聽音樂分享與講座,所以不論旁人多么難理解自己開店的初衷,她還是堅持自己的念想。也是心中這份難以言說的篤定,讓御書房堅持走過了31個春夏秋冬。對文化、藝術有興趣的高雄人,沒有誰不曾受惠于此。
“也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和土地、環(huán)境有關的東西。高雄有一種接地氣的感覺。這么多年,我最喜歡高雄的人?!庇鶗渴呛喰阊垦壑懈咝圩蠲赖牡胤?,在這里,她接觸不同世代的高雄人,感受他們的熱情和真誠。
謝一麟,文史工作者
最愛哈瑪星
別人介紹謝一麟時,都說他是高雄文史通。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和高雄這塊土地有關。他是“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的總干事?!按蚬肺氖吩倥d會社”是個NGO組織,2002年成立是為了保護哈瑪星百年前的歷史建筑不被政府拆毀。哈瑪星于日據(jù)時期填海而成,是高雄最早的現(xiàn)代化街廓,也是全臺罕見的日據(jù)時期商業(yè)聚落,包括明治制果配給所、佐佐木商店和高級料理店“一二三亭”等建筑,極富歷史及文化價值。在哈瑪星的建筑得以保存之后,“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更成為大高雄各地關心文史保存與再生的朋友共聚相會的平臺。
他們制作《哈瑪星時空旅圖》、《鹽埕漫步地圖》,讓到這個片區(qū)的人,用散步或者騎車的方式慢慢體會這里的歷史。因為有人參觀,也帶動了當?shù)氐南M,居民因此認識到,原來保存老房子,除了文化的意義也可帶來經(jīng)濟的價值。
謝一麟不喜歡別人把自己做的事叫做“文創(chuàng)”,因為太多人把做個杯子、印件T—shirt當成文創(chuàng),“可能有人把我們做的地圖印在包包上,他也是做文創(chuàng),可是他不懂哈瑪星的歷史,不懂背后的故事?,F(xiàn)在高雄市政府也在大力推行文創(chuàng),文創(chuàng)的根基是什么?是歷史,是當?shù)厝说纳詈凸适隆,F(xiàn)在高雄在做‘亞洲新灣區(qū),蓋了展覽館,推行會議展覽服務,有當?shù)氐奶厣?,有百年前、甚至更早之前留下的東西,觀光才會更有層次,也才能盤活周邊各種旅游服務業(yè),大型會務賺錢,民宿賺錢,出租自行車的人賺錢。這才是好的局面?!?/p>
紀華朗,酒吧老板
最愛酒吧夜生活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及越戰(zhàn)爆發(fā)之際,高雄港成為美軍的中轉站,美軍把爵士、披頭士等那個年代的美式酒吧文化帶到了高雄,那時,紀華朗十幾歲,深受那個時代音樂的熏陶,他非常喜歡爵士和藍調。因為不想在工作中彈奏自己不喜歡的音樂,鋼琴手紀華朗在1990年開了家以Live音樂表演為特色的酒吧,許多知名歌手如黃小琥、康康、楊培安等,都在這家酒吧駐唱發(fā)跡。
因為產(chǎn)業(yè)轉型,許多原本在高雄工作的人都跑到大陸工作,如今高雄酒吧的經(jīng)營狀況大大不如以往。在20年前,高雄經(jīng)濟景氣的時候,也是酒吧的“戰(zhàn)國時代”,小小的高雄有六七十家Pub,像藍色狂想派這樣有現(xiàn)場駐唱的酒吧就有將近20家。可這也帶來了惡性競爭,大家都請大牌藝人駐唱,“猛藥”下太多了,排場越來越多,自然撐不下去。
“藍色狂想派有點像是搖籃,讓很多歌手在這里磨練舞臺經(jīng)驗。南部沒有很多表演的機會,歌手的養(yǎng)成很不容易,出名了之后,自然都到北部發(fā)展?,F(xiàn)在高雄能給音樂人表演的地方越來越少,許多音樂人前往臺北或者到大陸發(fā)展?!奔幢闶沁@樣,紀華朗還是選擇留守,畢竟他對高雄和這塊土地所生長出的融合了美式、菲律賓風格,可又有海港風味的音樂,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