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紅
摘 要 在園林的設計當中,水景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將水景巧妙的引入園林景觀當中,可以增加整體設計的靈動感與觀賞性,也作為迅速抓住人們眼球的點睛之筆,而且在水景的設計中,不僅僅包括水景本身,還有周圍的小橋、亭臺樓閣、動植物、山石雕塑等與之相映成趣,加上設計師獨具特色的設計與搭配風格,就變成了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風景,這就是園林水景設計中的依水景觀設計所包含的內容,通過精心的設計,園林中的水景會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光彩。
關鍵詞 園林水景;依水景觀;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0-3
水景設計作為園林景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成為設計者關注與研究的重點,而水景設計中的一大亮點就是對于依水景觀的設計,它是園林水景設計中的關鍵組成部分,由于水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依水景觀中水景工程的差異性。依水景觀設計內容較為廣泛,包括園林小品(亭臺、橋梁、水榭與石舫)、駁岸、山石、動植物等相關設計,其通常是“因水而異”,即根據水景的特點而進行相應的設計構造;“因人而異”,根據設計師所選取景觀的形狀顏色、建筑材料、設計風格等不同,形成的風景也會千變萬化[1]。
1 依水景觀之園林小品設計
依據我國古代的園林設計風格,水景多與園林小品進行搭配設計,最常使用的園林小品搭配就是亭臺、橋梁、水榭與石舫,既增添水景的美感,又依據設計師不同的設計風格對其進行搭配應用,使得園林更具自身獨特的魅力,讓人沉浸在美景中忘卻一切煩惱。
1.1 亭臺的設計
在比較開闊的水景處設置亭臺是很多設計師經常做作出的選擇,因其水流各有不同,有的幽靜深遠、有的碧波萬頃、有的明朗開闊,所以亭臺的設計也會相應變化,別具風格,但是從我國歷代的優(yōu)秀園林設計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不管是哪種水景,在水面設計搭配上一個亭子都回特別出彩,因為大部分優(yōu)秀的園林設計都少不了亭臺,但前提是要根據水景的大小、特點與水面情況進行巧妙的設計,將水景與亭臺完美的融合成一體,才能展現(xiàn)出亭臺應有的作用,增添其觀賞價值[2]。一般來講,在較小水景處亭子的設計要盡量的挨近水面,這樣方便游覽者近距離欣賞水景、嬉戲玩耍;而水景比較大時,亭子要設計在距離水面高一點的地方,游覽者可以在高處觀賞整個景色,身處亭子中感受著微微的清風,讓人感覺心胸開闊、心情舒暢;當然,在湖心小島上、岸邊的石磯上、水中央的臺階上、橋上等都是可以將亭臺設計上去的,同樣會給水景增色不少。
1.2 橋梁的設計
在生活中通過橋梁的搭建,將被山水阻隔的兩部分有機的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條暢通的道路,以方便行人與車輛通行,這也是橋梁最主要的作用。由于它的功能與形狀特點,人們形象的稱其為“人間彩虹”,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于橋梁的喜愛。而“小橋流水”更是作為中國經典的風景繪畫風格與園林設計景觀被大家所熟知,故橋梁的設計在依水景觀設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3]。在依水景觀設計中,橋梁的作用不僅在于通行,更多是與水景呼應實現(xiàn)其觀賞價值。橋梁本身因其形態(tài)與特點、功能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設計師會依據園林中水景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橋,不過在設計中常使用以下幾種橋。
1.2.1 拱橋
拱橋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上可通行、下可通航,而且種類眾多,有單拱橋、雙拱橋或多拱橋等,還因其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環(huán)而成為設計者的寵兒,像北京的玉帶橋與十七孔橋都是頗具代表性的設計,讓人過目不忘。
1.2.2 布石橋
布石橋采用的跨水方式比較原始,在生活中這種方式早已被其他先進的跨水技術所替代,但是由于其給人帶來的親切與自然感而在園林水景設計中經常使用,其比較適合設計在跨度較小的地方,如淺灘或小溪處,讓游覽者行走在布石上或者蹲下去時更容易的親近水面,給人以原生態(tài)的美感,但因其沒有護欄,行走在上面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小心落入水中。
