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曉音
胡適先生1935年到廣西講學(xué)和游覽時,對廣西的古石刻碑文,發(fā)表過不少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熱情贊美。
1935年1月4日,胡適到香港接受香港大學(xué)的名譽(yù)博士學(xué)位。10日,胡適在廣州收到了桂系頭面人物白崇禧、黃旭初的一份“專電歡迎”,歡迎他到廣西講學(xué)游覽。他愉快地接受了廣西當(dāng)局的邀請,從1月11日到25日,進(jìn)行了他的廣西之行。在主人的精心安排下,胡適盡情地游覽了南寧市容和武鳴的靈水、起鳳山風(fēng)景區(qū);在柳州和融水,雖然逗留時間短暫,卻仍能盡興攬勝;在桂林,觀賞了百里漓江江景,暢游了獨秀峰、七星巖、龍隱巖、象鼻山、雁山、虞山等名勝古跡。
作為一名知識淵博、滿腹經(jīng)綸的學(xué)者,胡適在游覽過程中,十分留意廣西各地存留的古石刻碑文,每當(dāng)他看到那些不可多見的古石刻碑文后,就觸景生情,興奮不已。他對那些古碑文的許多評論,自有獨到之處,一些真知灼見,至今令人回味。
1月17日,胡適在友人陪同下,興致勃勃地暢游了武鳴的靈水和起鳳山。 “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的武鳴,自古就是一個旅游勝地,古籍記載: “武緣縣 (武鳴原稱武緣)靈水,昔有靈犀出岸,頂有光彩,故以靈名?!蹦庆`水形如葫蘆,一潭碧波,清澈見底,魚蝦成群,早就舉世聞名,湖邊曲徑通幽,花木蔥蘢,樓臺亭榭,相映成趣;靈水恒清、恒溫、恒量,不論春夏秋冬,水溫均能保持在20℃左右。胡適先生暢游靈水時,正值隆冬季節(jié),北京是天寒地凍,可是在南疆武鳴,卻是一片春意盎然、花紅柳綠的景象,當(dāng)?shù)乩习傩站尤荒芟滤斡?,這實在是令胡適感嘆。
靈水,在20世紀(jì)初曾是舊桂系首領(lǐng)陸榮廷的私家花園,湖的四周原有多處陸榮廷手跡的石刻??上У氖?,胡適游覽靈水時,陸榮廷的手跡石刻已消失,但在靈水湖西“螃蟹山”青石上,他看到民國二十三年 (公元1934年)江西余江人吳邁題名的 “靈源”石刻,觀看到觀魚臺上桂系軍政要人李品仙題名的 “觀魚”石刻。胡適在靈水湖邊,細(xì)讀了 《邑令莊振徽重修靈水廟碑記》 《邑令喬金靈水廟碑記》 《邑太史劉定卣重修靈水廟碑記》,讓他對靈水成為名勝古跡的發(fā)展史有了進(jìn)一步了解。
武鳴城東夏黃村的起鳳山,是武鳴的八景之一。胡適在蓊蓊郁郁的起鳳山,饒有興趣地尋找到了明代進(jìn)士黃錫袞、舉人黃燝在此隱居讀書、修身養(yǎng)性的遺跡。他還在江邊的夏黃村小看到黃燝的第八代子孫黃誠沅給南明永歷帝朱由榔的次女刻寫的廣德公主碑碑文 《叔祖虛白公暨其媳廣德公主軼事拾叢》。
撫摸著這塊石刻,胡適興致勃勃地向陪同的隨行人員講解石碑上的碑文,那是一個悲壯的愛情故事:永歷五年 (公元1651年)十二月十五日晚,武緣縣夏黃村舉人黃燝,字虛白,收留了被清兵追逐的朱由榔次女廣德公主,正好那天晚上,黃燝的二兒子黃梓的老婆豐氏不幸病逝,于是按黃燝的安排,廣德公主被 “移花接木”,冒充黃家的“二少奶奶”,躲藏在夏黃這個壯 (僮)鄉(xiāng)的小山村里,而黃燝卻因不肯 “剃發(fā)留辮”,被清王朝逮捕,最終屈死在思恩府 (府治在今武鳴縣府城鎮(zhèn))的獄中(《武鳴風(fēng)景名勝薈萃》P43)。
那廣德公主雖貴為金枝玉葉,卻多災(zāi)多難,從一出世起,就面臨著戰(zhàn)爭的血與火的煎熬,流離顛沛,沒享受過一天的榮華富貴。雖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是,廣德公主雖到了婚嫁的年齡,卻一直無法解決婚姻問題。后來,還是陪同廣德公主的宦官唐公公 “出作蹇修,與梓公 (黃梓)實踐夫婦倫義”,于是在起鳳山下的香山河畔,一戶普通的壯(僮)家農(nóng)戶,迎娶了一位不尋常的漢家姑娘,演繹出了一出皇帝女兒下嫁平民百姓的浪漫故事。
黃梓與廣德公主,這對有情人的金玉良緣、天作之合,詮釋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成就了一段留芳千古的風(fēng)流佳話。武鳴是壯(僮)、漢民族混居的地區(qū),兩個民族水乳交融、和睦相處,兩個民族的青年男女通婚的事例,可以說是極為平常的事情,而胡適卻對這一對經(jīng)過生生死死的磨練和劫難的、不同民族的男女,最終成為眷屬,感到格外的欣慰,他對壯 (僮)、漢民族和睦相處,感到由衷的高興。
