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力麗
最美的遇見額濟納胡楊林紀行
文·圖王力麗
等待了三年,準備了三年,與最美的秋季總是失之交臂,但那片金黃早在我心里搖曳已久,隔著千里萬里的那些樹已幻化成不朽的影像,終于啟程了,去奔赴遙遠的內(nèi)蒙額濟納趕一場胡楊的狂歡。
胡楊林因為張藝謀的電影《英雄》那場漫天飛舞的金黃中,衣著飄逸的倆紅衣女子翻轉(zhuǎn)騰挪的打斗場景,讓人印象深刻。還有這個被稱為地質(zhì)第三世紀活化石的植物群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老楊樹品種,它能在零上零下40度的極端天氣中生存,強大的生命力,讓胡楊有了活著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的傳說。
已經(jīng)過了“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沖動了,更喜歡約幾個性情相近的旅伴,拋開紛紛擾擾、瑣瑣碎碎的生活,暫離忙忙碌碌、反反復(fù)復(fù)的工作,沒有那種對美麗風景地帶強烈的向往了,只想享受以平靜的心緒、從容的心態(tài)去簡單的行走的過程。不管有什么千變?nèi)f化,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比如詩情畫意的情懷,明月清風的感受,逍遙自在的淡然,簡單純粹的篤定。恰恰好,期待已久的額濟納胡楊林之行,就這樣巧笑倩兮地來到我的面前,無法抗拒那抹金黃,就像無法抗拒生活中的詩和遠方,機遇總是那么猝不及防,就像平淡生活中的小慶幸,打起行囊,踏上了風風雨雨的旅程。
一天一夜的火車向著目標前行,窗外仿佛永遠是堅硬粗糙的戈壁,深褐色的礫石,高低錯落的紅柳,起伏流動的沙丘,一模一樣的場景,懷疑是車未動還是景依然?果真是“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年年是禿山峻嶺荒戈壁,季季是烈日朔風無顏色。只是隱隱約約地聽到浩浩蕩蕩的風聲和金戈鐵馬的呼喊,那是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誓言,是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大戰(zhàn)匈奴的硝煙,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的獵獵風聲,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壯士豪情。
1-2 額濟納怪樹林。
3 額濟納胡楊林。
坐車看風景,是我永不厭倦疲憊的樂事,看遠方冷峻的雪山,云朵在上面緩緩地漂移,映照得山體陰陽分明,天空澄澈高遠,再也不會對藍天白云當稀有風景來欣賞了,間或有一兩株高大的胡楊,耀眼橙黃的樹葉,讓一車人驚呼。
終于到了內(nèi)蒙的最西端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達來庫布鎮(zhèn),從一道橋到八道橋,大約23公里,每道橋有不同的主題風景,如八道橋是世界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的北端——沙漠王國,四道橋是電影《英雄》的拍攝地叫英雄林,二道橋因為有一彎彎的水能拍胡楊林倒影成了倒影林。額濟納有著最美的最壯觀的最集中的胡楊林,是世界三大胡楊林區(qū)之一。
在不同的胡楊林中行走了一天,真不敢相信,沙漠腹地竟有這般桀驁昂揚的生命之樹,鋪天蓋地的金黃如巨浪洶涌的黃河,一瀉千里,奔騰天際,也如翩翩起舞的煙花,美輪美奐,如夢如幻。蕩人心魄的黃葉,無與倫比的生命力,揮灑著詩意,張揚著韻律,在狂風和黃沙中深扎根系,萎縮身軀,頑強的掙扎,執(zhí)著的堅持,以卓爾不群的雄奇,唱響蒼涼壯麗的生命之歌。讓人稱奇的世上沒有一棵樹同時擁有三種葉形,胡楊從上到下,長出了楓葉、楊葉和柳葉三種葉形,所以也叫“三葉樹”,只是為了保存水分,堅強地活著。
暖暖的午后,靜坐樹下,享受秋天醇厚柔軟的陽光,享受如水薄涼的秋風,享受胡楊林不動聲色的燃燒,享受“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沉靜,享受橙黃醉染的世界里愜意的閑適。這或許是一個很短的過程,但會留下很長的回憶。
