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是老祖宗們從原始描摹到記錄事物的一種傳承方式,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形象,演變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種漢字字體。
馬,放橫來看像馬。馬表意的字有馳、驅(qū)、駕、駐等。馬作聲旁表音的字有嗎、媽、碼、瑪、罵等。成語有馬到成功、馬不停蹄、人仰馬翻等。
犬 (犭),將“犬”的甲古文、金文放橫來看,就是一條狗。“犬”作偏旁可以表示狗,如伏、獄、哭、狗。也可以表示獸,如狼、狐、獅等。成語有犬馬之勞、犬牙交錯等。
牛,像正視的牛頭。“?!弊髌詴r主要表意,如犧、牲、物、特等。成語:牛頭不對馬嘴、殺雞焉用牛刀、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九牛二虎之力、牛鬼蛇神等。
也,像一條毒蛇,有三角形的頭,蛇身粗,尾巴短。這些都是毒蛇的特征。
隹,像鳥。“隹”作偏旁時表示鳥類或家禽,如集、雄、雛、隼等。
它,像一條毒蛇,有三角形的頭,粗短的身子。先民穴居草宿,毒蛇的危害簡直是防不勝防,所以人們家居或外出見面互相問候時常說:“你那兒沒有(它)吧?”因為蛇是可怕之物,人們都不愿說“蛇”這個名稱,而改說“你那兒沒有別的東西吧?”久而久之,“它”由蛇的意義逐漸引申出“別的東西”的意思,成了指物的代詞。在“它”的左邊加一個“蟲”字,造出了“蛇”字。它是“蛇”的本字。
為,其甲骨文像一頭大象。在象鼻子之前加一只手,表示驅(qū)象工作,這就是“為”的本義。引申指各種勞作、各種舉動?!盀椤弊值某霈F(xiàn),說明我國殷商時代中原地區(qū)還有許多大象,而且人們也能驅(qū)象工作。
豸,像食肉獸。將字放橫來看,有一張大口、長長的尾巴,還有兩只腳代表四只腳,這正是食肉獸類的特征?!磅簟北硪獾淖钟胁?、貂、貉等。
貝,像一枚張開的貝殼。上古時代中原地區(qū)的人用貝殼作錢幣,所以“貝”作偏旁時表示錢財,如貨、財、資、責(zé)、債、負(fù)等。
虍,把其放橫來看像一只老虎?!膀蓖盎ⅰ?,表示老虎、兇殘、侵暴等義,如虜、虐、慮等。成語:虎背熊腰、虎踞龍盤、虎頭蛇尾、虎視眈眈等。
飛,像鳥飛——兩翅張開,頭頸上的羽毛也隨風(fēng)飄動??瑫帮w”,由“升”和“飛”疊合而成,表示鳥的飛升。簡化“飛”取鳥的一只翅膀來表示鳥飛。
鳥,像鳥?!傍B”作偏旁時除了表示鳥,還可以表示家禽,如雞、鴨、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