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科學》和《地球物理研究快報》在線發(fā)表了一系列NASA火星大氣和揮發(fā)物演化(MAVEN)任務的研究結果,表明太陽風可能是導致火星大氣逃逸的主要原因。
太陽風是一種主要由質子和電子構成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其速度高達447 000m/s。在通過火星時,太陽風帶來的磁場將產生電場,加速火星上層大氣離子并使其逃逸到星際空間。研究人員通過對MAVEN探測器采集數(shù)據(jù)的研究,確定了目前在太陽風作用下火星大氣逃逸的速度約100g/s。在太陽風暴期間,這一速度將顯著增大,如在日冕物質拋射的影響下,火星大氣逃逸速度可能提高10~20倍。MAVEN首席科學家JAKOSKY稱,從太陽風暴期間火星大氣剝離速度大幅增加的情況來看,數(shù)十億年前火星大氣的逃逸速度更高,因為那時太陽更活躍。因此,過去更頻繁的太陽風暴以及火星大氣更快的丟失速度表明火星大氣逃逸可能是火星氣候改變的主要原因。MAVEN最新的探測結果表明,火星大氣丟失主要在三個區(qū)域,一是太陽風經過后在火星后面形成的離子尾;二是火星兩極大氣粒子逃逸形成的羽流,三是火星周圍擴展開的氣體云。MAVEN科學團隊研究結果表明,75%的逃逸離子來自離子尾區(qū)域,接近25%來自羽流區(qū)域,氣體云僅有很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