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吉非替尼三線治療臨床效果。方法 本次共選擇5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均應(yīng)用吉非替尼三線治療方案,回顧臨床效果。結(jié)果 本組患者應(yīng)用吉非替尼治療的時間為2~30個月,觀察臨床恢復(fù)情況,其中無CR病例;PR8例,占16%;SD20例,占40%;PD22例,占44%。疾病控制28例,疾病控制率為56%;緩解8例,緩解率為15%。分析癌癥分期、性別、體力狀況、吸煙史、病理類型等多個臨床特征因素,比較緩解率,其中吸煙與無吸咽習慣者、男性女性間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表明吸煙史和性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吉非替尼效果。組50例患者,生存期為6.4~27.3個月,平均(14.3±1.2)個月,隨訪1~3年,死亡45例。病情進展時間平均(11.3±0.9)個月。觀察不良反應(yīng),腹瀉11例,皮疹17例,皮膚干燥7例,無不可耐受的毒性反應(yīng),故無吉非替尼藥終止服用情況。結(jié)論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吉非替尼三線藥物治療,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yīng)用,對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延長生存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吉非替尼;三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評價
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惡化等危險因素增加,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肺癌屬其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其研究為腫瘤領(lǐng)域關(guān)注熱點。尤其肺癌肺情發(fā)展至晚期的患者,在醫(yī)療科技取得巨大進步的新形勢下,雖可供選擇的化療方案較多,且不斷更新,但卻未明顯延長生存期。相關(guān)文獻報道,針對復(fù)發(fā)或晚期肺癌,采用化療治療時,僅為20%~40%有效率,35%~45%1年生存率。后隨著醫(yī)療手段的進一步增強,分子靶向治療為臨床肺癌疾病救治開辟了新的途徑,除可獲得理想的臨床效果,且為不能耐受化療或化療耐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分子靶向藥物中,吉非替尼最為常見,為治療肺癌的二線、三線治療藥物,多項研究均證實其在預(yù)后及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改善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本次研究選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資料,采用吉非替尼三線治療,回顧臨床資料,現(xiàn)將結(jié)果總結(jié)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共選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0例作研究對象,男27例,女23例,年齡43~82歲,平均(58.2±2.3)歲。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均經(jīng)病理學診斷確診,一線化療無效,應(yīng)用二線化療效果仍不佳,病情處理進展期。RECIST評分0~1分的患者7例,2分23例,3~4分20例。依據(jù)國際抗癌聯(lián)盟1997年制定的肺癌分期標準,處于ⅢB期患者15例,Ⅳ期患者35例。鱗癌3例,腺癌47例;部位轉(zhuǎn)移:1個轉(zhuǎn)移13例,2個21例,≥3個16例。患者均自愿簽署本次實驗知情同意書,并排除機體其它系統(tǒng)嚴重疾患者。
1.2方法 本組選取病例先選擇化療方案應(yīng)用,吉非替尼在化療無效或病情呈進展情況時加用。具體用法為:吉非替尼250mg,1次/d,療程至少為1個月。所選用的化療方案:伊立替康/紫杉醇/多系紫杉醇/吉西他濱/依托泊苷/長春瑞濱+卡鉑/順鉑,以及表柔卡星+環(huán)磷酰胺+順鉑?;颊邔τ盟幏桨赣心退幀F(xiàn)象時,需停用6個月,再密切病情觀察,重新應(yīng)用,有明顯胸腔積液者可取胸腔順鉑化療。患者在用藥期間均可行對癥支持,如姑息性放療、營養(yǎng)、脫水、止痛、抗感染等。若有不可耐受的毒性反應(yīng)或疾病出現(xiàn)進展狀況,吉非替尼可停用。
1.3觀察指標 采有ECOG評分標準評估體力狀況:0級:活動能力完全呈正?;謴?fù),與發(fā)病前比較無差異;1級:可從事輕體力活動,自由走動,包括辦公室工作或一般家務(wù),但較重的體力活動不能從事;2級:能生活自理及自由走動,至少>1/2d間可起床活動,但不具備工作能力;3級:僅部分生活可自理,日間>1/2時間需坐輪椅或臥術(shù);4級:生活不能自理,臥床不起;5級:患者死亡。
1.4療效評定 各項基線指標在治療前7d內(nèi)進行檢查,用藥治療30d后評價近期療效。依據(jù)RECIST標準,按CR即完全緩解,PR即部分緩解,SD即疾病穩(wěn)定,PD即疾病進展劃分。CR+PR+SD=疾病控制率(DCR);CR+PR=緩解率(RR)。觀察遠期療效標準,即記錄6個月、1年生存期。采用WHO中藥物評級標準,評估不良反應(yīng),按0-Ⅳ度劃分。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
2結(jié)果
