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體會及效果,評價其療效,探討其臨床適用性。方法 選擇從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45例,給予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而對照組41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記錄并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各方面情況及并發(fā)癥情況,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冠心病知識掌握能力測試評分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的問卷調查情況。結果 所有患者經(jīng)治療后均好轉出院,其中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等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2,P<0.05)。兩組患者冠心病知識掌握度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6,P<0.05)和(χ2=7.1,P<0.05)。結論 實施護理干預措施不僅可以收到滿意的療效同時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較高,適合臨床長期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心肌極度缺血或供血中斷而引起心肌損傷的一種疾病,它的發(fā)病率依舊增加,且有向低齡發(fā)展趨勢[1]。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有許多研究[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我院心內科住院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齡51~72歲,平均(61±7.2)歲。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各種相關檢查結合臨床癥狀診斷為AMI?;颊呔橛行难芗膊〉奈kU因素,突發(fā)急性胸痛,心電圖檢查示前壁AMI22例(25.6%);下壁AMI31例(36.0%),高側壁AMI18例(20.9%),廣泛前壁AMI15例(17.5%)。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5例(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齡53~72歲,平均(61±6.8)歲;心電圖檢查示前壁AMI14例;下壁AMI21例,高側壁AMI6例,廣泛前壁AMI4例。對照組41例(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齡51~70歲,平均(60±9.7)歲;心電圖檢查示前壁AMI12例;下壁AMI21例,高側壁AMI5例,廣泛前壁AMI3例。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心內科護理措施,包括入院常規(guī)宣教-遵醫(yī)囑治療-常規(guī)護理-疾病好轉出院-出院用藥指導-囑患者定期來院復查等。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心內科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綜合的護理干預:①健康指導:采用形象的宣傳欄、組織相關專題講座和及時的解答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AMI的誘因、臨床表現(xiàn)及并發(fā)癥、治療方法和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等相關知識,讓患者對AMI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讓患者及家屬明確用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②心理干預:用關愛和耐心仔細傾聽患者訴說病情和癥狀,幫助患者克服焦慮心理;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時要鼓勵患者,讓他們提高其信心,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③行為干預:適當?shù)闹赋龊蛣裾f患者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合理膳食,保持大便通暢,適當參加輕微的體育鍛煉,堅持服藥。④出院指導:囑咐患者定期心電監(jiān)測并作記錄,定期與醫(yī)生溝通,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預防心肌梗死的發(fā)生。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各方面情況及并發(fā)癥情況,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冠心病知識掌握能力測試評分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的問卷調查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情況,冠心病知識能力測試采用患者填寫本院自制的冠心病知識問卷,健康知識總分100分,≥60分為掌握。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a=0.05為標準,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住院各方面情況及并發(fā)癥情況 所有患者經(jīng)治療后均好轉出院,其中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并發(fā)癥包括:再發(fā)心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人數(shù)分別為3例(6.7%)、9例(22.0%),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對疾病的掌握和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組患者對冠心病知識的掌握率為91.1%,而對照組僅為63.4%,兩組掌握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6,P<0.05),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6%,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1,P<0.05),見表2。
3 討論
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方案已經(jīng)有許多研究和探討,但是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方法也不容忽視。許多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干預措施已經(jīng)得到了研究和臨床應用,收到了較為滿意的療效[3-5],我院也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干預結合自身的條件做出了研究,希望建立一個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干預較為規(guī)范的方案。
本次護理措施通過四個方面開展,首先是合理健康指導:采用形象的宣傳欄、組織相關專題講座和及時的解答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AMI的誘因、臨床表現(xiàn)及并發(fā)癥、治療方法和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等相關知識,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接著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注重心理干預措施,研究證明有效的心理干預可以對AMI患者的預后有很好的影響[6-8]。接著行為干預,其中需要強調的是患者的合理膳食,適當參加輕微的體育鍛煉,堅持服藥。最后出院時囑咐患者定期心電監(jiān)測并作記錄,定期與醫(yī)生溝通,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預防心肌梗死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冠心病知識掌握度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比較高,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實施護理干預措施不僅可以收到滿意的療效,還可以對患者預后指導有相當大的意義,對于避免患者再度出現(xiàn)心肌梗死有良好的預防作用,且收到了較高的護理滿意度,有效預防和減少醫(yī)患矛盾,適合臨床長期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麗瓊,張紅耘.急性心肌梗死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0):61-62.
[2]孫宏鵬,全虎德,侯爽.中國與加拿大急性心肌梗死治療質量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26(2):184-185.
[3]肖海燕.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及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5(8):76-77.
[4]邱美云.綜合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臨床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2,4(3):272-273.
[5]張佳梅.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9):7088.
[6]黎志革,馮彩霞,鄧藝敏,等.心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護理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8):2536-2537.
[7]劉芙蓉.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絞痛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6):2259-2260.
[8]劉麗華.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11):132.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