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潔,李有為
(江西服裝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1)
工藝美術品的美主要體現(xiàn)在造型和裝飾兩個方面,平面設計專業(yè)對于傳統(tǒng)設計的學習主要是對圖案的學習.從遠古的彩陶到現(xiàn)在的包裝盒精美的圖案總能吸引人們眼球,如何使傳統(tǒng)的造型元素散發(fā)出現(xiàn)代的氣息是現(xiàn)代設計基礎教學重點要研究的問題.很多高校把圖案教學作為重點內容進行了諸多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有的則是直接被構成設計課取代.一方面是因為傳統(tǒng)的圖案教學偏于形式,作業(yè)手法較為單一,缺少感性的體現(xiàn)和情感挖掘;另一方面基礎教學沒有直接與后期的成品設計聯(lián)系起來,導致學習圖案的目的不明確,為圖案而圖案.無論是構成設計還是圖案設計教學都應該培養(yǎng)學和對自然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學生的整體設計能力,理性和感知并舉.在現(xiàn)如今課時較少的情況下,如何運用好多媒體、網(wǎng)絡、平面設計軟件為服飾圖案教學服務變得很重要.擴展視野、提升興趣、創(chuàng)造新奇是現(xiàn)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設計基礎教學的重要內容.
服飾圖案這門課程主要學習圖案的歷史和發(fā)展;圖案的結構形式、組織方法、表現(xiàn)技法;構圖及圖案應用等等,通過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造型技能;使學生理解圖案與服裝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應用設計[1].通過對國內部分院校服裝設計相關專業(yè)的了解發(fā)現(xiàn),服飾圖案的教學內容仍然以平面圖案為主,也有的把對服裝面料藝術的、特別對面料的二次處理與圖案的設計相結合,以及把圖案與立體裁剪緊密相關進行立體圖案設計等內容融入服飾圖案的教學內容中.總體而言服飾圖案教學已經(jīng)成功的把基礎圖案與服裝設計的其它環(huán)節(jié)有機的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正因為內容的加多,每個部分內容相應訓練的時間就減少,故而整體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具體原因如下:
在學習基礎技法時,要做勾線、填色、配色等練習,費時較多,導致后期應用練習及創(chuàng)作時間相應減少.圖案教學注重學生的手繪能力,強調作業(yè)的工整性,而本身圖案本身的內容就多,畫面較為飽滿,所以一張基礎性的練習也要花費很長時間,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只能嘗試一兩種可能,而失去了去做更多體驗的機會.
在做面料再創(chuàng)及與立體裁剪相結合的練習時,往往對材料準備不充分、且缺少先修課程做為依托,所以制作速度及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本來把圖案與服裝成衣結合起來的的面料再創(chuàng)造設計是科學的,但是在編織等工藝技法上的教育缺失使學生難以做出精細的立體圖案,再加上本身對材料的加工和再造就不熟悉,所以完成的作業(yè)不盡人意.
目前在服飾圖案課的教學過程中仍把基礎圖案的設計應用做為重點,后期應用的方向每個學校和專業(yè)有自己的取舍.故把基礎課練習的時間利用合理顯得很重要,如何多讓學生做一嘗試,體驗更多的效果,獲取更多的經(jīng)驗是基礎教學的成敗的關鍵.
網(wǎng)絡給信息的獲取提供了便利,有些原本課堂上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學習,同時可以有指導性的拓展學生閱讀的范圍.可以建立專門的QQ群或別的信息平臺,把圖案教學的相關資訊發(fā)布上去,形成共享;甚至可以在網(wǎng)上交流作業(yè),同學之間進行及時報討論,起到多層次的批評,以達到活躍學習氛圍和提升效率的目的.
平面軟件如PS、coreldraw相對容易操作,學校可同時開設此課,學生也可以在課后學會.這樣,在做圖案填色、色彩搭配練習時,無論是單獨紋樣還是二方連續(xù)都可以用電腦進行處理,大大的節(jié)約了時間,且可以嘗試更多的效果.
(1)以軟件做填色、配色練習.同樣可以做平涂、肌理、層次的效果,當然還可以做一些漸變等手繪很難達到的效果,配色時可以隨時修改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即節(jié)約時間又節(jié)約成本.
(2)以軟件做圖案應用練習.可把設計好的圖案進行重新組合應用到款式當中去,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應用后平面整體效果,這此基礎上可以對局部的大小等屬性進行編輯,輕松而有效.