2.1治療有效率情況 本組患者應(yīng)用吉非替尼治療的時間為2~30個月,觀察臨床恢復(fù)情況,其中無CR病例;PR8例,占16%;SD20例,占40%;PD22例,占44%。疾病控制28例,疾病控制率為56%;緩解8例,緩解率為15%。分析癌癥分期、性別、體力狀況、吸煙史、病理類型等多個臨床特征因素,比較緩解率,其中吸煙與無吸咽習慣者、男性女性間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表明吸煙史和性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吉非替尼效果,見表1。
2.2 生存率、腫瘤進展時間及不良反應(yīng) 本組50例患者,生存期為6.4~27.3個月,平均(14.3±1.2)個月,隨訪1~3年,死亡45例。病情進展時間平均(11.3±0.9)個月。觀察不良反應(yīng),腹瀉11例,皮疹17例,皮膚干燥7例,無不可耐受的毒性反應(yīng),故無吉非替尼藥終止服用情況。
3討論
在我國癌癥在引發(fā)的死亡事件中,肺癌死亡率居首位,晚期(ⅢB、Ⅳ)肺癌患者應(yīng)用聯(lián)合化療(以鉑類藥物為基礎(chǔ))可改善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存期作用已被證實,但在臨床效果方面,尚有一定局限[2,3]。隨著醫(yī)療科技水平研究的深入,針對癌細胞分裂及正常細胞癌化的復(fù)雜機制已漸明確,抗癌藥物開發(fā)中,以將在腫瘤細胞增生中參與的信號傳遞途徑斷開為方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亞家族為臨床靶向治療的熱點靶點研究,特別是對非小細胞肺癌,因非小細胞肺癌患者32%~80%中EGFR呈高表達顯示,而EGFR屬Erb 家族,故對其激活,可誘導(dǎo)血管生成和細胞增殘,細胞生長在信號傳導(dǎo)下失控[4,5]。
本次研究應(yīng)用的吉非替林為一種腫瘤靶向治療藥物,其靶點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其即往化療藥物相比,在治療機制與非細胞毒性方面存有差異,通過對酪氨酸激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競爭性結(jié)合,對腫瘤細胞信號傳導(dǎo)進行抑制,進而對腫瘤細胞的轉(zhuǎn)移與增殖起到抑制作用,加快凋亡進程[6,7]。另外,其還可抗轉(zhuǎn)移及抗血管生成,對腫瘤細胞的耐藥性逆轉(zhuǎn),使細胞毒性藥物效應(yīng)增強[8]。
相關(guān)研究顯示,復(fù)發(fā)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吉非替尼治療,達18.8%有效率,口服利用經(jīng)和安全性均良好。針對非小細胞耐藥患者,臨床實驗表明,采用吉非替尼治療仍可取得一定效果,具體表現(xiàn)在延長生存期及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非小細胞肺癌在病發(fā)初期較難檢出,臨床發(fā)現(xiàn)時多進展至疾病晚期,化療及手術(shù)效果均不理想。采用二線方案治療療效低且毒性大。吉非替尼藥物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yīng)小,對無吸煙史、腺癌患者作用明顯。結(jié)合本次研究顯示,選取病例均為應(yīng)用二線化療失敗者,機體條件較差,但與化療前比較,應(yīng)用吉非替尼后效果略高或基本相同,緩解率為16%,控制率為56%。分析癌癥分期、性別、體力狀況、吸煙史、病理類型等多個臨床特征因素,其中吸煙與不吸煙者、男性與女性比較,有統(tǒng)計差異,與相關(guān)報道類似,表明此2項與藥物藥效發(fā)揮有一定影響。不良反應(yīng)以腹瀉、皮疹為主,無嚴重不可控事件。
綜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吉非替尼三線藥物治療,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yīng)用,對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延長生存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紗燕,石遠凱.臨床腫瘤內(nèi)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88-424.
[2]Cho BC,Im CK,Park MS,et al.Phase 2 study of erlotinib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failure of gefitinib[J]. J Chin Oncol,2007,25(18):2528-2533.
[3] 劉克,蔣向陽,汪超.吉非替尼作為二線及三線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31):71-73.
[4]Chang A,Parkh P,Thongprasert S,et al. Gefitinib(IRESSA)in patients of Asian origin with refractor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ubset analysis from the ISEL study[J].Thorac Oncol,2006,1(8):847-855.
[5]周彩云,陳麗燕.吉非替尼治療對化療耐藥的非小細胞肺癌32例臨床觀察[J].中國基藥導(dǎo)報,2011,8(8):150-151.
[6]繆若羽,李龍蕓,王樹蘭,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吉非替尼治療3年生存率分析[J].癌癥進展,2009,7(2):179-183.
[7]管忠震,張力,李龍蕓,等.吉非替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zhuǎn)移性非小細胞癌在中國的臨床研究[J].癌癥,2005,25(8):980-984.
[8]韓宇,王巖,徐建明,等.誘導(dǎo)化療后吉非替尼維持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臨床腫瘤雜志,2009,14(2):118-122.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