給人強烈震撼的視覺沖擊下讓人欲哭無淚、無語凝噎的怪樹林,那就是一片墳場,一片胡楊的墓地,一座座的胡楊墳,一棵棵胡楊,兀立荒原,樹皮盡褪,樹干裸露;慘白的樹干,斷臂折腰,傷痕累累,那是被刀斧劈過,被雷電擊過,被野火燒過。像是一個古老的戰(zhàn)場,仿佛黑水城一場激戰(zhàn),將軍和士兵突圍出城,一路拼殺,直至戰(zhàn)死在怪樹林,鐵骨錚錚的將軍和士兵,拼殺到最后一刻都是站立的姿態(tài),那真是生之燦爛,死之剛烈。胡楊樹死后不倒,倒而不腐,這就是它們的特性。
那伸向蒼穹,永遠不再擺動的樹干,顯示了不屈不撓、堅韌抗爭的精神,讓人不能不想到一種民族的精神,那種“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氣節(jié);那種“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悲壯;那種“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頑強,還有也讓人不能不想到橫刀立馬的岳飛,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
“大風起兮云飛揚,安得猛士守四方?!本妥屵@些英雄的胡楊林,永遠寂立戈壁,恒守著千年的蒼涼和萬古的悲壯,雄視著遠方的荒漠和沙野,不管是什么姿態(tài),站成一種生命昂揚的永恒,站成一種千年不變的傳奇。
緊挨著怪樹林的是黑水城遺址,可以想見當年的黑水城邊是郁郁蒼蒼的胡楊林。這是盛極一時的西夏軍事重鎮(zhèn),是元代驛站的要道,是唯一一座用黨項人語言命名的城市。黨項人叫黑水為額濟納,它是當年西夏王國最漂亮發(fā)達的城市,那些紅墻綠瓦、亭臺樓閣早已灰飛煙滅,現(xiàn)在只剩下風雕雨蝕的千年城墻和殘垣敗瓦的廢墟碎片,就像被風沙吞噬的樓蘭、高昌和龜茲古城一樣,無聲地訴說著那個波瀾壯闊的歷史年代和沉甸甸的歷史文化。西夏文明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曾經(jīng)輝煌過的,只可惜1909年被沙俄強盜用40頭駱駝盜走了中國中古時期西夏王朝190年的歷史。
那當年想必也有著煙波浩渺的水系,這個從祁連山冰峰流下的雪水,一路穿山越嶺,進入瀚海沙漠,流入內(nèi)蒙的額濟納河(黑水河),最后聚集成內(nèi)陸湖——居延海。居延海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西漢的驃騎將軍霍去病,“飛將軍”李廣,進攻匈奴時,都在居延海飲馬屯兵。居延是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是兵家必爭必守之地,比之我們熟悉的樓蘭古城,那就是大都市與小縣城的差別。早在三千年前,居延地區(qū)就是水草豐美、牛羊遍地的游牧民族的天堂。
在元朝時,意大利的馬可波羅來過居延,描寫得甚為詳細:“在額濟納北境,有東西二泊,此二泊原有一渠相連,今已淤塞,古代原是一湖,名曰居延海?!睗h代的張騫幾次出使西域,出陽關(guān),入居延;西漢的蘇武出使匈奴,也是出入居延;還有出塞遠嫁匈奴的王昭君,也從居延走過……
唐代邊塞詩人王維不僅到過居延,還居住在居延,寫下了流芳百世的《使至塞上》,也讓居延史上有名。詩不長,全文奉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痹瓉硪詾樵娭械拈L河是黃河,今天才知寫的是黑水河也就是額濟納河。當然寫居延的不只這一首,《塞上作》的“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寫的是出城打獵的場面。 當年的居延地區(qū),有著繁忙的驛道,緩行的駝隊,有著狂嘶奔馳的烈馬,逶迤而行的人們。駝鈴聲聲,搖落了大漠多少星月,西風瘦馬,送走了離人多少眼淚。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比甑暮鷹?,一億年的歷史,風沙可以埋沒古城,可以讓河流干涸,但兩千年的文明依然亙古流傳,就像沙漠曠野的胡楊屹立不倒,站成了一道蒼涼壯美的風景。
2 額濟納倒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