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云霄縣火田鎮(zhèn)圓峰村東南、半徑村西北的寶珍山巒間,有股清泉,那潔凈純美的涓涓細流,從崖眼巖縫間往外涌淌,一滴一滴如同一串串晶瑩明亮的珍珠,由上而下悄然灑落,蓄滿一泓永遠不會干涸的泉池。它不僅水質(zhì)純清甘甜,且還有一個響當當?shù)挠焊事度?。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開漳圣地流傳千百年的一段美麗而動人的佳話。
“承天匡正入不毛,沾沐甘露功方成;昔日姥示聲猶響,江山依舊巾幗無?!边@是唐代開創(chuàng)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懷念已故祖母魏氏太夫人的詩作。翻開塵封的歷史,我們看到了“盔鎧化銀海,鶴駕天宮還,忠勇百將士,護魂千日滿”的悲壯場面。相傳唐代初期,漳土未辟,山林茂密,林間多有殘枝敗葉,長年積腐,瘴疬滋生,毒氣遍野。奉朝廷之命,魏老夫人率領百萬將士從中原千里迢迢南下入閩,為平“蠻獠嘯亂”,他們一路辛勞,長途跋涉,安營扎寨在這“幾疑非人所居”之域。初來乍到的官兵,水土不服,加上瘴疬毒氣侵染,一時間因患瘴疬而亡者甚多,頃刻軍心一片混亂,在這十萬火急的關頭,魏老夫人命軍師李伯瑤覓尋救急良藥。幾經(jīng)周折,李軍師終于在地處層巒疊嶂、林木蓊郁的平潤湖畔,發(fā)現(xiàn)有股從石頭縫里涌出的山泉,他親手用竹葉引水入口,那清涼如冰、甘甜似蜜的泉水吞入喉中,頓時倍感滿口生津,精神振奮。軍令一聲,諸將士依次手捧甘泉飲而獲救,魏老夫人興奮地稱之為“天賜甘泉”。并及時將此事,稟報朝廷,皇帝武則天十分欣慰,親自賜書“甘露泉”三字,命朝臣星夜快馬送至云霄。
陳元光將軍建立漳州郡后,為感念平潤湖畔這股“甘露泉”救治開漳將士之恩,特于泉邊修建佛寺, 奉敕筑壇設供拜佛。一則拜懺超渡開漳陣亡、病殞之將士孤魂,二則令世人永遠銘記“甘露泉”救苦救難的恩情。
如今的平潤湖畔,風光旖旎、秀色可人。甘露泉邊,寺廟規(guī)??胺Q宏偉,殿宇樓閣寬敞軒昂。寺中青龍石柱、護門石獅栩栩如生,雕梁畫棟,騰龍舞鳳,朱墻碧瓦,古色古香。寺中尚有一石刻,乃當年武則天命朝臣代天子至云霄甘露寺,率僧眾禮佛謝恩時,鐫石《禮贈甘露文疏》文曰:“凈身舉香,香達大千;僧代天子,百官隨從;甘露垂示,國人沾恩;僅此誠意,上達清凈;主將有福,三軍祖德;筑壇修戒,祈國興盛;延生植福,兩界安寧;僧雖勤頌,實沐佛慈;萬歲虔誠,如來可鑒;有幸代供,恩寵若恐;努力精進,尚難全報;睹漳現(xiàn)境,功能回渡;仰丈佛力,復建奇功;冥陽兩利,化民凈土;三摩寶剎,香火鼎盛;珍山甘露,益古現(xiàn)前;與此功德,回向大同。”
碑文簡明通俗,雖難避后人杜撰之嫌,但內(nèi)容卻與開漳史事相符,真是一段驚動上蒼,可歌可泣的故事。
時下,四鄉(xiāng)八鄰的人們,大凡家中有喜事,都要到甘露寺獻上三柱香,再求上一壺清清亮亮的甘露泉水帶回家,老人喝了益壽延年,小孩喝了四季平安,新婚婦夫喝了,夫妻和美、早添貴子。游人們也忘不了灌上一桶,帶回家中沏茶、煮飯,全家吃了健康,養(yǎng)身。
這就是甘露泉的功德,從遠古的唐朝到今天,它是佑護一方子民的圣水,也是值得人們永遠贊頌的一泓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