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地與整地。大豆對土壤類型適應性較強,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適宜高產(chǎn)。大豆對茬口要求十分嚴格。重茬或迎茬會導致大豆病蟲害加重,前茬大豆殘留分泌物會抑制大豆植株生長,致使植株生長畸形,品質(zhì)和產(chǎn)量顯著降低。因此要求選擇生茬地或輪作三年以上的地塊種植大豆。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等。
二、施肥
播前施土雜肥15.0~22.5t/hm2。一般播時施二銨225 kg/hm2、鉀肥150kg/hm2作基肥。種子精選時需剔除病斑粒、蟲食粒和雜質(zhì),使種子達到大豆一級良種的指標,即:純度高于98%、凈度高于97%、發(fā)芽率高于90%、含水量為13%。用微量元素作種肥,大豆注重鉬肥和鋅肥的施用,可用鉬酸銨5g,硫酸鋅15~20g對水200g拌種5kg,還可再加200g根瘤菌劑拌種。拌種后的豆種要嚴防日曬,并要在24h內(nèi)播種,以防菌種失去活性。
三、選種及處理
1、種子精選。用機選或人工選剔除病粒、蟲食粒、雜質(zhì),種子純度、凈度不低于98%,發(fā)芽率不低于85%,含水不高于12%,達到良種標準,以保證大豆苗齊、苗壯、苗全。
2、種子處理
選擇優(yōu)質(zhì)良種后播前要進行種子處理,一般情況首先進行播前曬種。曬種一般能使發(fā)芽率提高13%左右,提早出苗2~3天;然后進行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黑龍江春播期土壤往往低溫干旱,種子在土壤中滯留時間長,易遭受病蟲害,可用大豆種衣劑拌種防治,藥種比為1:75~100。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相當于種子量0.5%的50%多福合劑或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拌種。蟲害嚴重地塊要選用既含殺菌劑又含殺蟲劑的包衣種子,未經(jīng)包衣種子,需用35%甲基硫環(huán)磷乳油拌種,以防治地下害蟲,拌種劑可添加鉬酸銨,以提高大豆出苗率和固氮能力。此外,重迎茬地塊要注意出苗后用毒餌防治鼠害。
四、合理密植。
大豆合理密植總的原則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種宜稀,株型收斂分枝少的早熟品種宜密的原則。應根據(jù)地力,品種特性確定合理密度。
五、播種
氣溫穩(wěn)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黑龍江播種時間一般5月5日開始,播期不能超過15日,播期拖后出苗晚,作物根系不發(fā)達,扎根淺,容易倒伏。播種方式一般平播后起壟,也可一平到底。密度大小因地因時而定。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大葉型、分枝多的品種宜稀,小葉型、分枝少的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早熟品種宜密。一般情況坰保苗株數(shù)30~40萬株左右,密植條件保苗株數(shù)可達40-45萬株。播深3~5厘米,播后及時鎮(zhèn)壓,防止跑墑。
六、田間管理
1、壟溝深施:在大豆剛拱土時進行鏟前壟溝深松。
2、鋤地與中耕:(1)第一片復葉前鋤頭遍地,做到鋤凈苗眼草,不傷苗,松表土。(2)苗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二次鏟趟,用大鏵趟成張口壟,做到不傷苗,不壓苗,不漏草,培土不超過第一對真葉節(jié)。(3)第二次鏟趟后10天左右,進行第三次鏟趟,要做到深松多上土,用大鏵帶培土板趟成方頭壟,培土不超過第一復葉節(jié)。(4)做到三鏟三趟,鏟趟不脫節(jié)。
3、化學除草:(1)播前土壤處理。在春整地后播種前5-7天處理。要求施藥均勻,流量準確,不重不漏。噴后順、斜各耙1次,施藥混土復式作業(yè),混土深度7-10厘米。注意春季土壤水分過高或過低時,不要進行土壤處理,以免影響播期。(2)如播前沒有進行化學除草,可在播后苗前進行化學除草。壟作栽培,也可苗帶噴藥,施藥量按噴灑面積計算,施藥后混土2-3厘米。(3)在大豆生育前期,田間雜草較多時,可在雜草基本除齊商情較好的條件下,進行化學防除,宜早不宜遲。
4、葉面追肥或矮化壯稈:(1)在大豆花莢期可根據(jù)大豆具體的長相情況進行適宜追肥。如生育不足,可進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一般選用富爾655或富爾翠花葉面肥。(2)大豆花期如生長過于繁茂,有倒伏傾向時,可噴施多效唑、矮壯素或縮節(jié)胺等矮化壯稈劑,促進大豆矮化,平衡生長。
5、防治病蟲害
大豆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豆莢螟、豆桿黑潛蠅等;病害有孢囊線蟲病、根腐病等。一般7月上旬用阿維菌素防治豆桿黑潛蠅;在花莢期用氰戊菊酯乳油和敵殺死噴霧防治豆莢螟等;及時防治蚜蟲,減少病毒病的的發(fā)生;大力推廣應用大豆種衣劑26號,豆茬寶和高美斯等含硼、鉬、鋅、錳等微量元素的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對孢囊線蟲病、根腐病有顯著防效。
七、收獲
大豆收獲是實現(xiàn)豐產(chǎn)豐收的最后一個關鍵性措施。收獲過早、過晚對大豆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都有一定的影響。過早,因子粒尚未成熟,干物質(zhì)積累沒有完成,不僅會降低粒重和蛋白質(zhì)、脂肪的含量,而且由于成熟不好,青粒和秕粒較多,脫粒困難,而造成浪費;同時,子粒因含多量的水分,不適宜貯藏。過晚,在天氣干旱的情況下,易引起炸莢而造成收獲中的損失,陰雨天過多,又會失去種子的固有色澤,降低品質(zhì)。
(作者單位:164700黑龍江省拜泉縣長春鎮(zhèn)農(nóng)經(jī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