1.2.3 吊橋
吊橋比較適合在高山峽谷或急流深澗處建立,特別是當沒有條件在橋下建設橋墩時,吊橋是必然的選擇,它因其跨度較大而懸浮在水面上,且形成的獨特曲線給人以輕盈優(yōu)美的觀賞感,游覽者站在吊橋上既可站在橋上往下看以觀賞急流,又可通過遠眺欣賞高山峽谷的迷人景致,而成為園林風景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1.2.4 浮橋
浮橋的建設模式屬于一種臨時性的搭建方式,不用進行任何基礎性橋墩的建造,只用船或浮筒來代替橋墩,通過繩索固定橋梁板,雖然這樣很簡單省事,但是其穩(wěn)定性比較差,行人通過時會有些搖搖晃晃,所以建造浮橋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通行,而是讓人們在通過橋時克服對于搖擺狀態(tài)的恐懼感,激起大家的冒險欲望,增加更多的樂趣[4]。
1.2.5 廊橋和亭橋
兩者都兼具休憩與通行功能,方便游覽者在玩賞過程中可以有地方進行休息,并通過對整個水景的分割來打破原有格局,形成多層次的水景布局,提升其觀賞性。
1.3 水榭的設計
水榭是指建筑在水邊或水上,供游覽者休息與觀賞風景的園林建筑,其典型建筑形式是臨水邊處架起一個平臺。平臺的一部分與水岸連接,另一部分則延伸進入水中,并通過在水下架設梁與柱支撐起整個平臺,讓水榭形成懸浮于水面的感覺。而在多個水榭之間經常由短廊或長廊連接,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以維持整個水景的流動性,讓人在來回行走中賞盡風景。
1.4 石舫的設計
石舫是仿照船的造型而由石材制成的裝飾性建筑,一般鄰近水面建造,上部船艙由木質材料構建而成,下面的船體是石料砌成的,被固定并半浸于水中。如果處于兩面或三面臨水,會與陸地有連接;如果是四面臨水,一般會與平橋或走廊相連形成一個整體,將空間無限的延伸,更增添水景的可觀賞性。
2 依水景觀之駁岸設計endprint
駁岸位于水景陸地與水域邊緣的交界處,建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穩(wěn)固河岸防止其被水沖刷與淹沒,當然也起到了美化水景的作用,一般是根據園林水景本身的地形地貌、水面條件、地質特點、材料特性、植物設計、施工方法等選擇不同的駁岸形式與建造結構,常見的形式有小島、水洲、河堤、池岸等,設計盡量順其自然,不破壞原有的水景形態(tài)。
3 依水景觀之山石設計
在一般的繪畫與園林設計中,山水都被認為是一體的,所以在水景設計中,山石的設計也是不可以忽略的重要一環(huán),它既可以當中雕塑景觀供人們欣賞,如通過將巖、壁、峽等山石的引入,將水景進行分割從而增加景觀的層次感,或形成瀑布、小溪、假山,或形成河流、水簾洞、洞穴等不同形態(tài);又可以當作實用性的設施使用,如石凳、指路牌、圍欄、垃圾桶等;還有的設計師會以山石為主題進行依水景觀的設計,從各具形態(tài)的山石中營造出不同的山水奇觀。
4 依水景觀之動植物設計
在水景處配上一定的動植物,可以增加景色的靈動性,給人以更多的層次感。
4.1 動物的設計
在水池中飼養(yǎng)魚類或者鵝、鴨子等小動物,給水景增加動感,也讓游覽者與動物進行互動來增加趣味性。同時,動物的存在也保證了整個水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有助于景觀環(huán)境的維護。
4.2 植物的設計
根據水面的情況與水景的大小、地理氣候環(huán)境等特點,來選擇種植適合的植物種類、顏色與疏密度,如在湖內種植蓮花、綠萍等;在走廊種植藤類植物,增加走廊的生機。而且植物營造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會吸引周圍的動物,如小鳥、蝴蝶、蜻蜓,讓人在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5]。
5 結語
在水景的設計中,依水景觀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它不僅起可以到襯托水景的作用,還可以讓水景更加的靈動與美觀,突顯其獨特的價值。通過設計師精心的設計與搭配,可以將水景打造成不同的風格,這也正是依水景觀設計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潘加.風景園林中依水景觀設計手法[J].中華民居,2011,1(3):59-60.
[2]騰富軍.園林依水景觀的設計方法探討[J].中國園藝文摘,2013,29(7):127-130.
[3]李素蓮.依水景觀在風景園林中的設計技巧[J].現(xiàn)代園藝,2014,1(9):76-77.
[4]張燕.園林的水景設計研究依水景觀[J].工程科技,2011,8(45):589-590.
[5]邢雅楠,楊光.依水布景在風景園林中的應用一一以鄂爾多斯三角公園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3,1(6):125.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