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
很大程度上,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集體受挫與經濟放緩有關。過去幾年在中國市場順風順水的奢侈品牌們,如今正遭遇一股強大的寒流。對各大奢侈品牌來說,中國市場最容易賺錢的年份已經過去了。奢侈品的營銷本就比普通商品更加困難,在低迷的外部環(huán)境下,說服人們用大價錢購買“錦上添花”的商品就更不易了。
2013年,阿瑪尼(Giorgio Armani)旗艦店與Dolce Gabbana旗艦店在上海外灘三號與外灘六號相繼停業(yè)。要知道,Armani入駐外灘三號已近10年。在不遠處的外灘十八號,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與寶詩龍(Boucheron)也一并撤出。
如今,奢侈品牌們再也不能像2009年那樣描繪豪情萬丈的開店計劃了。2013年初,LVMH集團便表示LV品牌將全面抑制擴張,不會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繼續(xù)開店。Kering集團和歷峰集團也表示,將放緩在中國市場的擴張。顯然,假如奢侈品牌的銷售額無法再平衡擴張的高額支出,成本和風險將同時提高。
解讀: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高端腕表代表了現代手表工業(yè)的最高科技與深厚的文化,但是當富豪們不在為這些非必需品買單時,出路在哪里呢?(圖:奢侈品品牌及宣傳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