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采用鼻內窺鏡電視監(jiān)視系統(tǒng)進行鼻息肉摘除, 上頜竇、篩竇、蝶竇、額竇口開放術, 鼻中隔偏曲矯正等組織的功能性手術,它可通過各種不同角度的內窺鏡可直視并徹底清除病變,此手術損傷小,視野清晰,患者痛苦少,恢復快等優(yōu)點。我科自2013 年8月1日~8 月31日行內窺鏡手術60例患者,其中男41 例, 女19例; 年齡15歲~61 歲;其中鼻息肉摘除術7例, 上頜竇、篩竇、蝶竇、額竇口開放17例, 鼻中隔偏曲矯正術36 例。60 例患者術后1w回訪都康復,無一例感染及并發(fā)癥。
關鍵詞:鼻內窺鏡手術,護理
鼻內窺鏡手術是近幾年來引進的鼻科的一種新的手術方法, 其優(yōu)點在于內窺鏡采用冷光源導光纖維照明, 亮度強, 術野清晰, 視角大, 操作精確以及損傷小, 安全可靠,可采用不同角度對鼻腔、鼻竇做全方位觀察等優(yōu)點,基本上無盲點,分辨率高, 有放大作用。在鼻科多種疾病治療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它克服了傳統(tǒng)的鼻竇手術方法因損傷大、出血多、術野局限而不能徹底有效清除病灶的諸多弊端[1] 。手術全過程還可通過監(jiān)視器顯示, 便于手術示教、科研。我科2013 年8月1日~8 月31日行內窺鏡手術60例, 經(jīng)術后隨訪, 均取得良好效果?,F(xiàn)就圍手術期護理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2013 年8月1日~8 月31日行內窺鏡手術60例患者,其中男41 例, 女19例; 年齡15歲~61 歲;其中鼻息肉摘除術7例, 上頜竇、篩竇、蝶竇、額竇口開放17例, 鼻中隔偏曲矯正術36 例,結果60 例治愈。
2 圍手術期護理
2.1 手術前護理
2.1.1 術前給予心理護理,消除患者及家屬的思想顧慮: 鼻內窺鏡手術是近年來開展的新的手術方法, 為使患者在較為愉悅的精神狀況下接受手術, 術前應主動與患者談心, 了解患者擔心的問題, 首先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疾病和鼻內窺鏡手術的相關知識,介紹該鼻內窺鏡手術名稱、手術的優(yōu)點、手術過程、配合要點,方法及成功病例, 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有關手術情況的問題, 讓患者對手術的全過程有所了解, 減輕患者緊張恐懼心理, 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 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2.1.2 器械設備的準備及消毒 術前準備不同角度的鼻內窺鏡即4mm 直徑0、30、70鼻內窺鏡及相匹配的冷光源、攝像系統(tǒng)、多功能微波治療儀等。冷光源導線及微波治療儀導線要經(jīng)福爾馬林熏蒸消毒4 h, 手術用的器械包括不同角度、規(guī)格的開篩鉗、剪刀、刮匙, 上頜竇開窗用的器械、咬骨鉗及骨科部分常規(guī)手術器械均需進行高壓蒸氣滅菌或戊二醛浸泡4 h, 此外為保護攝像機轉換器的電子感光板, 準備一塊弱反光的藍色紗布, 用以保護鏡頭[2] 。手術時應備用50~60℃溫鹽水蘸鏡頭, 以防止鏡面霧氣。
2.1.3 做手術前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除常規(guī)檢查外, 還應做凝血時間測定, 觀察有無繼發(fā)性潛在出血疾病等因素的存在, 另外, 患者必須行CT 掃描檢查, CT 片供術中使用。
2.1.4 做好備皮工作 術前剃刮胡須, 剪鼻毛清潔鼻腔及面部皮膚,在備皮過程中防止局部皮膚的破損,以防感染。
2.1.5 個人衛(wèi)生 術前1d 指導患者準備好物品( 卷紙、毛巾、痰杯) 。術前洗頭、洗澡, 防止感冒。
2.1.6 訓練呼吸 術后雙鼻腔紗條填塞, 影響正常呼吸, 指導患者術前練習張口呼吸。
2.1.7 防止出血 為了防止手術中大出血情況的發(fā)生, 在術前30min 肌注立止血1ku, 20min 肌注鎮(zhèn)靜劑魯米那0.1mg, 阿托品0.5mg。
2.1.8 心理社會支持 有99%患者需要得到心理社會支持,他們希望得到醫(yī)護人員、家人的支持。護士要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 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應用心理護理, 指導其情緒放松技巧, 同時給予家屬心理支持, 鼓勵家屬常與患者交流和表達情感。通過術前教育, 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識,減輕術前焦慮、恐懼, 使其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術前準備。
2.2 手術中配合
2.2.1 協(xié)助患者更換手術服, 取仰臥位, 頭部略偏向術者。準備好各種手術器械, 插好顯像導管, 并擺放得當( 包括吸引器、外聯(lián)導線、冷光源、顯像系統(tǒng)等) 。備好消毒物品及麻醉藥品( 75%酒精、1%丁卡因、腎上腺素、利多卡因) 等。
