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互聯網是2014年的流行語,尤其是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后,更將互聯網神話與成功和暴富畫上了等號。這讓傳統汽車人如芒在背,更加躁動不安。車企老總發(fā)言,不談?chuàng)肀Щヂ摼W會顯得水平不夠,戰(zhàn)略合作不拉上阿里巴巴或其他互聯網企業(yè),會顯得格局不高。
最近,華為mate7在多個城市出現一機難求的熱銷局面。筆者身邊亦是有許多苦苦等待的消費者。京東商城上永遠是北京市場缺貨的告示,而在實體賣場中,經銷商已經把這款手機的售價抬高到3600多元,一旁的蘋果6反倒問津者寥寥。
手機市場中,還有一條新聞,說的是錘子放棄幾個月前“絕不打價格戰(zhàn)”的承諾,直降1000元。這說明,制造產業(yè)是靠實力說話的,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只是一種營銷手段,不能真當飯吃。
同樣在擁抱互聯網的大潮中,華為顯得格外另類。一段時間來,華為在全國推出了這樣一組品牌廣告:畫面中,一位黑衣蓄須、光腳穿布鞋、一身清瘦的學者正專注地埋頭看文章,照片下備注:李小文,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右側旁注一行大大的字---- 華為堅持什么精神?努力向李小文學習。在大機會時代,千萬不要機會主義。
華為掌門人任正非多次告誡同仁稍安勿躁,不要讓“互聯網沖動”這個魔鬼把公司帶入歧途。他認為,人無法扯著自己的頭發(fā)離開地球?;ヂ摼W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技術工具。不能鄙視互聯網,也不必神化互聯網,更不要脫離企業(yè)自身實際去搞互聯網。
過去幾年來,多家自主汽車廠商走了彎路,銷售業(yè)績如同坐了過山車。其中的原因是,老板急功近利,夢想如阿里巴巴一般快速成長,手段無非是頻繁更換高管,或者尋求營銷制勝的捷徑?;ヂ摼W公司成長周期短,游戲規(guī)則透明,以獲取資本市場垂青為目的,的確制造了不少財富神話。但是,汽車作為制造產業(yè),核心是體系能力,背后是研發(fā)實力,獲得成功靠的是產品和團隊,不是換一兩個高管就能改變的。
2014年的自主汽車陣營中,長安汽車業(yè)績最好。在被業(yè)界稱道的研發(fā)體系中,雖然有大量海歸加盟,但并沒有像其他企業(yè)形成“本地派”和“海歸派”涇渭分明的陣營。讓自己培養(yǎng)的干部作管理,讓外來的優(yōu)秀人才做自己擅長的業(yè)務工作,從而形成了融為一體的全新團隊。海外研發(fā)人員被評為優(yōu)秀員工,這些老外一樣帶著大紅花站在主席臺上領獎,并以此為榮。榮耀的背后不是獲獎,而是企業(yè)文化的認同。
和華為比鄰的比亞迪雖然也經歷了銷售的野蠻擴張,并由此走了一段彎路,大膽啟用年輕干部,而不是將希望寄托于職業(yè)經理人,這讓比亞迪實現了終端市場的穩(wěn)健回歸。過去,業(yè)界常常嘲諷比亞迪上萬名研發(fā)人員是烏合之眾,但正是這批以年輕人為主的研發(fā)團隊,讓比亞迪的新能源產品成為中國汽車的名片。秦的月銷突破1600輛證明,自主汽車的發(fā)展沒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
如何擁抱互聯網,自主汽車一定要有所取舍,而不是全盤否定既往的成功經驗。變革的大時代,機會是留給穩(wěn)扎穩(wěn)打的汽車企業(yè),任何投機的想法都會破產。學習華為,而不是阿里巴巴,才是自主汽車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