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威
沈陽市鐵西區(qū)凌空街道九社區(q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接待來訪居民
201 3年10月,遼寧省委作出工作部署,在全省推進“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建設,構建服務群眾的新模式。一年多來,沈陽市鐵西區(qū)堅持從實際出發(fā),通過高標準建設,重實效發(fā)揮,架起了“兩代表一委員”與群眾之間的服務橋梁。
一是強化參與。鐵西區(qū)委將代表委員到工作室活動的參與率作為服務成效的一個硬指標。通過深入宣傳、教育培訓等方式,統(tǒng)一代表委員的思想,加深對活動實質的理解,使代表委員從內心生出自覺到工作室履職的責任感。通過就近分配,為代表委員參與活動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通過實地檢查、電話檢查等方式,隨時對代表委員參與活動情況進行監(jiān)督。在此基礎上,區(qū)“兩代表一委員”工作領導小組統(tǒng)一制作簽到簿,建立“履職檔案”,對代表委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記錄,從而提升代表委員到工作室活動的參與率。
二是陣地保障。區(qū)委將“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建設作為做實社區(qū)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社區(qū)標準化建設中加以考核。在全區(qū)198個社區(qū)、村,拿出辦公場所合計4158平方米,專門用作工作室辦公場所。區(qū)委、區(qū)政府投入120萬元,為每個工作室配備了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提高工作室辦公電子化水平。制作了大型室外信息公開欄,使代表委員的信息公示更加醒目,保證辦事群眾“未到社區(qū)(村),先見信息”。同時,號召各工作室因地制宜、百花齊放,目前,已有14個工作室以手機微信為平臺,建立了網絡工作室,實現了代表委員服務群眾“零時差”,成為實體工作室的有益補充。
三是做實形式。全面實行服務群眾“四種方式”。坐班式,實行接待日制度,固定時間、固定人員、固定地點接待群眾來訪。上門式,實行代表委員入戶制度,要求代表委員定期到黨員和群眾家里走訪,征求意見、解決問題、提供服務。紅盛社區(qū)3000戶居民住宅供暖不達標、愛心社區(qū)轄區(qū)內店鋪噪音擾民等問題,都通過這種形式得以解決。預約式,群眾根據自身情況,不固定時間、不固定地點,約見代表委員,向代表委員反映問題。群眾馬桂英通過約訪黨代表,算清了退休工資,消除了困擾。會診式,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集中辦公等形式,由代表委員集體研究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滑翔室內健身中心門前沒有交通信號,附近居民出行存在安全隱患問題,人大代表彭俊和、張亞龍、陳穎為此專門召開現場會議,監(jiān)測車流情況,協調交警部門安裝交通信號燈。
四是重在解決。區(qū)委把“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工作的成效落到問題的最終解決上。通過制定解決問題的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明確了解決部門,分清了辦理責任,規(guī)范了處理流程,提升了群眾滿意度。特別是把“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解決問題的途徑與區(qū)“民情臺賬”工程有機結合,由區(qū)“民情臺賬”綜合協調服務中心(區(qū)信訪局)統(tǒng)一解決“兩代表一委員”收集的問題,做到為民服務載體的有效整合,形成共同服務群眾、服務民生的合力。
截至目前,各工作室共開展活動140 7次,來訪、約訪3678人次,走訪1629人次,收集意見、建議和問題1845個,已解決149 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