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揚
散文詩研究
散文詩領域的淘金者—讀徐澄泉散文詩集《一地黃金》
清 揚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散文詩有了可喜的發(fā)展。散文詩領域,就像是一座埋藏著豐富金源的寶藏,吸引著眾多散文詩人投入他們的熱情來挖掘開采。他們低下頭去,彎下腰身,揮灑著不竭的汗水,一點一點地將埋藏的金子挖掘、采冶、熔煉,使那些被沙粒塵埃覆蓋掩埋的金子露出本真的面目。你放眼瞧去,一地黃金,那奪目的光華,使得散文詩領域大放異彩。隨著一些老散文詩人的腳步,徐澄泉也走在這條艱難與幸福并行的淘金路上,做一個不折不扣的虔誠的淘金者。散文詩集《一地黃金》,就是他從2008年到2013年五年間淘出的金子,175章散文詩就是175粒金砂,經過他的潛心打磨,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透過這一粒粒金砂,看到作者靈魂的閃光、哲思的升華,也看到這一粒粒金砂背后作者所付出的努力,而作者在淘金的道路上勇于創(chuàng)新、樂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增加了這一粒粒金砂的質感與內涵,使得這一粒粒金砂不僅養(yǎng)目,更加養(yǎng)心。
徐澄泉,這個散文詩領域的淘金者,他并不是亦步亦趨地跟在先驅者的后面,做一個毫無創(chuàng)新意識的偽散文詩人,撿拾別人剩下的殘粒,而是努力把眼光放遠,把境界放寬,將散文詩的題材領域一步一步拓展。他寫人、物、現象、情境以及感情,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粒金砂,他睿智的眼眸也能捕捉到蘊含其中的真善美,用他細膩的內心、獨特的視角透視一粒砂的價值,從而讓這粒金砂煥發(fā)出它應有的光彩。寂寞的拴馬樁、無尾的魚、鋒利的月光、最后的廟子灣、秋天的小螞蟻、最美的犍為、浩瀚的西部、歷史的深處……不同的題材從不同側面展示作者對社會生活的關注與抒寫,有大手筆的揮灑,也有細部的工筆,兼有二者的融合。不同的題材在作者筆下或雄渾,或壯美,或清麗,或柔婉,或粗獷,或細膩,這一粒粒神韻各異的金砂,鋪展開散文詩題材領域的風情畫卷,引領著讀者的眼眸朝更寬、更遠的境界去探尋、去審視,從而激起讀者內心的審美追求,也會不由自主地跟著作者的腳步,去發(fā)現生活中的“金子”。如他的《石頭·剪刀·布》,乍一看題目,或許會啞然失笑,不就是一種小小的游戲么?值得拿來抒寫,成為散文詩的題材?但你將目光落入到字里行間,你會漸漸收起鄙夷的笑容,面容變得凝重起來,作者所賦予這種游戲的意義驀然間打開了你的心胸,令你不由頷首。這哪里只是一種小小的游戲?分明就是人生意義在看似簡單的石頭、剪子、布里凝聚。“一分為二”的哲學命題,“剪不斷,理還亂”的閑愁和世俗的窠臼,果斷的一錘定音的石頭具有堅硬的質地和沉著的內心。獨具慧眼的作者發(fā)現了石頭、剪子、布里的是是非非、輸輸贏贏,不由得不令人拍案稱奇。再如他的《一地黃金》,是代表作之一,散文詩集的名字來源于此。作者視野里的一地黃金,卻原來是一棵銀杏樹的子實,在風的點撥下,遍地流金?!帮L瀟灑地一轉身,就把他的所愛,攬入懷中。他拾取,托舉,疊加,把銀杏的內蘊越抬越高,把秋天的思想越推越深,直抵陽光深處?!边@樣的詩句,不是作者在狀物,而是在司空見慣的銀杏樹這個題材里,蘊含著思想的力量和哲理的光芒,那一顆顆落地成金的銀杏,不就是一顆顆思想的果實嗎?飽滿而閃亮,圓潤而內斂。整部散文詩集,無論是大題材,還是小題材,都是作者在散文詩領域里淘洗出來的表現生活,表達內心的一粒粒金砂,彌足珍貴。
剛從敦煌莫高窟回來,很為這神奇的古代藝術震撼。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還有敦煌石窟,是聞名于世的我國四大石窟,構思上的精巧獨特成就了它們的藝術魅力和價值,成為世人矚目的藝術瑰寶。不由地又聯(lián)想到各類金子飾品和藏品,同樣出自一粒金砂,但成型后展示在世人面前卻有粗陋與精細、流俗與超拔之分,源自怎樣的一個工匠之手,決定了一粒金砂的是落入窠臼還是品質不俗,它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便有高下之分。這又讓人想到散文詩,同樣的一個題材,不同的散文詩人會寫出不同的散文詩,有的令人不堪卒讀,有的令人淺嘗輒止,有的令人深入其里,有的令人回味無窮,這不能說與作者構思的出發(fā)點沒有關系,獨特的精巧的構思,總能一步步地將讀者領到閱讀的圣地,漸入佳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感。徐澄泉這個淘金者,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冶煉技藝,他并不苑囿于單一的冶金術,而是兼收并蓄地學習石雕術、木刻術等其它觸類旁通的技藝,從而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作技藝。