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電視新聞產(chǎn)品的制作中,如果后期編輯的編輯意識強烈,并且能夠熟練掌握多種編輯手法的話,往往會使一條新聞增色不少;如果后期編輯缺乏編輯意識,編輯手法機械呆板,一條本來可以出彩的新聞也可能會陷入平淡,不能引起觀眾的收視興趣。一個優(yōu)秀的電視新聞后期編輯,除了能夠深刻理解責任編輯的編輯意識外,還應具備有別于文字編輯的獨特編輯意識,也就是對于電視新聞符號(文字編輯、畫面編輯和聲音編輯)如何配置應有自己的獨特意識。
【關鍵詞】電視新聞;電視媒體;后期編輯
1.文字編輯
按照通常的分工,后期編輯拿到了新聞稿件后進行剪輯工作,稿件是后期編輯制作的依據(jù),這是后期制作有別于文字編輯和記者的一項工作。文字編輯的工作對象是文字稿件,而后期制作的對象是畫面和聲音,如何使聲畫準確貼切地表現(xiàn)文稿的內(nèi)容呢?后期制作準確理解文字編輯的意圖是關鍵。編輯部是整個新聞部的中心,根據(jù)一段時期出臺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狀況,重大事件發(fā)生的具體情形,編輯部確定報道思想,擬定報道計劃,關注社會熱點,把握輿論導向。如果一個電視新聞后期制作對當前的形勢不聞不問,那么就無法理解新聞的精神實質(zhì),對聲畫的把握可能就會陷于呆板機械。如果對于當前的宏觀形勢有了準確的了解后,對于編輯部組織當前的報道重點和報道思想就能心領神會,采用聲畫表現(xiàn)形式自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因此,電視新聞后期制作也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政策觀念,大處入眼,小處入手,才能順理成章。除了正確理解文字編輯的意圖外,電視新聞后期制作還應采取積極行動參與新聞編輯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新聞部都會定期召開新聞例會,記者上報選題,編輯組織新聞策劃等工作。后期制作如果參與選題確定,參與新聞策劃,從一開始就了解新聞的整體安排,這對后期制作把握新聞重點、了解新聞細節(jié)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后期制作是電視新聞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后期編輯不應僅僅停留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對前期環(huán)節(jié)的了解與參與,是為準確迅速地完成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打好基礎。理解了文字編輯的意圖,對整個新聞采制環(huán)節(jié)也有了清楚的認識后,接下來就要做好后期編輯的準備工作。電視新聞用聲畫與觀眾交流,后期制作就必須做好兩方面的準備工作,一個是畫面素材的準備工作,一個是聲音素材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充分,后期制作就能順暢高質(zhì)地完成;準備工作做得不到家,后期制作就容易出現(xiàn)疙疙瘩瘩。只有細心和耐心的制作才能完成一部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所以編導在制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將最后的一班崗站好,才能呈現(xiàn)給觀眾一個眼前一亮的節(jié)目。
2.聲音編輯
電視中的聲音來自于社會生活的全部,真實而親切,構成了屏幕上的有聲語言,是電視新聞的基本組成元素。電視臺是國家政府的喉舌,在一些政治性新聞當中,電視新聞在播音的時候也要體現(xiàn)這樣的特點:愛憎分明、鼓舞人心、生動有力。這也就是聲音在傳播信息時的偏向性,這樣的聲音就代表了立場,愛憎分明的風格就表示了隱藏在新聞作品后面。現(xiàn)在電視媒體在報道新聞事件的時候雖然沒有這么明顯的態(tài)度,但導向性是一定存在的。在傳播學當中,政治作為重要元素存在于其中,尤其是在新聞這樣的節(jié)目當中,畫面的順序作為政治問題出現(xiàn),需要編導著重注意,并且仔細檢查。聲音素材的準備工作相對而言沒有畫面素材那么復雜,這里的聲音素材指除了記者拍攝回來的同期聲、現(xiàn)場聲和主持人的配音外,還指在新聞中出現(xiàn)的音樂及音效,音樂音效在新聞中有轉場、強化、節(jié)奏等作用,基本上都是現(xiàn)成的音樂資料,一般不太可能自己去譜曲。因此,電視新聞后期制作要注重平時對音樂音效素材的積累,根據(jù)音樂在新聞中所起的作用,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歸檔,以便于在后期制作時及時調(diào)用。
3.畫面編輯
