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斯是一名阿根廷男子,他經(jīng)營著一家牧場,領導著二十多名員工,喂養(yǎng)著一千多頭奶牛。可自從新員工哈迪來了后,他感覺自己在牧場管理上好像有很多方面做得都不到位。不是奶牛的草料安排不夠科學、擠奶工的用具使用不合理,就是牧場之間的距離有點分散。這小子的意見真多,可德魯斯并不厭煩他,相反卻很欣賞他敢于直言的勇氣。不過最近安迪的做法讓他覺得有點過分,甚至難以忍受。安迪竟然說這么多奶牛在一塊,特別是吃飽后打嗝或者放屁的時候,那氣味太難受了!
聽到這句話,德魯斯有點惱火:“你太挑剔了,這是牛的生理需要!你能管得住嗎?”安迪辯駁道:“您理會錯了,我并不是說不讓奶牛放屁,而是覺得如果奶牛能將屁放在該放的地方多好。”德魯斯在暗笑他“愚”的瞬間想到了自己曾經(jīng)看到過的一件東西。那是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的一份報告,里面提到全球10.5億頭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總量的18%。牛群的屁和排泄物會排出100多種污染氣體,其中主要的是氨和甲烷。氨是導致酸雨的原因;牛群在消化或反芻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的甲烷,其暖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20倍。
德魯斯是一位環(huán)保主義者,當他回頭細想這件事情時,感覺牛屁產(chǎn)生的危害確實太大了。國家30%的溫室氣體里都是從牛那兒釋放出來的,阿根廷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生產(chǎn)基地之一,每天在帕潘斯大草原上放牧的牛群就多達5500萬頭。如果把牛放的屁收集在一起,這將減少多少污染?
于是,德魯斯經(jīng)過三個月的奔走,和一家科研機構(gòu)結(jié)合,終于研制出來了一種可以收集牛屁的裝置——屁屁收集器。在牛的后背裝上一個紅色的塑料箱,將其與一根插入牛胃部的管子相連,這樣就可以搜集到牛打嗝和放屁排放出的氣體。德魯斯將其收集在黃色的氣袋中,一排排地掛在屋檐上。經(jīng)過這樣處理后,奶牛圈里的異味果然消除了不少。而此時,得到這一消息的一些商家也紛紛上門收購,最終一家企業(yè)以每包牛屁50美元的價格成交。原來,他們準備將這種甲烷轉(zhuǎn)化為供汽車燃料使用的“天然氣”。這讓德魯斯額外賺取了一大筆利潤。
每個“牛屁包”最多可收集300升甲烷,而將這種甲烷轉(zhuǎn)化為供汽車燃料使用的“天然氣”后,就可供一輛汽車行駛24小時。一頭重達550公斤的牛平均每天就能釋放出800升—1000升的氣體,每天放的屁可讓一輛汽車連續(xù)跑上72小時!
德魯斯非常感謝安迪,如果沒有安迪的挑刺,自己怎么會跳出慣常思維呢!如今在賣牛奶的同時還賣牛屁,既保護了環(huán)境又賺取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