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點撥】
作者每寫一篇文章,都要經(jīng)過精心構(gòu)思,以保證文章脈絡(luò)清晰、主題突出、表達方式恰當。今天,我們就來領(lǐng)悟作者是怎樣運用“紅線穿珠”的寫作手法來進行文章構(gòu)思的。
“紅線”是線索;“珠”是材料?!凹t線穿珠”就是以具體的人、事、物或者感情為線索,把多個散亂的生活材料連綴起來,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使文章內(nèi)容多而不亂,形散神聚,脈絡(luò)清晰。
用“紅線穿珠法”組織材料,可以使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清楚、重點突出、主題鮮明。閱讀中,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文章的“紅線”是什么??梢宰鳛槲恼戮€索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以中心事件為線索。如《老三界》一文,是以“紅軍翻越老三界的過程”為線索來寫的。但在記事過程中,作者不是只記這一件事,而是帶出了“作者半夜醒來在山腰的所見所聞”“在瑤民家與瑤民攀談”等幾件事,突出了翻越老三界的艱苦和紅軍的樂觀情緒,以及軍民魚水情。
2.以時間為線索。如《長大的感覺》寫了3個片段——11歲生日時時身體長高后的得意感、l3歲生日時年齡增長后的自豪感、15歲生日時思想成熟后的幸福感。作者用生日這條時問線索貫穿全文,又與題目中的“長大”二字相呼應(yīng),極其清晰順暢。
3.以空間為線索。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以空間的變換為順序來記敘,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
4.以某一實物為線索。如《科里亞的木匣》,就是用“木匣”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把“10歲時將心愛的小木匣埋在門前10步遠的地方”“4年后在門前10步遠的地方?jīng)]有挖到”“通過分析,在5步遠的地方挖到了”3個片段串在一起,條理特別清楚。
5.以感情為線索。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作者在自家小院里的煩悶→出門小路上的輕松→沉醉于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悅→回歸家門路上的寂寞失落→回到家門重新進入現(xiàn)實的煩惱”為線索來寫的。
【經(jīng)典閱讀】
父親的愛
父親不懂得怎樣表達愛,使我們一家人融洽相處的是我媽。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媽則把我們做過的錯事開列清單,然后由他來責罵我們。
有一次我偷了一塊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訴賣糖的說是我偷來的,說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貨作為賠償。但媽媽卻明白我只是個孩子。
我在運動場打秋千跌斷了腿,在前往醫(yī)院途中一直抱著我的,是我媽。父親把汽車停在急診室門口,他們叫他駛開,說那空位是留給緊急車輛停放的。父親聽了便叫嚷道:“你以為這是什么車?旅游車?”
在我生日會上,父親總是顯得有些不大相稱。他只是忙于吹氣球,布置餐桌,做雜務(wù)。把插著蠟燭的蛋糕推過來讓我吹的,是我媽。
我翻閱相冊時,人們總是問:“你爸爸是什么樣子的?”天曉得!他老是忙著替別人拍照。媽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勝數(shù)。
我記得媽有一次叫他教我騎自行車。我叫他別放手,但他卻說是應(yīng)該放手的時候了。我摔倒之后,媽跑過來扶我,父親卻揮手要她走開。我當時生氣極了,決心要給他點顏色看。于是我馬上爬上自行車,而且自己騎給他看。他只是微笑。
父親完全不知道怎樣表達愛,除非……
會不會是他已經(jīng)表達了而我卻未能察覺?
【回答問題】
1.“紅線”是線索。本文的“紅線”是什么?
2.“珠”是材料。在本文中,“紅線”穿起了哪兒顆“珠”?
3.你覺得文中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
4.把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聯(lián)系起來看,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讀寫鏈接】
1.選讀《新型玻璃》《再見了親人》《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北京的春節(jié)》巾的任意一篇課文,分析文章的“紅線”是什么,穿起了哪幾顆“珠”。
2.以《真正的朋友》為題,運用“紅線穿珠法”,列一個詳細的寫作提綱。
3.我們常常覺得生活有滋有味,原因很多,其中有感恩之心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請以“學會感恩”為題,使川“紅線穿珠法”,寫一個語段。
附:參考答案:
1.父親的愛。
2.送回偷來的糖果、堅持為跌斷腿的“我”急救、生日會上忙服務(wù)、忙著替別人拍照、放手讓“我”騎車。
3.處處充滿對孩子的愛。
4.首尾照應(yīng),結(jié)構(gòu)緊湊;結(jié)尾的問句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