2.2.2 麻醉方式由手術醫(yī)師在術前決定, 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門診部都做可以局麻的患者,局麻時用1% 丁卡因20ml 加腎上腺素2ml 混合后及時放入棉片, 以輕擠不滴為度, 放入術側鼻腔內行鼻腔粘膜的局部麻醉,然后向患者講解術中口腔呼吸方法, 并進行鼻口周圍的皮膚消毒,位于患者頭部的器械臺放置熏蒸好的鼻內窺鏡、攝像鏡頭及導線、光源導線及盛鹽水的換藥碗, 碗內放置紗布1塊, 防止術中鼻內窺鏡與碗壁相碰, 以免損壞。另一器械臺置于患者胸前,依次排列好手術器械, 便于術者的使用。護士術前準備工作完畢, 醫(yī)生常規(guī)進行手術。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呼吸情況, 觀察有無缺氧及術中出血量多少等, 并將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
2.2.3 手術完畢準備好凡士林紗條若干,吸收性明膠海綿, 鹽酸金霉素眼膏, 用于填塞術腔壓迫止血。手術完畢后取出鼻腔內棉片, 檢查有無殘留或遺留在鼻腔內的紗條及棉片等, 然后用醫(yī)用PVA棉加金霉素眼膏在紗條上填塞術側鼻腔, 以壓迫止血。術中除要密切注意手術進展情況, 還要密切觀察病情, 注意患者脈搏、呼吸、血壓, 隨時觀察吸引瓶中的出血量。出血多時要加快輸液速度, 并要給予止血藥物如止血芳酸、立止血等, 必要時輸血。
2.3 手術后護理
2.3. 1 術后患者取半臥位, 頭偏向一側, 頭部及鼻根部冷敷, 使局部血管收縮, 減少出血。冷敷可降低局部末稍神經(jīng)的敏感性, 減輕疼痛。 注意患者鼻腔滲血情況, 有無口中吐出鮮血或頻繁吞咽動作, 以了解有無活動性出血。前后鼻孔有輕度少量滲血可不作特殊處理, 如有出血不止或有大量出血需報告醫(yī)師進行止血處理。注意患者有無眼脹痛及視力減退, 眼瞼有無腫脹瘀血、眼球有無突出、眼球運動有無影響,如有上述情況需及時報告醫(yī)師以立即處理。24 h后抽除鼻內填塞凡士林紗條后要注意有無清水樣液體流出, 以初步判定有無腦脊液鼻漏。告知患者術后48h 不要用力擦鼻, 如想清理鼻腔可向鼻咽部咯出鼻內物, 以免引起出血。
2.3.2 鼻腔清洗法 術后每日清洗鼻腔一次,連續(xù)1 w, 每次用500ml 滅菌生理鹽水, 啟除瓶口上鋁蓋, 消毒后插上一次性輸液器, 除去針頭, 將液體瓶掛在輸液架上, 距頭1m 高度, 再將輸液器末端放入前鼻孔, 反復擠壓輸液器上的莫菲氏滴管部分, 液體即進入鼻腔進行沖洗。
2.3.3 清洗時的注意事項:清洗鼻腔時頭要低, 左右擺頭, 張口勿做吞咽動作, 讓水自然從口腔或對側鼻腔流出, 清洗完畢后, 再用慶大霉素8 萬U 加地塞米松5mg 注入術腔。
2.3.4 密切觀察患者鼻部出血情況 安慰患者不要緊張,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從后鼻孔出血情況, 囑患者將血輕輕吐出, 不可下咽到胃, 以免引起胃內不適, 出現(xiàn)惡心、嘔吐。應臥床休息, 少說話或暫不說話, 以免口咽運動引起滲血增加, 或遵醫(yī)囑給予止血藥物, 此外術后數(shù)日內避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 以免誘發(fā)血壓增高和術后出血現(xiàn)象。
2.3.5 術后鼻腔護理 告知患者術后2~ 3d 內鼻粘膜會有反應性腫脹, 鼻塞較術前更為明顯, 讓患者有心理準備。術后3d 抽取紗條, 紗條取出后1~ 2d 內對術腔不做任何處理。2~ 3d 內開始每天對術腔做徹底清理。首先用1% 麻黃素棉片收縮鼻腔, 再用吸引器清理術腔凝血塊分泌物和結痂, 確保中鼻道和各竇口通暢。術后6d 左右經(jīng)下鼻道穿剌沖洗上頜竇1 次, 經(jīng)1 w處理后, 術腔基本干凈, 鼻腔恢復通暢。
2.3.6 術后用藥護理 遵醫(yī)囑應用抗生素, 一般使用3~5d, 局部在抽出填塞物后可以酌情應用類固醇噴鼻液, 每側鼻孔1~ 2 噴, 4~ 5 次/d, 該類藥物有局部消炎和抗水腫作用。有助于減輕鼻腔粘膜水腫, 減少滲出, 促進術腔上皮化。另外, 術后鼻腔可應用油劑, 如薄荷油滴鼻劑或魚肝油滴鼻劑, 3 次/d,可軟化結痂, 利于結痂排出。
2.3.7 休息與營養(yǎng): 適當休息, 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合理膳食,術后囑患者進流食, 食溫不易過熱, 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以補充營養(yǎng), 促進傷口愈合。
我院進行該項手術一年多來, 收到良好效果, 該手術的優(yōu)點在于出血少, 患者痛苦小, 手術方法簡捷, 安全, 病變清除準確、徹底, 手術效果好, 復發(fā)率減少, 在臨床應用的過程中已逐漸被患者接受和認可。
參考文獻:
[1] 李小蘭,汪轉桃. 鼻內窺鏡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 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00(03).
[2] 吳紅東,雍文博,王萍,等. 鼻內窺鏡手術及圍手術期的護理[J]. 寧夏醫(yī)學院學報. 2002(01).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