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使患者能安全、舒適的接受手術。方法 對520例手術患者運用舒適護理,并評價效果。結果 通過對手術患者術后隨訪,患者滿意度達99%。結論 通過對手術患者進行全程舒適護理,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內涵,提高了患者舒適度,同時使手術室的護理質量得到提高。
關鍵詞:手術室;舒適護理;滿意度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醫(yī)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自身健康更加關注,更加注重醫(yī)院的醫(yī)療、護理服務質量[1]。同時護理學科的發(fā)展,要求手術護理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簡單的操作配合,而應將\"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舒適護理通過對護理活動和舒適的研究,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會交往等方面達到愉快的狀態(tài),一種個性化的、有效的護理模式。手術室舒適護理是針對手術和麻醉對患者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紊亂而采取的各種護理措施。根據(jù)這一護理模式,我科在開展\"術前訪視、術中護理、術后隨訪\"的護理中融入了舒適護理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擇期手術患者520例,男266例,女254例;年齡5~82歲;普外科手術101例,骨科手術130例,泌尿外科手術178例,產(chǎn)科手術111例;其中全身麻醉170例,椎管內麻醉295例,局部侵潤麻醉55例。
1.2方法
1.2.1術前舒適護理手術室護士于手術前1d到病房對患者進行訪視。
1.2.1.1查閱病歷 手術室護士通過查閱病歷了解手術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診斷、病變部位、手術名稱、手術方式、過敏史、皮膚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等。
1.2.1.2心理護理 手術室護士要用親切友好的態(tài)度接待患者,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注意使用安慰性的語言,幫助患者樹立信心,解除思想負擔。介紹手術室的布局及環(huán)境,告訴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應如何配合,術前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以及出現(xiàn)不適感時如何克服等,從而使其能夠客觀地認識手術的過程。
1.2.1.3手術過程宣教 根據(jù)手術的不同、術中可能出現(xiàn)的護理問題針對性指導患者進行如:麻醉體位擺放、手術體位的擺放、術前移動軀體等訓練。
1.2.1.4觀察患者血管及皮膚情況 注意觀察患者四肢靜脈血管情況,為術中穿刺做好準備。必要時可與麻醉醫(yī)師聯(lián)系,提前做好深靜脈穿刺的準備[2]。對患者全身皮膚情況進行檢查,確認有無傷口、紅腫等,以便合適地擺放體位而不觸及創(chuàng)到面,避免患者產(chǎn)生不適感。
1.2.2術中舒適護理
1.2.2.1環(huán)境的舒適護理 由之前訪視的護士熱情接待,平穩(wěn)地將患者搬運至手術床上。手術前調節(jié)好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老年人及患兒應根據(jù)需要為其添置保暖棉被。另外我們還為局部保暖需求的患者準備了愛心護肩、腿套等。環(huán)境要安靜,移動物品和擺放器械時做到穩(wěn)、準、輕,避免聲響過大給患者帶來不良刺激。手術室內不允許喧鬧。對清醒患者,可采用音樂療法,為其戴上耳機,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以轉移注意力使其身心放松。
1.2.2.2麻醉時的舒適護理 多數(shù)患者均非常擔心\"麻醉是否安全,麻醉是否影響智力\"等問題,從而使其緊張心理達到高峰,此時巡回護士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以患者為中心,守護在患者身邊[4]。進行硬膜外麻醉時,護士應協(xié)助擺放麻醉體位,一手扶患者腿部,一手扶患者頭部,增加與患者的身體接觸,使患者產(chǎn)生安全感。局麻患者,應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對于全麻患者,囑患者應用放松術,配合麻醉,保證插管順利、安全。
1.2.2.3體位的舒適護理 影響手術患者舒適度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患者的術中體位。手術體位要既符合手術操作需要,又要保證患者安全、舒適。仰臥位時將患者雙上肢外展≤90°,并將海綿墊或蓋包布墊在伸展的雙臂下,避免壓迫臂叢神經(jīng);于麻醉前安置截石位可在不影響手術的前提下提高患者舒適度。且我們應用改良截石位的擺放法,有效避免了對腘窩的壓迫、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側臥位時,軟枕放置在兩腿間,從而使上面腿的壓力減輕。將襯墊加在所有維持體位的臂撐、頭架或護腕上,從而使術中不適感減少,避免了壓迫血管和神經(jīng);采用改良俯臥位,將原來平肩伸出的雙上肢改為雙臂略成環(huán)抱狀,增加患者的舒適度[3]。
1.2.2.4心理舒適護理 手術室護士術前應熟悉病情、手術方式、手術醫(yī)生的習慣,術中認真配合,使患者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心,產(chǎn)生舒適感和安全感。還需了解每位患者的需求并盡量滿足。對清醒患者應及時進行信息交流,并提供心理疏導。護士還應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維護患者的尊嚴,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體貼患者。
1.2.2.5生理舒適護理 手術時要注意給暴露外的皮膚蓋上布單保暖;消毒時,注意避免消毒液流入眼睛;如有惡心、嘔吐,要及時讓患者將頭偏向一側并清除嘔吐物;靜脈輸液時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并力求一針見血;較長時間的手術時,可采用輸液加溫器來輸液輸血,避免溫度過低而刺激患者;留置導尿時,可以選擇在麻醉起效后插導尿管,避免給患者造成不舒適的感覺;對于口唇干燥者,可用濕潤的棉簽為其擦拭。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準確及時地執(zhí)行醫(yī)囑。
1.2.3術后舒適護理
1.2.3.1手術結束時 及時用溫鹽水把患者身上的消毒液和血跡擦干凈,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注意保暖。使用四人搬運法或移動法將患者平穩(wěn)的移到平車和病床上,動作輕柔,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時,注意切口、引流管、靜脈輸液管道等的保護,并妥善同定引流袋。對躁動患者巡回護士和麻醉師一起將其送入ICU或病房,同病區(qū)護士認真交接,注意患者的輸液、體位、引流管等。
1.2.3.2術后隨訪 術后隨訪有助于對護理效果進行評估,通常在術后第2d進行,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后健康教育指導并評價術中的護理質量,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通過反饋不斷調整護理計劃,以提高手術護理質量。
2 結果
所有患者采取舒適護理后,在生理、心理方面均有改善: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特殊體位手術未發(fā)生因壓力造成的神經(jīng)損傷和循環(huán)瘀滯;患者術畢畏寒癥狀減輕;術后隨防患者滿意度99%。
3 小結
舒適護理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個性化、整體的有效護理模式,目的是讓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還能在心理、生理上達到愉悅[5]。把為患者提供舒適護理融入\"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手術室整體護理,不僅補充完善了其內涵,而且給手術室護士提高業(yè)務素質帶來了新的動力,也進一步提高了護理服務的質量。運用舒適護理,可使患者舒適度增加,術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臨床護理質量提高,順利度過手術期。因此,運用舒適護理衡量是否為患者減輕手術帶來的不適,是衡量醫(yī)療護理服務水平的有效標準。舒適護理是一種簡便、可行的護理方式,具有操作性強,便于掌握的特點,易于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黃振華,唐俐.舒適護理在改善手術室患者生理指標及心里狀況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7):98-99.
[2]賈晉紅.談術前訪視的重要性[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9,(12):225.
[3]丁炎明.以人為本護理服務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39-41.
[4]李愛珠,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J].中國臨床護理,2013,5(3):273.
[5]李穎,劉俊華.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藥,2007,3(29):282.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