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 肖國平
防止警示教育走入誤區(qū)
●余杰肖國平
警示教育即通過事故案件所造成的危害來警示官兵,從而達到教育引導的作用。在部隊思想政治教育中,警示教育被廣泛運用,它不拘泥于特定的時間、場所、形式,從課堂教育到個體反思,從執(zhí)行任務到日常生活,從橫向警示到縱向灌輸?shù)鹊?,幾乎涵蓋部隊建設的所有領域,是一種極其靈活也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然而,事物大都具有兩面性,警示教育在給我們帶來巨大正能量的同時,也因為教育者或受眾的個體差異而產(chǎn)生了一些教育誤區(qū)。比如,某些營連主官簡單地傳達上級事故通報卻不去做一人一事的細致工作,個別教育者過分渲染警示案例的情節(jié)而淡化案例本身的警示意義,個別接受教育的人因自身問題嚴重而效仿警示案例的惡劣做法以期蒙混過關、逃脫處罰,某些單位連續(xù)發(fā)生重大事故卻忽視心理干預等等,這些誤區(qū)如果長期得不到糾治,勢必會成為“潰堤之蟻穴”。有鑒于此,我們應該對警示教育本身保持足夠的警惕,趨利避害,使其真正達到警示預防的作用。
案例一:某部軍官王某,地方大學畢業(yè)來到部隊后,感到生活太艱苦,且經(jīng)常找借口不參加教育和集體活動,整天沉迷于電子游戲和玄幻小說。2008年初,他眼紅別人炒股賺錢,便籌款8萬元加入炒股行列,結(jié)果虧本近5萬元。2009年3月,王某為償還欠款,主動與境外人員網(wǎng)上勾聯(lián)賣密,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哪曾想最終撈到的不是金錢,而是手銬和悔恨。高墻之內(nèi),法官問他如何走到這一步的,他說自己固然有貪念和僥幸心理作祟,但萌生這個念頭卻是因為一次隱蔽斗爭視頻教育——那時恰逢自己心灰意懶、債務纏身,所以滋生邪念,妄想“一勞永逸”。
案例二:入伍前,小李與異性接觸頻繁。入伍后,嚴格的管理束縛了小李的荷爾蒙能量,一時又沒有其他渠道來轉(zhuǎn)移注意力。有一天,指導員傳達一起通報:某部士官譚某,利用外出時間到地方網(wǎng)吧瀏覽不健康網(wǎng)頁,其后,譚某將兩名少女誘騙到一閑置民房內(nèi),實施了身心侵害。指導員說這件事引發(fā)了群眾沖擊營區(qū)的嚴重問題,同志們務必引以為戒。一個月后,小李依葫蘆畫瓢,他利用周末外出之機,將自己曾軍訓過的某高二女生引誘出去爬山,當其在隱蔽處欲實施猥褻時,該女生竭力掙脫逃走。雖然犯罪未遂,但影響卻十分惡劣,小李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案例分析
上述兩個案例有一個共性,就是主人公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都與警示教育有某種關聯(lián)。當然,我們不能據(jù)此否認警示教育的積極意義,它對大部分人還是具有警戒警醒的作用。內(nèi)因是根本,警示教育之所以會適得其反,主要是因為個別人存在頑固的思想作風問題,“干柴遇烈火”,輕易就點著罪惡。
一旦誤入歧途,損害的不僅僅是官兵個人及其家庭的幸福,更是無辜者的幸福、軍人集體的榮譽和社會對人性的信任。為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危害,深入分析危害產(chǎn)生的原因,矯正我們一直習以為常的警示性教育理念,確保教育帶給每一名官兵積極的養(yǎng)分。
那么,怎樣防止警示教育走入誤區(qū)呢?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講解案例的側(cè)重點在其所帶來的危害,而不是故事情節(jié)。某些授課人在開展警示教育時,為了追求課堂氛圍吸引官兵視聽,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描述案例情節(jié)上,作案人員的一言一行都被演繹得出神入化,仿佛這不是在搞教育,而是在說評書。如此詳細的講解,就像網(wǎng)民玩暴力網(wǎng)游一樣,久而久之就會被感染被教授,進而滋生出邪惡。我們開展警示教育,應著重講清原因、教訓、影響和危害,交代清楚注意事項,嚴肅提出安全要求,避免用故事性取代教育性。除了談危害談警示,我們更要談規(guī)避危害的方法。開展警示教育要舉一反三,談規(guī)避危害的方法,圍繞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怎么辦、如何運用法律解決家庭涉法問題、對女朋友提出“吹燈”怎么看等等,逐一作出解答并傳授處理方法,教導官兵遇事不慌、不亂、不火,有理、有利、有節(jié)地處理問題,不斷提高官兵主動規(guī)避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二、適當控制警示教育的數(shù)量,加強正面教育的引導。警示教育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畢竟它的案例內(nèi)容多數(shù)是負面的,任何人接受太多的負面信息,不管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一些消極的影響。這種影響多半是深層次的心理影響,也許近期不會有什么異常表現(xiàn),但它遲早會以這樣那樣的形式突顯出來。所以,為了從源頭上減少這種負面影響,我們要適當控制警示教育的數(shù)量,加強正面教育的引導。加強正面教育引導,就是要做到扎實搞好普法教育,引導廣大官兵自覺學法、守法,以法規(guī)制度規(guī)范自身言行;深入開展職能教育,使官兵認識到無論值班值勤、站崗放哨,還是休閑娛樂、探親休假,自己都是人民子弟兵,時刻不忘軍人的身份和職責;廣泛開展光榮傳統(tǒng)教育,通過廣播、板報、讀書演講、組織參觀等形式,多讓官兵聽到、看到積極向上的東西,潛移默化地強化他們的榮譽意識,自覺自愿地維護軍人形象。
三、在教育之外,加強人員管理。警示教育結(jié)束后,要通過思想骨干匯報、班排討論等途徑,了解官兵對典型案例和事故通報的態(tài)度和看法,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此外,要加強“兩個以外”的人員管理,確保制度落實不打折扣,許多官兵在“兩個以外”犯錯乃至犯罪,鉆的就是制度不落實的空子。落實規(guī)章制度,要注重發(fā)揮官兵在預防犯罪中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公平、正規(guī)、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形成官管官、官管兵、兵管兵的群防群治氛圍,使廣大官兵自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使點名、查鋪查哨、請銷假、外出、值班、干部留營留宿等各項日常制度落到實處,萬不能有“特殊官”“特殊兵”,這類人是產(chǎn)生問題的高發(fā)群體。
四、展開心理干預。當上級在短期內(nèi)連發(fā)多起事故通報,或者本單位發(fā)生了重大傷亡事故,我們就要對官兵進行心理干預,而切忌簡單當成警示案例傳達了事。心理學認為,在災難心理干預中,要做到及時有效,干預越早效果越好,一旦拖延就有可能造成永遠愈合不了的傷痕。基層的心理工作通常都是和思想工作結(jié)合在一起的,在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要有意識地繃緊心理干預這根弦,不要誤認為談事故危害、講死亡危險是一種再摧殘,這其實是對事故脫敏的過程,能夠提高官兵對事故的承受能力,避免因心理和觀念被扭曲而沮喪墮落甚至違法犯罪。
總之,警示教育也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好了能創(chuàng)建平安軍營,用偏了則遺患無窮。讓我們清醒認識謹慎用之。
【作者系94750部隊政治部主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