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健康是人類生活質量提高的基本標志。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出的定義,所謂健康指的是身體、心理及對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tài)。人們已經意識到身心健康是一個完整的概念,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樣重要,兩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然而,心理健康的意義特別是老年心理健康還沒有被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便人們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也僅僅是立足于矯治各種心理障礙,對維護和增強心理健康,培養(yǎng)健全人格,提高人類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等方面工作開展的不多。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健康;態(tài)度;認識;
中圖分類號:R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5-00-01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許多因素所決定的。大致說來有四個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腦和其它生理機能開始退化。如果此時能有效延緩大腦衰老,這對于人的心理健康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大腦衰老過快或者個人不能很好地調適自己,有可能導致心理上失常。二是環(huán)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與否,與環(huán)境有直接的關系。如果生活在一個良好和諧的環(huán)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個外部的良好環(huán)境。如果生活在一個經常受到惡性刺激的環(huán)境里,有可能產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變態(tài)。三是生活因素。有意義的活動,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參與一些不良活動,如賭博、酗酒等就會損害人的心理健康。四是文化因素。一個人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他會對人生有一個正確態(tài)度,能正確處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會因意外情況的產生而導致心理失常。
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的心理健康有六大標志:
一、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做到自知自覺,即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己的缺點感到沮喪,甚至自暴自棄。
二、坦然面對現(xiàn)實,既有高于現(xiàn)實的理想,又能正確對待生活中國的缺陷和挫折,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三、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承認別人,限制自己,能接納別人,包括別人的短處。在與人相處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余懷疑,喜愛多余憎惡。
四、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能保持情緒穩(wěn)定和心里平衡,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適度,行為協(xié)調。
五、處事樂觀,滿懷希望,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態(tài)度。
六、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有經久一致的人生哲學,健康的成長有一種一致的定向,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種主觀的愿望。
老年心理健康也以上述標準為認定基礎,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更強調心理養(yǎng)生和精神富足。所謂心理養(yǎng)生,就是力求在精神和心理上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以保障機體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從而達到防病健身,益壽延年的目的。當今,退休人群長壽現(xiàn)象已成為常態(tài),如何面對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種種矛盾,早就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大熱點和焦點。多年來由于多元化價值觀引發(fā)的代際間鴻溝、生理病痛引起的身心疾患頻發(fā)、缺少傾訴對象而長期難以排解等嚴重有損于身心健康的的消極因素等現(xiàn)象,均屢見不鮮……此類老年社會的實證現(xiàn)實和嚴峻態(tài)勢,除了需要從加強國家層面管理和制度改革多渠道謀劃以外,迫在眉睫的是必須努力加強對老年期的心理健康進行指導和教育,這不僅能使老年人學會以正確的認知方式應對各種不利因素,也理應成為民生建設中一項利在當下,十分重要的社會責任擔當。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應該表示為認識自己,悅納自我。認識自我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想要正確認識自己,可以從生理和心理或者外表和體質特征、形象和精神世界兩方面進行評定。在認識自我中,保證老年期自由健康體魄自然是第一位的,老年人應該做好自己的身心醫(yī)生,積極做到心理調適掌控自我,克服情緒上的障礙,優(yōu)化性格態(tài)勢。在此基礎上,保持心理世界的健康狀況也十分必要,客觀的自我分析,拓展知識范疇,深化交際渠道,發(fā)揮創(chuàng)造潛能,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自己的一切,建立自強、自信、自立之心,悅納自我,朝著積極、幸福的晚年邁步。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應該表示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學可以不斷完善自我,增強智力、發(fā)展自我,以增強退休后適應社會的能力,成就新的人生。退休老人中不少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擁有淵博的學識造詣和技藝專長,我們可以通過重建學習興趣,加以引導使“老有所學”達到“老有所樂”的境界。那些能做到“老有所為”的人,常常具有以下特點:具有積極向上的性格,可以充分激發(fā)人的潛力和活力;擁有充實而快樂的生活,從而遠離失落、孤獨、空虛和憂郁;擁有眾多的朋友,不但遠離了孤獨,而且在生活中有了傾訴的對象,各種不良情緒也有了宣泄的渠道。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心態(tài),根植于個人的人生觀和思想修養(yǎng),是長期磨練出來的,每日三省吾身練就一個平常心、寬容心,積以時日,自然會達到“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的境界。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應該表示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心理學家認為:樂觀是心理養(yǎng)生的不老丹,科學研究表明,性格開朗、心態(tài)平和是長壽老人的共同性格特點。平和心態(tài)的獲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寬容、豁達。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人,而是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美好的心態(tài),比吃藥更能解決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學會挖掘自身的快樂和豁達,更要會享用自身寶貴的資源,只有每個人都能樂觀、豁達,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其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都會更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