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強夯固結法,也稱動力固結法,它是以8—12t的重錘,8~20m(最高達40m)落距,對土基進行強力夯擊,利用沖擊波和動應力,達到土基加固的目的。具有施工簡單、加固效果好、使用經濟等優(yōu)點。經強夯處理的地基,其承載力可提高2-5倍,壓縮性降低2—10倍,適用于雜填土、砂類土、黏質土、泥炭和沼澤土等。本文將主要探討強夯法在公路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強夯法;公路工程;軟土地基
強夯法由于在工程實踐中具有加固效果顯著、適用土類廣、設備簡單、施工方便、節(jié)省勞力、施工期短、節(jié)約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費用低等優(yōu)點,很快就傳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已有幾十個國家數(shù)千項工程采用此法處理地基。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均能取得較好的效果[1]。對于飽和度較高的黏性土,一般來說,強夯法處理效果不顯著,尤其對于淤泥和淤泥質土地基,處理效果更差,應予慎用。近些年來,對這類土也有采用強夯法加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帶進行綜合處理的,但其處理效果尚難肯定。
一、公路軟土地基的特征
1.透水性差
軟土、沼澤親水性強而透水性弱(滲透系數(shù)為10~~10。era/s)且有明顯的方向性。由于大部分軟土及沼澤地層中都存在著帶砂夾層,所以其滲透系數(shù)水平方向略大于垂直方向,軟土與沼澤中的粘粒含量、有機質含量和液限越大,滲透系數(shù)就越低。因此,軟土與沼澤的固結時間長。在加載初期,地基中孔隙水壓力較高,影響地基強度。施工中表現(xiàn)為壓實困難,且不便行車和施工作業(yè)。
2.壓縮性高
軟土及沼澤由于孔隙比大,土粒間連接結構不穩(wěn)定,具有高壓縮性的特點,且隨液限的增加而增強,壓縮系數(shù)一般在5.10×10-7~1.53×10-6 (Pa-1)。
3.抗剪強度低
軟土與沼澤的抗剪強度很低,并與加載速度及排水固結有密切的關系,不排水剪切時,內摩擦角接近于零,內摩擦剪應力小于19.092 kPa;排水剪切時,抗剪強度隨固結程度增加而增大。
4.觸變性和蠕變性
軟土與沼澤結構未被破壞前,具有一定的結構強度,但一經擾動,結構被破壞,強度迅速降低,但隨靜置歷時的增長,其強度將逐漸恢復。軟土的這種性質被稱為觸變性。觸變性越大,表示強度降低越明顯。
軟土與沼澤在受載荷作用或載荷變化過程中,將發(fā)生連續(xù)持久而緩慢的變化,這種在剪應力作用下的剪切變形現(xiàn)象稱為土的蠕變性。這種蠕變性實質上是軟土與沼澤抗剪強度隨時間增長而遞減的性質,這種現(xiàn)象在工程上有很大的危害性。
5.軟土路基的極限高度
在天然的軟土、沼澤地基上,采用快速施工方法修筑路堤所能填筑的最大高度,稱為極限高度(或臨界高度)。當路堤高度超過此極限高度時,對路堤或地基必須采取加固處理措施,才能保證路堤的安全填筑和正常使用。否則,就可能使填土部分發(fā)生崩塌,坡腳外側地基隆起等,造成工程的大范圍返工。如果坡腳附近有房屋、水管或其他工程設施,也將受到嚴重的威脅,甚至破壞。極限高度的大小,取決于地基的特性(軟土的性質和成層情況,硬殼的厚度和性質)及填料的性質等。通常為3~5 m左右。也可按穩(wěn)定性分析的結果及工地填筑試驗確定[2]。
二、軟土地基處理要求
1.軟土地段路基應提前安排施工。路堤完工后應留有沉降期,如設計未規(guī)定,則不應少于6個月,沉降期內不應在路堤上進行任何后續(xù)工程。
2.地基固結度應達到設計規(guī)定值。修筑路面結構之前,路基沉降應基本趨于穩(wěn)定。
3.必須適時做好沉降監(jiān)測。軟土段填筑路堤要做好必要的沉降和穩(wěn)定監(jiān)測,并嚴格控制施工填料和加載速度。具體要求如下。①監(jiān)測沉降板應安裝在路中線上,縱向間距宜為200In,對于橋頭引道路堤,應安裝在路中線和兩側路肩邊緣線上,第一塊沉降板設在距橋臺背10m處,其余宜每50m間隔設置。②路堤填筑過程中,填一層應進行一次監(jiān)測,水平位移量每晝夜不宜超過0.5 cm,沉降量不大于1.5 cm,超過時即應暫停填筑。待沉降及位移量小于規(guī)定值后再繼續(xù)施工。
4.軟土地基處理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各種軟土地基處理方法的運用范圍、施工規(guī)定及各種處治方法的質量檢驗方法與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相關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
5.注意分層接茬處的處理。軟土地基填筑路堤,分層及接茬宜做成錯臺形狀,臺寬不宜少于2m。
三、強夯法在公路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
(一)強夯橫斷面布置
強夯橫斷面布置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夯擊功最大程度作用于軟土地層表面。這就要求夯擊前分層鋪沒在軟土地表上的材料層(直接接受夯擊作用)盡可能薄些;
2.保證排水暢通。既保證由塑料排水板中匯集起來的水分排出,也保證由軟土層表面直接進入滲水層的水分順利排出[3]。
可以有兩種布置方式:1)砂礫層在下,素土層在上(圖1),開始被夯擊擠入軟土層的是砂礫。上層素土作為夯坑的填補材料,是路基底層的一部分,容易充分地得到壓實。軟土中的水分,容易進入砂礫層,容易排出。2)素土層在下,砂礫層在上(圖2)。開始被夯擊擠入軟土層的是素土。軟土層中的水分,一般都要用塑料排水板協(xié)助排出。夯擊面。是砂礫層,素土不會產生液化狀態(tài)。
圖1素土層在上 圖2素土層在下
(二)填充材料
夯擊形成的坑洞,最好用砂礫或宕渣來填補。也可以用含水量小的素土來填補。
(三)夯擊位置平面圖式
梅花形布置為優(yōu),以求排水路徑短、排水保障大的目的。
(四)排水設計
動靜結合排水固結法的關鍵在于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條件,為此可設置豎向和水平方向排水體。塑料排水板的布設可按靜荷載作用下的設計方法來進行計算,間距一般取0.8~1.4m,常用1.0~1.2m。對于水平方向排水性能相對較好的粉質黏土,間距可適當加寬,如取1.6~1.8m。塑料排
下轉第2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