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剩男剩女的現(xiàn)象頗為普遍,為了盡早“脫單”,一些單身男女往往會選擇到婚介機構征婚??苫榻闄C構并非一方凈土,由于審查不嚴、表述不清等諸多因素,單身男女權益受到侵害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那么,單身男女應當怎樣遠離婚介陷阱呢?
結識“成功人士”,被騙20萬元 【案件】 2013年,已離婚兩年的陳女士為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來到一家婚介公司。陳女士支付了3600元服務費后,婚介公司按照陳女士的要求,為她介紹了何某。何某自稱是一家跨國公司的董事長,經濟實力雄厚。陳女士對此非常滿意。半個月后,何某打電話給陳女士,說自己想拿下一個大項目,需要支付一筆擔保金,而眼下現(xiàn)金不足,希望陳女士借20萬元用于周轉,5天內如數(shù)奉還。陳女士毫不猶豫地照辦了。豈料,此后何某便失蹤了。原來,何某的身份資料是假的,也根本不是董事長,只是個游手好閑的無業(yè)人員。陳女士遂以婚介公司未對何某進行必要的身份核實,導致自己被騙為由,要求婚介公司退還3600元服務費,并賠償被騙的20萬元。
【說法】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jù)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xié)助、保密等義務?!被榻楣驹谙蜿惻拷榻B對象時,未提供當事人真實身份信息,違反了誠實信用的合同義務,理應退還3600元服務費。但陳女士的20萬元經濟損失,是何某的犯罪行為所導致,與婚介公司沒有直接關聯(lián),陳女士作為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在戀愛過程中輕信他人,對損失的發(fā)生有重大過錯,只能自食其果。
私下“口頭承諾”,難以判定違約 【案件】黃小姐因一直忙于工作,無暇談婚論嫁,年已35歲仍未能成婚。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黃小姐與一家婚介公司簽訂了婚姻介紹服務合同。合同約定,婚介公司最少介紹12人次給黃小姐認識,合同有效期為一年。此前,工作人員為接該單生意,曾私下口頭承諾黃小姐,稱每個月為她介紹不少于2人次。黃小姐為此支付了9990元服務費。誰知,僅過去4個月,婚介公司在已向黃小姐介紹12人后,便停止了介紹服務。黃小姐認為,婚介公司沒有履行每月介紹2人次的口頭承諾,當屬違約,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婚介公司退還9990元服務費。而婚介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卻否認“每月介紹2人次”的承諾,認為并不構成違約,要求法院駁回黃小姐的訴訟請求。
【說法】法院經審理駁回了黃小姐的訴訟請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2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辫b于黃小姐提出的“每月介紹2人次”的內容,沒有在合同中明確,且婚介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均不認可,所以黃小姐必須“承擔不利后果”,即不能認為婚介公司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