畫面是電視新聞的靈魂,是電視媒介區(qū)別于其他媒介的主要特點,它包括畫面的構圖、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位置、畫面的色彩、畫面的亮度,以及拍攝畫面時的角度等,這些因素都可以為宣傳意識形態(tài)服務。播音員的神態(tài)可以反映事情的正反,那么新聞內(nèi)容的畫面更能體現(xiàn)出不同來。畫面素材的準備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通讀記者采制回來的聲畫素材。電視新聞的素材基本上是由記者采集,然后交到后期編輯手中進行編輯。通讀素材體現(xiàn)了對記者勞動的尊重,記者采集回來的素材有哪些精彩畫面、有哪些感人細節(jié),后期編輯都能了如指掌,如果素材比較長,后期編輯還應做個場記,以便編輯時方便及時地找到畫面,不至于到時手忙腳亂。另一方面要及時發(fā)現(xiàn)素材不足或不理想的狀況,以便及早采取補救
措施。二是資料畫面的積累。在系列報道和重大策劃報道題材中,資料的積累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在一些新聞背景介紹或是回顧性的策劃報道中,要用到大量過去的資料畫面,如果沒有一定的資料積累,就不能完成新聞的剪輯工作。因此,電視新聞后期編輯心中應該有一根弦,就是對于一些重大新聞事件或是一些不可多得的畫面,要隨時保存。三是注重多渠道收集素材資料。除了自己積累素材,后期編輯還要廣開思路,多方收集資料,當事人保存的照片、影像資料,其他媒介同行的資源,熱心觀眾提供的影像素材,甚至一些影視資料,都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可以極大地豐富畫面信息。在后期制作的準備階段,基本上就是精確理解文字編輯意圖的過程,只有從精神實質(zhì)上理解了文字編輯的意圖,才能做好充分的聲畫素材準備,才有可能編出生動活潑的電視新聞。電視新聞很大一部分素材由記者提供,記者提供素材的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期制作的可操作空間。因此,后期制作和記者之間的溝通很重要。很多后期編輯沒有當過記者,對新聞現(xiàn)場的感受就不如記者來得直接和深刻。記者經(jīng)常抱怨后期制作編輯圖像時浪費了許多富有信息量的素材,而是采用一些并不是最有代表性的畫面;而后期制作有時也會抱怨素材太少或者是素材不夠理想。如何減少或者避免這種遺憾呢?后期制作和記者之間可以通過積極的互動來解決這個問題。后期編輯要編好一條新聞,首先自己要讀懂讀透記者拍攝的聲畫素材,哪些鏡頭拍得比較好,哪些鏡頭構圖不夠理想,哪些鏡頭是欠缺的,要不要采取補救措施,聲音的效果好不好等等都要了如指掌。就像拿到稿件后要精確理解文字編輯的意圖一樣,后期編輯也要準確理解記者的采訪意圖。要準確理解記者的采訪意思,我們不妨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如果后期編輯是記者,到了新聞現(xiàn)場后,應該選取什么作為拍攝重點呢?選擇哪種拍攝手法比較合適?鏡頭長短該如何取舍?細節(jié)應作如何表現(xiàn)呢?通過設身處地地從記者的角度出發(fā),后期制作可以比較準確地感受到記者對新聞現(xiàn)場的把握,從而加深自身對素材的理解,為后續(xù)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換位思考能夠準確理解記者的采訪意圖,但后期制作并沒有親臨其境,對現(xiàn)場的感受就不如記者深切,因此,我們應當鼓勵后期制作積極參與記者現(xiàn)場采訪。對新聞事件有了第一手的感性認識,編輯新聞才會有真切感覺,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總之,后期制作是電視新聞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正確認識后期編輯的角色定位,加強電視新聞后期編輯的理論學習,增進后期制作的編輯意識,重視后期制作的技術進步,才能不斷提升電視新聞的質(zhì)量。心有多大,后期制作的舞臺就有多大,編輯技術的進步給后期制作提供了更多創(chuàng)造的機會,勤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注重積累,用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心去體會,后期制作的天地會更寬、更廣。
【參考文獻】
[1]馮若倩.新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素質(zhì)[J].青春歲月,2013(04).
[2]周曉麗.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J].群文天地,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