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媒體、網絡的不斷發(fā)展,目前我國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使用一種全新的方法,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興趣以及教學效率。
【關鍵詞】音樂課堂 多媒體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167-02
一 能準確表現音樂形象
有一位名人曾說:“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圖畫的感染力,遠遠比不上舞臺上正確發(fā)出的一聲嘆息那樣動人?!蓖ㄟ^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使用多媒體的重要性。在音樂教學的活動中,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音樂知識,同時也能夠更加準確地將音樂形象進行展示。如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單靠教師為學生進行示范顯然無法起到合唱的效果,但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合唱的音頻或視頻,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十分直觀地了解到合唱的專業(yè)知識,并且在實際的練習過程中也能夠對音頻和視頻中的合唱進行相應的模仿,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相當快速地讓學生了解音樂知識,表現音樂形象。
二 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果單靠教師進行音樂知識的講解往往會顯得十分枯燥,學生也無法盡快地將知識進行了解,所以音樂課應努力創(chuàng)設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環(huán)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將相關的音樂知識進行編制,編制成為文字、聲音、形象一體的教學軟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用這樣的教學軟件可以減小時間與空間范圍,同時在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對音樂知識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這對學生理解音樂知識有著相當大的幫助。同時音樂教師也可以使用網絡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樣的方法下,音樂教師可以在校園網絡的環(huán)境下將音樂知識進行整合,創(chuàng)立校園音樂網站。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網站的瀏覽能夠潛移默化地學習到豐富的音樂知識,而且目前的學生十分熱衷于網絡,使用這種方式也能夠將學生的興趣進行極大的提升,這對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學習效率都有著重要意義。
三 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對于大多數小學生而言,他們往往具有活潑好動、熱衷于模仿的特點,而且小學生很容易被所處的場景吸引,產生濃厚的興趣。針對這一特點,音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將音樂知識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如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截取一些優(yōu)秀動畫的片頭曲或片尾曲來進行音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教師可以通過動畫《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題曲《別看我只是一只羊》來讓學生理解音樂知識,并且讓學生進行了音樂的欣賞之后為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讓學生在課后完成。通過在課后對資料的查詢或是學生分為小組進行自我解答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音樂,使用音樂知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這樣的方法下學生是在自己喜愛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的,會讓學生感覺舒適,因而更加能夠激發(fā)學生潛能,提升學生的能力。
四 深化德育和美育
人們對美的生活的向往,對美的理想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是要讓學生理解音樂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以及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審美教育。而使用多媒體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真切的場景,十分有利于學生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審美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1.教育功能
在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音樂欣賞教學以及唱歌教學,雖然能夠通過歌詞等內容來陶冶學生的情操,但是這樣的方法相比在設計繪制影片后進行投影的效果顯然還不足。如在進行《長城謠》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播放影片。學生通過觀看《長城謠》的片段,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日寇鐵蹄下的中國是如何飽受凌辱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影片讓學生體會到中華兒女的堅貞不屈,讓學生感受到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受到十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2.感染功能
在感染功能上,主要是包括對學生的蒼涼感染以及愉悅感染。這種功能主要是在將音樂內容通過多媒體設施進行情景再現后,讓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如在進行《踏雪尋梅》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播放雪景的投影,在鵝毛大雪的背景下為學生播放《踏雪尋梅》的音樂,讓學生置身于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環(huán)境中,從而感染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更加熱愛歌曲中所表現的祖國風光。
3.美感功能
美感是客觀存在的一種感覺,對于音樂而言,不僅使用有聲音上的美感,同時也擁有形式上的美感。對于形式上的美感而言,也能夠讓人所接受。如學習《黃河大合唱》時,通過多媒體設備能夠為學生播放合唱的視頻,學生通過對視頻的觀看可以從旋律、色彩等方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氣勢磅礴的美感以及我國人民奮起斗爭的形象美。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可以從心底深處接受美感的教育以及熏陶,進一步讓學生能夠自覺地去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在學生心中播撒下美的種子,讓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更加熱愛祖國和人民,并且為了建設更加美麗的祖國而努力學習。
五 能夠讓學生開闊視野和增長見識
在目前使用的小學音樂教材中,大部分內容仍然是音樂欣賞。在音樂欣賞的內容中,主要包括了戲曲欣賞、曲藝欣賞以及器樂欣賞。而在器樂欣賞的內容中,主要包括了民族管弦樂器以及西洋交響樂器,在民族樂器的合奏中又包括了吹打樂和絲竹樂等樂種。而對于樂曲,還涉及了古今中外幾十種樂器的音色,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得到最佳欣賞效果的最佳方法就是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通過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到進行樂隊演奏過程中的規(guī)模陣容以及指揮的風格手勢。通過對這些因素的了解,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在課堂上教師講授和教材中無法了解到的知識,讓學生開闊視野。如學習《唱臉譜》時,可為學生介紹各種京劇知識,讓學生初步了解一些淺顯的京劇知識。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六 通過多媒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
好的老師是轉述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fā)現真理。音樂教育要關注到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突出以人為本。奧爾夫曾說:“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最重要的?!边@就是說,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聽從教師擺布。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主宰,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小學高年級學生已處在發(fā)展音樂技巧、掌握音樂知識和樹立對音樂的態(tài)度的關鍵時期,他們極易被新生事物所吸引,并且能以批判、比較的方式對事物進行理性的思考。舊觀念、舊思路、舊方式下的學校藝術教育,關注點單一,學生被動參與、興趣寡淡。因此,他們有潛力去探索遠離他們生長環(huán)境的音樂文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媒體、網絡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完全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時空,從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轉變?yōu)檎n內外相結合,將課內的教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由地、綜合而富有彈性地安排學習時間,培養(yǎng)他們個性化學習的能力。
七 多媒體能夠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模式
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各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教育,使用多媒體計算機作為認知的工具,以音樂為知識的載體,以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以及素質培養(yǎng)作為基本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的過程中,可以有計劃地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把音樂教材中的內容制作成為像簡單的故事片一樣,同時融入電腦、電視、錄音、錄像等功能,充分發(fā)揮出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各種功能,實現現實環(huán)境與虛擬環(huán)境、傳統(tǒng)音樂教學方式與現代音樂教學方式的整合。
總之,實踐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在音樂課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能夠在素質教育不斷普及的環(huán)境下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不斷地更新觀念,協調好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關系,掌握并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來推動音樂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擔負起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任,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氣氛,展現優(yōu)美的形象,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宋光主編.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