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昀彤
(首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從《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顯示的數據來看,我國擁有各類體育場地850 080 個,其中公共體育場館有18 481 個??梢?,公共體育場館在所有體育場地設施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但僅有的公共體育場館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民群眾的體育鍛煉,甚至影響著中國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
近10 年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的研究。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查閱國內外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對收集到的中英文資料進行篩選、翻譯和整 理,為研究提供思路和素材。
1.2.2 數理統計法 將收集的資料按公共體育場館的開放、運營管理、開發(fā)利用、資源利用4 個具體研究領域進行分類、匯總,并運用Excel 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1.2.3 比較分析法 將查閱到的10 年內中國知網收錄的有關“公共體育場館”的科研論文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檢索中國知網,近10 年來知網上收錄的以“公共體育場館”為篇名的科研論文,從表1 可以看出,2005—2014 年這10 年間國內中文期刊上發(fā)表的關于“公共體育場館”的科研論文共計283 篇。2005 年研究公共體育場館的文章數還很少,但從2006 年開始研究的數量不斷增加,直到2014 年達到了一個研究巔峰。
統計文獻數量的同時,將近10 年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研究的幾個主要領域進行了分類匯總,從表2 可以看出,隨著人們對公共體育場館關注度的提高,近10 年來研究公共體育場館的人也越來越多。從研究的領域來看,主要包括4 大方面,即公共體育場館的開放、運營管理、開發(fā)利用以及資源的利用,而所占比例最多的是場館運營管理類的文章。
2.3.1 公共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研究 從表2 中可以看出,近10 年涉及公共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文獻數量有19 篇,僅次于研究場館的管理類文章總數??梢?,公共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公共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一方面可以提高其使用率,避免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為所在地區(qū)居民提供了健身的場所,對全民健身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商繼宇在其文章中提到,明確公共體育場館開放的相關法規(guī)有1995 年原國家體委發(fā)布的《關于公共體育場館向群眾開放的通知》、2003 年國務院頒布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以及教育部在2006年8 月份制定的《全國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試點工作方案》等。這些法規(guī)的頒布與實施說明國家對公共體育場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閆光在其碩士論文中,以北京市城區(qū)10 座典型的中小型公共體育場館的綜合利用情況為研究對象,得出,在所調查的體育場館中,多數場館對外經營開放時間為9:00—22:00,經營開放時間長達近13 個小時,而目前我國多數企事業(yè)單位的工作日程時間表現為“朝九晚五”的特點。這說明,體育場館的經營在時間上與企事業(yè)單位上班的時間沖突,此段時間體育場館前來鍛煉的人較少,很多體育場館的處境十分尷尬。由此可見,盡管國家出臺了公共體育場館的相關政策與法規(guī),同時公共體育場館在經營開放時間上也迎合了相關的政策及社會的實際需求,較好地保障了市民的全民健身及各類體育服務的需求,但是如上述時間等問題的出現,我們也就必須要想出更多更好的辦法,來化解已經出現或未出現的日常經營瓶頸問題。
表1 2005—2014 年文獻數量統計匯總表
表2 2005—2014 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研究的主要領域
2.3.2 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的研究 從表2 的數據中不難發(fā)現,公共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一直是近幾年來的熱門話題,它占到近10 年研究總數的38.9%。場館的運營管理作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學者都在研究它,并希望早日找到適合場館運營的模式。目前,我國的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存在多種模式,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的運營模式是我們長期思考的問題。劉佳在其碩士論文中提到:現階段,我國多數公共體育場館和設施按照“以體為主,多種經營”的指導思想積極探索多種經營渠道,其經費來源主要由以下四種形式組成:全額預算管理模式、差額預算管理模式、自收自支以及獨立核算;徐文強在其文章中闡述了目前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現狀:我國多數的公共體育場館屬于傳統的事業(yè)單位,管理體制改革緩慢;經費來源途徑多元 化,以差額預算為主;內部管理制度較為規(guī)范,但成本管理制度有待加強;經營方式逐步多元化,經營狀況有所改觀。上述文章可說明,目前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模式既有好的方面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但就我國目前的場館經營與管理的狀況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我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模式的轉變應該在借鑒國外體育場館運營模式的主要經驗上,探索出一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運營模式,以便更好地為公眾提供體育文化休閑娛樂服務。
