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慶輝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2)
建筑最基本含義,是用材料搭建房屋,并創(chuàng)造空間。但這一說法過于寬泛,顯然忽視了介入其中的場所與人的因素。在實際情況中,場所與人在建筑中具有無可爭議的重要性。換句話說,建筑的真正含義是在某場地上用材料搭建并創(chuàng)造人們生活所需的空間。這就涉及到了“地點”、“材料”、“建造形式”、“空間”等因素。然而這些因素并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下面從場地因素、形式因素、空間因素三方面簡要概述它們與建筑材料之間的關系。
材料是建筑存在的本體,和地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地點屬性明顯的材料,更能呈現(xiàn)出場所的方向感和歸屬感。同時,材料受到地點中特殊因素的影響,使場所顯現(xiàn)出的特征不斷改變,以此強調材料的真實性。比如意大利的建筑材料,充分體現(xiàn)了地點屬性。
海德格爾在《筑居思》中點明了“地點”的重要性。他說“人和地點的關系以及地點和空間的關系都包括在人的住所中,即人與空間的關系就是定居關系”。海德格爾認為,定居才是人們存在的關鍵,真正意義上的住所應該是與地點發(fā)生關系而不是與空間。所以,地點和場所中的生活成了人們定居的重要因素。諾伯格·舒爾茨借鑒了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對場所也很重視。他將古羅馬的“場所精神”重新介紹到當代建筑理論中來。在《場所精神》中,諾伯格·舒爾茨通過討論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尋找被現(xiàn)代主義冷落的“場所”概念,將“場所”置于“空間”之上,即建筑研究的首要位置。諾伯格·舒爾茨認為對特性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的可能是顏色和材料,木頭、石頭和磚有著不同的表情,是建筑物存在的方式。
在建筑中,光的表現(xiàn)手法一直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材料的肌理與色彩也同樣離不開光的作用。建筑設計對光影的控制,自然離不開材料,而在材料操作下的光影存在和變換,又展現(xiàn)出了地域性的場地特征。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在創(chuàng)作中,充分運用和強調了光的作用。比如約翰遜的水晶教堂、路易斯·康的金貝爾美術館、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圖1)都用材料操作的手段控制了光影,進而營造了獨特的空間氛圍。
圖1 朗香教堂
可見,實際建筑中材料操作與光的應用聯(lián)系甚密。材料與光營造的空間氛圍,是建筑材料表達場地效果的重要方式。
在西方傳統(tǒng)觀念中認為,一成不變的真實性并不是停留在物體表面的,而是隱含于內的,因此常把變化的事物的外表看做是思想膚淺的表現(xiàn),即使在某些強烈的凝聚著“地域性”的地方,也廣泛使用一種簡便易得的本土材料,或像附加材料一樣“膚淺”的東西,但這是它們最吸引引人眼球的特色。材料的“真實性”離不開本地的氣候和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是氣候對地貌和建筑的侵蝕強化了材料的“真實性”。這樣建筑也獲得了“根深蒂固”的情感:像錫耶納和佛羅倫薩這樣的意大利小鎮(zhèn)(圖 2)。在當?shù)?,由鐵的氧化物染成的紅褐色土到處都是(圖 3)。因此,在當?shù)仄鲋ㄖ玫拇u和瓦都是本地的泥土燒制的,才呈現(xiàn)出與大地相近的赤色或橙色。建筑材料色彩和大地顏色相近,呈現(xiàn)出了建筑與地域色彩的聯(lián)系??梢?,場所與材料是相互影響的,忽視地域與材料的聯(lián)系或許適合國際式風格的理想,但他們是建立在意識形態(tài)上,而不是材料科學上,建筑材料的意義和特性是脫離不了地域性的。建筑在展現(xiàn)色彩語言的同時,也展現(xiàn)了場地特征。
圖2 佛羅倫薩屋頂景觀
圖3 意大利紅褐色土壤
人在生活中身體的運動以及與環(huán)境的互動,形成了身體與自我環(huán)境的磨合與互相定義。進而使得身體感覺和世界印象成為了統(tǒng)一的、連續(xù)的、相互影響的體驗。結果人在建筑中,身體對世界印象的體驗,就成了身體對建筑空間的認知和感覺。
建筑作為現(xiàn)實中的人造環(huán)境,為人們的體驗和感知提供了場地和空間。建筑在被賦予除了相應的屬性和功能之外,也成為人們生活的必要條件。人們在生活中對環(huán)境與建筑所形成的感知漸漸成了一種經驗與記憶。材料作為建筑的物質屬性,自然也成為了人們體驗生活的物質承載者。人們基于對材料的物質認知,享受建筑給予的知覺記憶和感官體驗。而對于表達材料的地域性,則更需要融入這些生活體驗。
在《建筑四要素》中,森佩爾提出的匯聚,強調在建筑中人們生活空間的存在和重要性。建筑中的生活空間,不是針對特定的人或事,或特定時段中的活動空間,而是包括具有社會屬性的人以及具有歷史屬性的場所氛圍。同樣,這兩個因素也應對了材料在生活空間的作用。第一,通過建筑設計中的物質操作所形成的材料氛圍,促進人們生活空間的顯現(xiàn)和形成,造成了材料與人的生活互相作用與影響下,形成的特有的場所屬性;第二,在時間維度中,人們的生活處處影響著材料,并留下了使用痕跡。而這些痕跡不僅記憶了建筑中的生活,也傳遞和延續(xù)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在建筑中的生活,從而使建筑展現(xiàn)出獨特的社會屬性。
綜述,材料與場地、形式、空間很多方面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材料是通過對材料的實踐與操作而展示出其屬性特征的,通過對材料和場地、形式、空間關系的認知,闡述了建筑理論中所提到的場地、形式、空間等具體相關要素。
[1]海德格爾.筑居思[M].
[2]諾伯格·舒爾茨.場所精神[M].
[3]森佩爾.建筑四要素[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