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 陵
與世隔絕之難
□ 信 陵
晚清的張之洞雖然在洋務上甚為開明,但偶爾也犯擰。比如,他曾讓下屬路孝植擬個文案,看見里頭有“健康”二字,乃大怒:這“健康”二字,乃是日本名詞,用之殊覺可恨。
路孝植不慌不忙,解釋道:“名詞”這個詞,也是日本名詞,用之尤覺可恨。
張大人一時就愣了。
所以,不只是我們?nèi)缃裆钤凇叭藲狻薄爸髁x”“注射”“達人”這些日語詞中而不自知,張之洞大人在清末,早早兒就陷入這個迷局中了。
唐德剛先生在這方面就很開明:人在美國,熟讀中國舊史,他老人家認為,中國人早已全盤西化。不信么?中國人現(xiàn)在早起,刷牙洗臉,穿襯衫、牛仔褲上班,這些玩意,在中國古代都沒有。賈寶玉那會兒早上不刷牙,而是用青鹽漱口。穿戴之細,《紅樓夢》里都有,總之不是如今這樣的。衣食住行,其實都已經(jīng)跟國際現(xiàn)代合流了,只是尚不自知而已。
20世紀中期,法國人嘲笑英國人的餐桌,說他們一無所有:土豆,那是新大陸來的;茶,那是東亞來的;咖啡,那是埃塞俄比亞來的;冰淇淋,那是意大利人發(fā)明的;面包,那是希臘和羅馬一脈傳統(tǒng)里的;啤酒,那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產(chǎn)的……一言以蔽之,純粹英國飲食,可能真就只剩下魚了。當然,同樣的吐槽,美國人也躲不過,然而美國人估計本來就無所謂:咱本是移民湊起來的國家,沒傳統(tǒng)就沒傳統(tǒng)唄。
所以,世上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而試圖與世隔絕保持純凈,通常是自欺欺人。
周文王渭水畔請了姜子牙,周武王數(shù)盡紂王無道,聚八百諸侯去應天承命,阻止紂王繼續(xù)施炮烙刑罰,“再不能讓紂王拿活人當鐵板燒了”。但是,伯夷、叔齊聽了覺得不靠譜,決定抵制周朝,不食周粟,逃進首陽山,活活餓死了。當是時也,天下人都在歌頌周朝盛德,應天順命,只有伯夷、叔齊這一點努力,這一點文縐縐、軟弱無力卻又堅決的反抗,為商朝殉了葬。有些傳說里,伯夷、叔齊餓死還有點波折:
他們抵制周粟,于是在首陽山吃薇菜。但有人就跑去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薇菜不也是周朝的么?”伯夷、叔齊于是只得餓死了。魯迅先生寫了個小說《采薇》,專門提了這茬兒。
事實其實是:人與他人共享著一個星球,以及星球上的空氣循環(huán)與水循環(huán)。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知識發(fā)展到這個地步,任何稍有理智之人,都該明白:任何企圖獨善其身劃清界限與其他人搞對立的,自命純潔無瑕與世無染的,都只是一定程度上的自欺欺人;倘若當了真,很可能出笑話。
以前,巴爾干島出橡樹,橡樹果是好飼料,所以塞爾維亞人民養(yǎng)豬成風,每年有上等好豬出口,口碑甚佳。奧匈帝國想到塞爾維亞日長夜大不好收拾,尋思斬草除根,從豬下手,猛提豬肉出口關稅,就差掛起口號:為了奧匈帝國,抵制塞爾維亞豬。塞爾維亞人養(yǎng)豬虧本,農(nóng)民貧苦,氣炸了。他們一邊另找銷路,一邊尋思怎么給奧匈帝國來一下子,報這一豬之仇。后來的事兒眾所周知。1914年出了薩拉熱窩事件,塞爾維亞人刺殺奧匈帝國王儲,然后一戰(zhàn)爆發(fā)了。
如果我跑去跟塞爾維亞的豬說,就因為要在豬的問題上劃清界限,導致了人類互相抵制、互相仇恨,最后搞刺殺、鬧矛盾,還打了世界大戰(zhàn),豬們一定會仰天長笑:這些愚蠢的人類啊。
(摘自《特別關注》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