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價值澄清理論作為參考的理論框架,贊同當代西方道德教育以人的價值教育為起點,重視人的價值觀念引導,教給學生澄清自己價值的技巧與自我評價、選擇能力,最終協助受教育者內化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 師生互動 價值澄清理論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003-02
現代經濟高速發(fā)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們首先要去爭得利益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思想的進步和貢獻,大學生接受各種思潮的洗禮,對社會事實有一定的判斷力,當社會現狀的發(fā)展達不到自己理想時,很難對固有知識普遍認可。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的講授不能起到正確引導學生的效果,更激發(fā)了大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其無法將倡導的意識形態(tài)付諸行動。思想政治教學所面臨的師生互動困境,可以說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效果有待提高的重要原因,從價值澄清角度探索思想政治教學師生互動問題是我們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視角。
一 思想政治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困境分析
1.師生互動困境造成學生難以凸顯主體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始終保持著政治性的本質,肩負著培養(yǎng)合格社會成員的重任,由于高度重視教育的政治性,缺乏對人性的尊重與關懷,個體利益很難得到滿足。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天馬行空的肆意灌輸,學生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簡單的外部力量強制的壓迫吸收。這種師生互動困境,使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遠離世俗、與實際生活脫軌、缺乏趣味性與生活性,致使教育對象無法發(fā)掘自身的內在動力,把其變成“自覺的活動”。大學生學這些艱難苦澀的知識,除了考試,無法得到與知識的共鳴和及時的效益,同時這些知識課堂難以記憶、課下難以反思,學生們不會去為難自己,只能選擇放棄。
2.師生互動困境導致學生失去自我思考意識
互動的過程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過程,也是進行互動的人們在他人心目中樹立個人形象的過程。大學生都是相對優(yōu)秀的,個人的良好形象對他們的學習、人際交往、人格維護與完善等方面有重要的影響。課堂是大學生創(chuàng)造公眾形象的重要舞臺,因為不喜歡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所以基礎會很薄弱。大學生作為一個自我期望水平較高的群體,往往經不起挫折,當面對挫折時喜歡選擇逃避。當現實不能滿足自己的高期望時,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他們往往過度追求人文價值關懷,上課時過于散漫,隨心所欲在自我的世界里,針對上課時教師的互動,往往避而不見、充耳不聞。
雖然內心是積極向上的,但在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上,他們卻選擇了消極的自我心理防御,從而失去獨立思考的意識。
3.師生互動困境迫使學生習慣于沉默
在課堂上,對自己因知識缺乏或不自信不能回答問題時的忐忑心境,不是持以樂觀的心態(tài),意識到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而奮發(fā)圖強。當教師課堂提問時,大學生意識到因為自己的水平和自信程度不夠,回答問題可能會導致自己丟失面子,他們常常采取的方式是沉默,用沉默來消極地保全面子。另外,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主動求知熱情不高,缺乏積極主動構建知識的自覺意識,有的學生根本不愿意主動與教師去交流和探討知識。而沉默會導致兩種消極的后果:(1)導致學生記憶力不集中,課堂開小差?,F代網絡格外發(fā)達,各種信息能夠以很快地速度傳到世界的每個角落,而這些信息同時也能較快的刺激視覺和神經,使消費對象得以愉悅和渲染。大學生們愛尋找刺激,不免就會在課堂上玩手機,以打發(fā)枯燥煩悶的課堂時光。這樣,“不知教師所云”缺乏對教師所拋出問題的認知,學生們更何談去吸取知識?(2)針對學生的反應,教師一直在唱獨角戲。長久下去,會嚴重打擊教師的激情,會讓他們覺得講不講、講什么、怎樣講都是一個樣,要不是為了應付學校的任務,完全可以“放羊式”教學。慢慢地,再也不會進行師生互動了,教師和學生分割了兩個世界,各自在各自的世界中存在著,這樣就很難達到教學效果。
二 價值澄清角度下思想政治教學師生互動困境的對策分析
價值澄清理論是當代西方德育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南伊利諾斯教育學院教授路易斯·拉思斯、梅里爾·哈明和馬薩諸塞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悉尼·西蒙,他們三人共同撰寫的《價值與教學》一書的出版,標志著價值澄清理論作為一個獨立的流派正式形成。價值澄清理論鼓勵人們以生活為中心,解決有關目標、興趣、抱負、情感等日常生活問題,主張人們應該從整體上認同他人的言行和立場,并在對現實認可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自己所珍視和珍愛的事物,并在現實生活中付諸行動。價值澄清理論高明之處在于“它把目的隱含起來,表面看來是不作價值判斷,實際上是通過不作價值判斷的外表和方式,實現設想的目的”。通過價值澄清的過程,把人們的價值選擇澄清到社會所期望的價值觀上,形成社會需要的價值觀。
1.價值澄清理論提倡師生平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價值澄清理論積極提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處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教育者不能強迫受教育者接受某種價值,不對受教育個體的舉止和言行做任何評價。教師的作用只是在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下,幫助他們對自己所做的各種選擇進行價值澄清,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的價值觀。這不但突出了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提高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教育者或學校一廂情愿上演的獨角戲。價值澄清理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現實生活,在學生受到內心的價值沖突與困惑中,幫助學生進行價值選擇、判斷與澄清,并轉變成自己的行為方式。同時,改變教師單向知識傳授的做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達到大學生所追求的人文關懷,不再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在被動地理解和接受知識。
2.價值澄清理論鼓勵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意識,逐步改善師生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引領,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價值澄清時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本前提,也只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下的澄清才能是有效的,才能是合法的。根據價值澄清理論的觀點,思想政治教學比較獨特,它因為要傳承公民主流的政治意識,但現實的每一個負面消息就能借以作為反叛的佐證。在教學過程中,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尊重和容忍學生的多元價值觀,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和選擇價值的環(huán)境,支持學生根據社會的現實提出自己的價值觀點,允許對傳統價值觀念進行質疑,并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得以逐步改善。
3.價值澄清理論幫助學生統一價值觀,促進師生良性互動
價值澄清理論非常重視受教育對象的思想認識、道德判斷、情感領悟、選擇能力和行動方式與評價過程在其自身價值形成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適合教師進行課堂教育,同時也有助于促進師生良性互動的形成。思想政治教學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端正大學生的價值觀。價值澄清理論是分析澄清價值觀的過程,在人們的價值觀形成過程中,通過分析和評價的手段,幫助人們減少價值混亂,促進統一價值觀的形成,并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思考、理解正確價值觀。思想政治教學所倡導的利他、貢獻、服從、奮進這些精神應該通過澄清來內化為自己的,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并在評價的過程中,通過選擇、贊揚和實踐過程來增進富有理智的價值自我選擇,進而幫助學生形成符合主流價值又適合本人自己的價值體系,并反復鼓勵學生把價值觀付諸行動,使之成為其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做到社會選擇與個人選擇的統一,以促進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美〕路易斯·拉思斯.價值與教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曹影.價值澄清的本真蘊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意義——讀《價值與教學》有感[J].外國教育研究,2006(3):17~21
[3]胡伯項、賈凌昌.價值澄清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4]韋立東.“價值澄清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移植與運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