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由于家庭以及學生的自身因素等極易造成學困。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逐漸深入發(fā)展的情況下,這類學生更應倍受老師和家長的關注。本文從形成此類情況的原因入手進行分析,分析了針對農村英語教學中教師存在幾大誤區(qū)并簡要分析了解決方法。
【關鍵詞】農村;英語;誤區(qū)
1 引言
英語教學是學生與教材、教師、同學、環(huán)境等相關要素組成的多元化互動系統(tǒng),課程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識的過程,尤其是農村學生,由于教育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一般情況下存在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高等英語學習難題,因此更要求英語教師應當因勢利導,重建自身的英語教學方式。
農村中小學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學生的認識、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他們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環(huán)境不同,所從事的實踐活動不同,每個人的個性心理必然存在差異。農村初中學生在從小學步入中學后,普遍存在著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校生活的不相適應。再者農村英語教學起步晚、底子薄,優(yōu)質師資缺口大,發(fā)展還很不平衡,英語教學質量出現(xiàn)參差不齊的局面。
如何有效地提高農村英語教學質量,是實施英語新課程的一個重大課題,值得我們不斷地研究和探討,為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每位學生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農村英語教學存在的一些誤區(qū),本文將做淺析。
2 農村英語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2.1純英語教學
純英語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并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情感,但是這種做法不能脫離當地農村學生的現(xiàn)實。農村學生各方面條件所限,不具備之前的信息存儲和溝通環(huán)境,更不用說用英語去交流和表達了。
這時,英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適當運用漢語先接受新的概念,逐步加大英語教學比重,讓學生在英漢結合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反之,在學生迷茫的狀態(tài)下仍然不顧現(xiàn)實的采取全英教學只能讓這些農村孩子因任務過難而產生挫敗感,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果。此外,全英文教學把好學生和后進學生差距進一步拉大,容易讓人產生放棄的想法。
真正的英語授課要求老師口語語音標準地道,更重要的是老師要有英語思維習慣和語言表達方式,甚至身體語言和表情也要西化。老師應該在課堂上用簡單的英語詞匯,地道的表達方式和符合英語文化習慣的句子來與孩子互動溝通。
2.2課堂教學采用大量漢語
同理,由于農村學生基礎薄弱,尤其是聽說能力的欠缺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很大一部分教師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而采用大量、甚至是絕大多數漢語教學,他們認識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內容。
誠然這種方法確實能讓學生很快掌握所學內容,但是這類方法的指標不治本特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獲取英語思維。這類情況下,教師應當使用簡單的英語配以身體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語境并逐步深入思考,部分難度較高且無法意會的部分可以采用漢語進行點撥。
2.3低估學生
進入高中的英語學習后,由于生源更加廣泛,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因此部分教師往往降低了教學要求而減免課業(yè)。教師普遍認為降低要求之后學生易于達到要求,可以避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殊不知這種不信任學生、低估學生的做法反而會讓學生不自信而節(jié)節(jié)敗退。
當然,學生基礎薄弱客觀存在,但教師也不應當過分遷就而不斷降低目標要求。教師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援用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充分了解學生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真誠對待學生,調動學生的潛能。
2.4過分依賴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充分發(fā)揮聲、電、光、影等多元素的功能,使英語教學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把抽象、枯燥的單詞、短語、語法知識轉化成生動活潑的文字、圖像、視頻,使動畫與視聽相結合,讓學生的聽覺、視覺同時得到刺激。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在講解一些內容比較抽象的課文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場景,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矯正錯誤發(fā)音。因而多媒體教學必將引領當前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但是課堂不應該被課件束縛而畫地為牢,如若課堂教學中如果過分追求多媒體本身對于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程序和板書,無法根據當堂英語課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這大大減少了師生在課堂上動手的機會,束縛了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結果是事倍功半。尤其是農村英語教師由于條件所限,對于多媒體教具、軟件未能深入掌握,曾有機構做過統(tǒng)計得出此類問題造成的操作失誤的比例達到10%,一旦按錯了鍵便方寸大亂,束手無策,只能讓技術人員上臺重新測試,就會給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造成不利影響。
3結束語
農村學生更需要教師用智慧和耐心為他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適當的環(huán)境,幫助他們從負面情緒中走向自信和成功。所以,教師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尊重信任理解他們,引導他們走入正常的英語學習軌道,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教師應當針對不同的情況準確把握,及時處理此類學生群體出現(xiàn)的不同問題,讓學生樂學、會學,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衛(wèi)增.等.教育失誤的技巧[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趙建華,田夫,吳全.走出學校教育的誤區(qū)[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燕國材.智力因素與學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何輝(1986年~),女,職稱:中教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