2.3.3 公共體育場館“開發(fā)利用”的研究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火熱開展,從小型公共體育場館到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合理開發(fā)利用,都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但是,就近10 年研究公共體育場館開發(fā)利用的文章來看,研究的數量還不是很多,僅從現有的文獻看,一般都是從兩方面展開的論述,一方面是針對全國的公共體育場館,另一方面是專門研究各省市的公共體育場館的開發(fā)利用情況。表2 中統計出的15 篇文獻,絕大多數是研究各省市的場館開發(fā)利用情況,這就表明,目前國家對公共體育場館的開發(fā)利用還沒有形成高度的重視,同時也沒有建立起有效的開發(fā)措施,但各省市卻對如何更好地開發(fā)利用現有場館非常的重視,以至于形成了“地區(qū)公共體育場館開發(fā)利用”的研究熱潮。黃志偉等在其文章中寫到關于體育場館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即場館的社會環(huán)境、資源條件、交通狀況以及資金保證,這四方面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季躍龍的《我國公共體育場館開發(fā)利用探析》也很具有代表性,概括了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的概況、開發(fā)利用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文中也提出了相應的發(fā)展對策,如提高場館開發(fā)效率、大力培育體育經營管理人才以及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等??梢?,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fā)展,人們對健康認知的不斷提高,我們必須要盡快開發(fā)利用公共體育場館資源,及時改善體育場館數量少、種類少、經營管理機制落后等問題。
2.3.4 公共體育場館“資源利用”的研究 霍建新在《我國體育場館研究述評》中提到了體育場館服務資源的問題,他認為:一方面現有的一些場館資源未能有效地開發(fā)、利用,另一方面體育設施資源總體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使用率不高,體育場館的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fā)、盤活和整合??梢?,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場館存在著資源短缺與浪費并存的現象,由于資源短缺問題不能迅速的解決,所以避免資源的浪費、提高場館的利用率就顯得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在近10 年研究的“場館資源利用”類文章也相對偏多,在所有統計的數據中,排在第三位。閆光在《北京市中小型公共體育場館綜合利用研究》一文中闡述了北京市中小型公共體育場館設施資源利用現狀,我們不難發(fā)現,北京市公共體育場館的利用情況還是相對不錯的,除了場館最基本的功能實現外,增加了體育培訓、體育用品的銷售以及無形資產的開發(fā)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公共體育場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除此之外,徐勇的《對普通高校體育設備資源利用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一文就普通高校體育設備資源利用現狀進行調查發(fā)現,體育場館資源的利用受到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兩方面的影響,學校規(guī)模越大,體育設備資源越充足,其資源利用率越高。由此可以得出,體育資源的利用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提高場館的利用率是目前我們的首要任務。
3.1.1 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梳理,發(fā)現近10 年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相關的研究越來越多,研究的領域在不斷拓寬,研究的程度也在不斷地深入。
3.1.2 目前,公共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企業(yè)化管理、半企業(yè)化管理和事業(yè)單位管理三種模式,但我國大多數場館為事業(yè)單位管理,每年仍享受一定數額的財政補貼,因此改革腳歩相對遲緩。
3.1.3 我國大多數的場館存在著資源短缺與浪費并存的現象,由于資源短缺問題不能迅速的解決,所以避免資源的浪費、提高場館的利用率顯得至關重要。
3.1.4 我國部分公共體育場館在設施質量、項目資源、設施環(huán)境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水平,場館的經營項目也更加豐富。
3.2.1 加強內部管理機制,明確場館定位 公共體育場館作為實現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目標的基礎性物質條件,找準自身定位是其良好發(fā)展的第一步,同時優(yōu)化內部管理體制,使場館得到更快更好的發(fā)展。
3.2.2 延長開放時間,增加場館使用率公共體育場館要保障群眾健身活動的開展,應該在保證原有開放時間的基礎上,再適當延長節(jié)假日等對外開放時間,從而降低場館閑置率,使場館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3.2.3 堅持公益性原則,朝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公益性是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的根本出發(fā)點,但應在此基礎上對場館資源進行優(yōu)化配置,努力朝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如增加無形資產的開發(fā)利用等。
[ 1 ] 閆光.北京市中小型公共體育場館綜合利用研究——以北京市城區(qū)典型公共體育場館為例[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2.
[ 2 ] 商繼宇.公共體育場館對外開放與運營研究綜述[ 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 (10):107-111.
[ 3 ] 劉佳.我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以8 座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為例[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2.
[ 4 ] 徐文強,陳元欣,張洪武,等.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經營現狀及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J ].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3):1-6.
[ 5 ] 季躍龍,李建英.我國公共體育場館開發(fā)利用探析[ J ].體育與科學,2009(5):40-42.
[ 6 ] 朱紅,蔡琳,董欣,等.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利用狀況的文獻綜述[ J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9(5):45-48.
[ 7 ] 霍建新.我國體育場館研究述評[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5):36-38.
[ 8 ] 徐勇,楊永芬,石杰.對普通高校體育設備資源利用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J ].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2):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