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那些描寫山水景色的文字,無不辭約意豐、情韻悠然。一卷在手,為我們展現(xiàn)了尺幅寸圖中的山光水色的蕩漾奪目。那些精美簡練的詞句,仿佛國畫高手,逸筆草草,移步珠玉,呈現(xiàn)出“天籟之音”。即使描寫夏天的景色,也讓人感覺到空靈流韻,沁人心脾。
蘇軾的《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其四:“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蹦憧?,這是一幅多么寧靜的鄉(xiāng)村畫圖:行人的衣巾上簌簌地落滿了棗花,村南村北響起了一片沙沙的繅絲車的聲音。在一棵古柳樹下,有一位老農(nóng)披著蓑衣賣黃瓜。行人酒后困倦,因為行路漫長想睡覺。太陽很高了,他感到口渴,便敲開路邊一戶人家的門。這位行人就是蘇軾。蘇軾當(dāng)時是知州,他沒有一點官架子,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去與人家商量。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一幕。
蘇軾的《洞仙歌·冰肌玉骨》:“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但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边@首詞充滿了浪漫色彩,講的是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夏夜納涼的情景,展示了一幅精致的畫卷。夏夜蜀中,酷熱難耐,而花蕊夫人“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風(fēng)吹開繡簾,明月看著室中人,室中人仍未入寢。他將月亮擬人化,用月亮的視角看“人不寐”,而蜀主與花蕊夫人因無法入眠,起身到庭院中看“疏星度河漢”。結(jié)尾堪稱點睛之筆:最炎熱的夏夜,實際已是夏的尾聲,不覺間已經(jīng)流年暗換,暗示了人生如夢,時光如白駒過隙。
周邦彥《過秦樓·水浴清蟾》:“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人靜夜久憑闌,愁不歸眠,立殘更箭。嘆年華一瞬,人今千里,夢沉?xí)h(yuǎn)??找娬f,鬢怯瓊梳,容銷金鏡,漸懶趁時勻染。梅風(fēng)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紅都變。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荀倩。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shù)點。”這首詞的內(nèi)容主要是追憶相戀的女子,但詞中忽景忽情,忽今忽昔,給人以無盡的審美愉悅。在夏天一個明月皎潔的夜晚,月亮像是剛從水里洗浴過似的,那么晶瑩明澈,纖塵不染。涼風(fēng)吹在樹葉上發(fā)出沙沙的響聲。白天繁忙的車馬,也停止了走動,街巷里非常寂靜。這時,詞人悠閑地斜靠在園子里的井欄邊,目光溫柔地看著他相戀的女子拿著一柄紈扇,在明媚的月光下,嬉笑著滿園奔跑,追撲飛舞的螢火蟲。突然,她手中的扇子撲在園中的花枝上,“嗤”的一聲,把紈扇扯破了。多少年后,戀人別去了,園子重歸寂靜。初夏黃梅時節(jié),陰多晴少,地上潮濕,還可以看到剛下過雨的痕跡,庭院中石階上青苔滋生。那爬滿花枝的花架,被風(fēng)一吹,花瓣紛落,零落得不成樣子。詞人還在想著相戀的情人,竟一夜未眠。此時也是天將破曉,只見在天際明亮的銀河下,還能看得見幾顆稀疏的星星在一明一暗地閃爍著。詞人通過對景物變化的描寫,表達(dá)出對自己相愛的女子的相思,景中寓情,情中有景,令人刻骨銘心。
炎炎夏日,讀一讀宋詞里那些夏日生涼意的詞句,審視詞人們筆下的勝景,不僅能獲得清涼的審美感受,更能呈現(xiàn)自我靈性,參透人生睿智和生命意趣。
(插圖/郭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