正如他自己所言:“實現跨文體借鑒。文本的交錯、嫁接、融合,實現文體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散文詩集里的很多作品,可謂是形式繁復,新意叢生,往往令讀者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震。筆者認為,即使是一個成熟的老作家,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寫作風格,也不能停滯不前,而應該繼續(xù)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花樣翻新的作品才會擁有越來越多的讀者,才會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應,才會擁有更多的閱讀價值。筆者認識的一些老散文詩作家即是如此,蔡旭、陳志澤、溫陵氏等,都在散文詩領域孜孜以求,開拓創(chuàng)新,寫出了越來越多的上品、精品。而我所認識的徐澄泉也始終擁有著這樣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固步自封,求新求奇,致力于打造散文詩新品牌。他的散文詩《馬廟傳奇》,就借鑒了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用筆洗練,但短短的幾行詩句就將一個酒幌下的女子與掘煤漢子的愛情故事表達得活靈活現,仿佛一部微電影,鏡頭一步步搖近,讀者也不由自主地走進鏡頭里,成為這兩個主人公愛情的見證者。再如他的《月餅很忙》,就融合了寓言的體例,借物說理,諷刺了日漸頹廢的世風和變味的人心?!队斜鸭y的宋瓷,或長雀斑的美人》則富有傳奇色彩,融合了神話的風格,令讀者在神話的氛圍中走進歷史,思索歷史?!懂斒^遭遇良心》采用的是對話體,人與鬼的對話,卻直擊現實,頗具有現實意義?!洞蟠病ぷx宋史》是用散文詩寫的書評,以史為鑒,感悟人生。翻開散文詩集《一地黃金》,你會發(fā)現,作者在構思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無處不在,無論是反映現實生活,還是揭示內心感受,他都能從一個獨特的切入點進入到散文詩的內核,從而拓展散文詩的領域,深化散文詩的內蘊,在形式上和精神上給予讀者美的享受。
讀過一篇古文字《核舟記》,那枚普普通通的核桃,因了雕工的精雕細琢,一幅具有生活情趣的畫面栩栩如生,從而使得一枚小小的核桃意趣盎然,引人入勝。而透過核桃的外皮,再去探視核桃的內心,略有苦感的核仁卻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頗具情趣的外核包裹著頗具理趣的核仁,構成了一個臻于完美的核桃。這不由得令我產生聯(lián)想,讀過一些作家的散文詩作品,他們的一些作品不都是情趣與理趣結合的產物嗎?在這樣的作品里徜徉,身心無異于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和理的啟迪,久不思歸。讀徐澄泉的散文詩集《一地黃金》,也驚奇地發(fā)現這樣的作品散布在書頁之間,目光所到之處,無不被字里行間所散發(fā)的情趣與理趣吸引,沉溺其中,進行一場理想的心靈之旅。他的散文詩《鳥鳴澗》就是典型之作?!巴崎_一扇木窗,一條如練的絲綢飄落在我眼前,抖落一地水珠。玲瓏剔透的水珠,隱藏著翅膀的小小精靈,輕輕地,輕輕地,從夢中飛出,飛到我身旁?!边@是一幅多么富有情趣的畫面??!一扇木窗,如練的絲綢,玲瓏剔透的水珠,精靈般的小小鳥,都是這幅畫面中美的元素,將一個清新美好的清晨烘托而出?!澳切┒_俗黜懙耐该饕舴切┘兠漓o謐的曼妙詩章,把我的噩夢和積淀日久的積垢,清洗得干干凈凈。我干凈的大腦和內心,堪比山巔的陽光、白云和清風?!边@里的透明的音符、純美的曼妙詩章就具有了象征意義,象征著一些美好的事物。作者的大腦和內心接受了純粹的洗禮,從而明凈清爽如陽光、白云和清風。不難讀出這些詩句里所蘊含的理趣,它告訴讀者:我們的心靈需要時時拂拭和清洗,才不致讓塵埃變成積垢,而看不清本來的面目。再如《尋找敦煌美女》,作者在敦煌街頭的尋找,在敦煌莫高窟里的尋找,在敦煌街頭劇院里的尋找,連綴成一幅情趣叢生的畫面,可以想象出一個多情的詩人奔走的腳步、尋覓的目光、追逐的心靈。而結尾處的點睛之筆“就這樣,敦煌的美女,陪我回家,她劇中的美德,劇外的微笑,一直照耀我發(fā)霉的愛情。”使得尋找有了結果,點出了尋找的意義,散文詩的理趣凸顯出來。
在散文詩的道路上,我剛剛起步。面對徐澄泉這樣的散文詩領域的淘金者,深深敬佩。走進他的散文詩集《一地黃金》中,和作者對話,和作品對話,我感悟到:筆下有黃金,是因為心中有黃金?!兑坏攸S金》,指引我前行的路,做一個散文詩領域的淘金者,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