起鳳山
元佑黨籍碑
1月19日,胡適結(jié)束了南寧的行程,飛往柳州,游覽半天,并演講了一次,20日上午飛往桂林,在桂林城內(nèi)游覽了兩天。桂林地處西南要沖,為文化、教育、經(jīng)濟(jì)、政治、軍事的核心地域,是人文蒼萃之區(qū),古石刻文獻(xiàn)極多。胡適對美輪美奐的桂林山水情有獨鐘,對桂林各處巖洞里保存完好的古題名石刻,更是贊不絕口。在七星巖游覽時,胡適發(fā)現(xiàn)巖外摩崖石刻甚多,而北宋名將狄青的 《平蠻三將題名》保存完好,異常興奮;當(dāng)他在龍隱巖看到保存尚好的 《元祐黨籍碑》,更是喜出望外。
胡適說: “我久想見此碑,今日始償此愿?!贝吮?dāng)時全國只在廣西有兩處摩巖刻本,一本在融縣真仙巖 (今屬融水苗族自治縣),刻于嘉定辛未年 (公元1211年);一本即是桂林龍隱巖附近的摩巖,刻于慶元戊午年 (公元1198年),這兩本都是南宋翻刻的。胡適在 《南游雜憶》說: “桂林此本乃是用蔡京寫刻拓本翻刻,故字跡秀挺可愛?!彼f這些石刻,歷千百年尚多保存很完整的,有其不可估量的價值。
石碑上蔡京手書的 “元祐黨籍”四字,雖久經(jīng)風(fēng)雨侵蝕,文字已模糊不清,但尚可辨認(rèn)。胡適向隨行人員敘述了那一段不被常人所知的史籍: “元祐黨籍立于 (宋)徽宗崇寧元年 (公元1102年),最初只有九十八人,那是真正元祐 (1068-1093)反新法的領(lǐng)袖人物?;兆诨实塾H寫黨籍,刻于端禮門;后來又令御史臺抄錄元祐黨籍姓名 ‘下外路州軍,于監(jiān)司門吏廳,立石刊記’。到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六月,又把元符末 (公元1100年)和建中靖國 (公元1101年)年間的‘奸黨’和 ‘上書詆譏’諸人一齊 ‘通入元祐籍,更不分三等’ (三等是原分 ‘邪上尤甚’‘邪上’ ‘邪中’各等)。這個新合并的黨籍,共有三百九十人,刻石朝堂。此碑到崇寧五年正月,因彗星出現(xiàn),徽宗下詔毀碑, ‘如外處有奸黨石刻,亦令除毀?!龤е?,各地即無此碑石刻。”因此,在廣西殘存的 《元祐黨籍碑》,其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是難以估量的。胡適還稱贊說: “桂林的巖洞以石灰?guī)r為多,堅固耐久,有唐宋元明清的名人題名石刻甚多,歷千百年尚多保存很完整的,如舜山的摩崖 《舜廟碑》是唐建中元年 (公元780年)韓云卿所立,距今已一千一百五十五年了?!?(胡適 《南游雜憶》)
傳說,舜帝南巡時,曾游覽過桂林虞山,此后當(dāng)?shù)厝税汛松椒Q作虞山,又叫舜山,還在虞山修建了虞帝廟,并鐫刻了多塊 《舜廟碑》來表示對虞帝的崇敬。胡適游虞山,激情四溢地贊美虞山韓云卿所立的 《舜廟碑》:篆額用筆端雅,如精金美玉;圓潤盤屈,形同玉筋 (筷子),是舜廟里各式碑文中的 “三絕之一”。胡適感嘆說韓云卿的碑文,文辭雅麗,書法凝練端莊,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的石刻藝術(shù)精品,自然是讓人嘆為觀止,贊嘆不已。
在游覽過程中,胡適發(fā)現(xiàn)虞山上還有一洞,名為 “韶音洞”,雖不甚深,而風(fēng)景清幽,洞中有著名理學(xué)家和教育家,湖湘學(xué)派集大成者、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張栻 (南軒)的 《韶音洞記》石刻,可惜字太小,且模糊、缺字太多,胡適已無法辨認(rèn)了。
遺憾的是,胡適在游覽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的古石刻碑文保護(hù)得不夠好,當(dāng)他和朋友從棲霞洞下山,看到路邊有范成大題名、張孝祥題名,淹沒于路邊茅草里,沒人注意,感到十分惋惜。胡適痛心疾首: “此類古代名人題記,往往可供歷史考據(jù),其手書石刻更可供考證字畫題跋者的參考比較。”胡適在《南游雜憶》中寫道: “盼望 (廣西博物館)諸公能作系統(tǒng)的搜訪,將各地的古石刻都拓印編纂,將來可以編成一部 ‘廣西石刻文字’,其中定有不少的歷史的材料?!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