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大假鄰近,微信朋友圈被小伙伴們曬出行的消息刷屏了。有人遠赴歐美自駕,有人騎行在川藏線,有人去巴里卡薩潛水,有人忙著在岡仁波齊神山轉山。這期雜志,因應國慶長假,我們介紹了許多“玩”的方式。你可以去美國來一趟腎上腺素私人定制之旅;可以走進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在那里感受留存市井的“海絲”遺跡;或者跟著五本臺灣的雜志主編游玩臺北;或去安溪小住幾日,安靜地品茶;也或者去看起來不是很安全的約旦跟著作者一起窮游。我們也走訪廈門近郊的汀溪,認識了幾位偶爾在這里棲身的在地都市人。他們或在山上趕赴曲水流觴的雅集、撫琴吟詩;或過著不插電的生活,真正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人口已經外流的村子租下村民自己都不住的房子,他們不在乎別人打量的眼神,只因遵從內心想要親近自然的召喚。
我們?yōu)榱它S金屋、顏如玉而開始讀書,最后發(fā)現讀書本身就足以讓我們樂在其中;我們?yōu)榱藴p肥而開始運動,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現運動本身就能讓自己上癮;我們被一張圖片吸引,一篇游記誘惑,一幫朋友的忽悠而開始上路,可是走得多了,就明白徒步的樂趣,在于徒步本身。
在旅行全民化的時代,旅行的意義是什么?你選擇騎行川藏是因為心中有熱愛,還是因為那是一件時髦的事兒?你選擇到岡仁波齊神山轉山,是因為心中有信仰,還是因為它可以成為你在朋友間的談資?你選擇全世界跑馬,是因為享受奔跑時與內心的對話,還是因為它帶給你的身份標簽?
當滿大街的文藝青年都騎著一輛自行車在川藏路上穿行,當騎行川藏已不足以體現你的格調,甚至被報以不屑的時候,你還敢大聲地和朋友說:我想騎行川藏?只因你真的熱愛在路上時速三四十邁的快感,和高原上的遼闊與風土。我們喜歡一件事情,通常是喜歡它所帶來的身份標簽和特立獨行的態(tài)度,然而真正的熱愛,是當人人皆可嘲笑、個個都可不屑時,你仍愿意,一再為它投入熱情與時間。
旅行方式如此,生活態(tài)度亦如此。
忠于自己,熱愛你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