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稿筆記》第二輯自序"/>
寫在前面
——《讀稿筆記》第二輯自序
《讀稿筆記》是中國期刊協(xié)會《中外文摘》雜志的一個欄目。我從2002年起在編輯部幫忙,起先是選選稿、出出主意,幫來幫去戴上了“總編輯”的帽子而不得脫身。2004年10月,在時任協(xié)會會長張伯海老師的提議和鼓勵下,開始動筆寫這欄目;中間隔了一年,迄今已有二百余篇。這是第二個集子,選自2011至2014年,共有85篇。
當(dāng)年的開篇《成熟不分先后》,曾這樣解讀成熟的涵義:“有堅定明確的生活目標(biāo),有自由而獨立的見解,有開放的心態(tài),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智慧。你可以50歲,也可以17歲。”10年后觀照《筆記》,也是在逐漸成熟。堅持下來的是“獨立的見解”?;蛟S不完善,甚至不被人贊同,但一定是自己所思所想,是心中自然流淌出來的東西。我們做不了思想家,但可以做一個思索的人。有思想,生活才有分量;有思想的文字,才值得與人分享。也還有些筆記內(nèi)容,現(xiàn)在去讀似有點片面與偏頗了。持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面對多元世界,對我這個年屆七旬的人來說,不是件容易事。顧準(zhǔn)說:“什么是專制?專制就是自己絕對不會錯的想法?!闭f得對,成熟就是承認(rèn)自己也會錯。寫《筆記》10年,我覺得變成熟了一點。
去年6月的一個夜晚,我寫《最后的無助》,激憤的情緒令忙亂的手指總是敲錯字?!八挠H朋在哪里,她親愛的國家在哪里,男人們在哪里,我又在哪里?我們都在何處光鮮而可恥地活著,任我們的女人掙脫這令她向往、眷戀、絕望和詛咒的世界時,竟無法痛痛快快地變成灰?”字符敲下,我伏于鍵盤上泣不成聲,靜默許久才稍覺平復(fù)。我審視已落筆的文字,是否過于私人的情感渲泄?但終未改動?!豆P記》是雜志的一個專欄,須有別于作家的“性情寫作”。但我還是感謝這個窗口,讓我有機會展露真實情感,鮮明地表達(dá)自己的愛與憎、崇敬與睥睨、快樂與憂傷;還有,對繽紛世界的期許、失望、惶恐或一笑而過。我感謝石峰會長對我的信任與包容,讓一篇篇隨性的文字毫無遮掩地跟讀者見了面。
我使用電腦較晚,起初是在紙上寫了再敲入,逐漸改為直接在鍵盤上寫,方便多了。近日翻出舊稿,一篇《羞死了》竟涂改得面目全非,還不及一篇學(xué)生作文,真是該“羞死了”。不少年輕讀者問我寫文章的秘訣,實在問錯了人。我當(dāng)編輯三十多年,文摘、時尚、讀書、商業(yè)類雜志的主編都干過,卻很少自己寫東西,這些《筆記》也算是練筆。好在常給人改稿,撥弄文字是必修的功課,案頭一本《新華字典》也快翻爛了。不會妙筆生花,就把文字修剪干凈;不會含蓄委婉,就直白,倒也成了特色。業(yè)內(nèi)流傳有我的一句話:“少用形容詞,用準(zhǔn)動詞;少用驚嘆號,用好句號。”其實說的是雜志風(fēng)格(是謂“不動聲色的力量”),現(xiàn)在自己動筆卻要“身體力行”了。鮮明而有節(jié)制的文字,須準(zhǔn)確地把握與拿捏;偶或引人會心一笑,那就是對筆者格外的獎賞。
文字只是一種表達(dá),它的背后是一個人的閱歷、學(xué)識、修養(yǎng)與個性;寫作者只能作有限的努力,卻不敢奢望。本書如有幾篇讀著還有點味道,那就會讓我很滿足、很高興了。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