(1)面料的立體型設計訓練.指導學生學會使用PS中濾鏡式具改變面料的表面肌理形態(tài),使其形成浮雕和立體感,如:皺褶、折褶、凹凸、堆積等.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的設計作品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們可以把想要的效果保存下來,不行的可以繼續(xù)制作.
(2)加強面料的增型設計訓練.可以通過PS或coreldraw中的修剪式具,做出通過貼、縫、掛、繡、粘合、熱壓等效果,另外再添加相同或不同材質的材料,形成對比明顯、具有特殊新鮮感與美感的設計效果,如圖1所示.如:亮光、珠片、羽毛、花邊、刺繡等多種材料.
(3)加強面料的減型設計訓練.同樣可以對原有布料圖開進行破改動,使其具有不完整、無規(guī)律或破敗感等特征.如:爛花、撕裂、剪切、磨洗、抽絲、鏤空、燒花等.如圖2所示,就可以把點和網(wǎng)分成兩個圖層,下面的網(wǎng)格可以進行轉換,調整到自己相要的對比效果為準.這比手繪的修改要方便快捷的多.
圖1 面料的增型設計圖
圖2 面料的減型設計
(4)通過軟件制作可以做出蠟染、扎染、絲網(wǎng)印等多種技術效果,大大地節(jié)約了時間,且在應用比較方面相當便捷.電腦軟件里的效果有時是意想不到的,而設計有時就需要這種意外.
圖案還包括浮雕及透雕圖案,因此在教學中很多高校已把圖案教學與立體裁剪等相結合,以求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隨著立體軟件的開發(fā),有能力的同學同樣可以使用三維造型軟件進行設計,如3Dmax、freeform等軟件就提供了這種可能,加上現(xiàn)代試衣軟件的完善,把圖案做成立體并展示在三維空間里是可行的.
如現(xiàn)代很多裝置藝術,就把聲、光、電、味等媒體運用上,達到使觀者全方位體驗的環(huán)境,以形成與眾不同的觀感效果.現(xiàn)代圖案設計也可以如此,在圖案的設計及展示上可以結合用光、味的設計,使圖案更具有可感性和真實性[3].如很多立體燈柱的設計就是造型與光的結合.服裝作為日常用品終究是要展示在光的環(huán)境當中的,所以綜合多種媒體的圖案設計是一個新的方向和趨勢.
如上所述,在現(xiàn)代新媒體環(huán)境下,圖案設計教學不應該只有局限于狹小的教育空間,可以是網(wǎng)絡空間,可以與本校學生交流也可以與外界交流,可以是課堂交流也可以是課外交流;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三維,可以是多種技術相結合的.總之,要在達到掌握圖案基本技法的基礎上,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和創(chuàng)作視野,拓展創(chuàng)作的技法,把有限的時間更為合理的利用.上面所表述的想法,有些我們已經(jīng)進行了一些實踐,通過實踐,學生對服飾圖案的理解也更為全面和深刻,他們變得更為主動,設計出來的圖案形式也更為多樣,考慮的問題更為全面,效果更好.當然,在如何對軟件教學與手繪結合、圖案的展示形式等問題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著眼新時代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yǎng)、使他們能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設計群體是教學的根本.
新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有它的優(yōu)點,但也有局限的地方.只有各方面條件都具備了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是學校的硬件設施要能跟得上需求,只有先進充足的設備才能再制作的過程當中得到好的效果.另外就是教師要能熟練掌握軟件技術,學生也要有一定的設計軟件基礎;除了這些條件,最關鍵的是學校的領導要有這種改革的意識,要有制度上的支持,才能走得更遠.其次就是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評價是最困難的.因為作業(yè)量比較大,形式多樣,內容更為豐富,即時正確的評價更為不易,所以制定好教學目標和目的是必要的.
總而言之,如今的設計教學把軟件與設計合并教學、把基礎與綜合實踐教學相結合等都已成趨勢,這就要求新媒體下的教學改革教師須具備更加綜合的素質,他(她)應該對相關的藝術如油畫、公共藝術、裝置藝術、平面設計等知識有所了解,對立體裁剪、電腦軟件等技術有所掌握,在設計中學軟件、在軟件中學設計是可行的、有益的辦法,只有掌握新的思想和新的技術才能把學生的作業(yè)水平引向更高的層次.
〔1〕周建.服飾圖案藝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
〔2〕陳燕琳,劉君.時裝材質設計[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3〕史林.高級時裝概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