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電腦傷眼,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可它們到底是怎么傷的?
主要原因,是被我們嚴重忽略的——看-太-久-啦!點開這個網頁,鏈著那個網頁,于是,眼干了,頭疼了,直至失眠了。
什么?失眠?對,我們大腦里面有個叫松果體的小豆豆,天一黑,它就會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可以幫助我們入睡。但是遇到強光,褪黑激素就分泌不出來。睡前去朋友圈看看張三李四在吃什么夜宵,因為手機光線太強,當然也不排除羨慕嫉妒恨的因素,就睡不著了。
手機、電腦傷眼,還因為看的方法不對。手機文字很小,為了看清不知不覺就湊上去了。據說有位老大爺也玩智能手機,也看不清手機上的蝌蚪文,于是他很自豪地拿出了褲兜里的放大鏡。坐他旁邊的小伙子很糾結:要不要提醒老大爺一聲,手機上有字體設置,能調大字號呢?很多人都不調字號,只調眼睛和手機的距離??措娔X的方法也不對。十個里有9.9個是平視電腦屏幕的,眼睛就比看紙質書張得大(看紙質書一般是俯視),暴露在空氣中的眼球表面積就更大,就更容易干澀。
手機、電腦不但傷眼,還傷腦??蒲腥藛T做了個實驗,同樣看一本短篇小說,一種是電子書,一種是紙質書,看完后測試大家記住了多少內容,發(fā)現(xiàn)看紙質書的明顯比看電子書的記得多。為啥呢?想想我們看網頁的習慣就明白了。我們很少是逐字逐句地讀,而是跳著讀,搜索關鍵詞,只讀含關鍵詞的那一段,像貪婪的黑瞎子,不停地追逐下一個玉米棒子。這就改變了我們的閱讀習慣,讓我們很難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文字的內涵。這對于正上學的孩子來說,傷害尤其大。所以,最好在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之前先讓他養(yǎng)成讀紙質書的習慣,這樣即便他以后用了電腦、手機,還能記得紙質書的好,還愿意回去咂摸文字的味道,腦子還能轉得很靈。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手機、電腦還“傷情”。最近,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小學生家庭教育現(xiàn)狀做了項調查,發(fā)現(xiàn)“人機時間”過多,家庭文化娛樂氛圍不足。小學生家長回家后不是陪孩子玩,而是陪電視、電腦、手機玩,這相當嚴重地影響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和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
小編想起有位小朋友寫給“最家長”編輯部的一封信:我爸每天一回家就躺床上玩手機,怎么也叫不起來,請問我該如何跟他溝通?
真揪心!
(該文資料來源:《三聯(lián)生活周刊》《小學生家庭教育現(xiàn)狀》等,感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