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在上海試駕了“神車”朗逸的同胞兄弟朗行,這個身材靠攏奧迪A3的多面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全新的朗境走上了Lavida家族的前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我們雜志多年來所倡導的“完美旅行車”的概念。
外觀完美—— 功能與野性并重
大眾是“套娃”外觀的始作俑者,上到輝騰途銳,下到寶來朗逸,設計元素的大量套用在保證了所有車型都非常漂亮的同時,彰顯每一款車的個性也變成了一大難題,舉個例子:分屬四個價格區(qū)間的邁騰、速騰、寶來和捷達,在普通百姓眼里其實就是一款車,一款很貴很高檔的車。在這種境況下,面向細分市場的朗境就占了大便宜,不但能夠和三廂轎車輕易區(qū)分開,還能被鄰居親切地叫做“大眾牌的小越野”,產(chǎn)品的格調(diào)一下子靠近了途觀和途銳。
讓朗境如此“高大上”的原因在于,軸距不變的情況下它比“大兩廂”的朗行長了10毫米多,比朗逸的底盤高了10毫米,再加上將近30毫米高的車頂行李架,它的視覺效果直逼同門大哥途觀。雖然外觀上與其他“朗氏家族”相比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但個人認為朗境在大眾目前的國產(chǎn)車系里是最漂亮的,沒有之一。新增的鋁合金質感前后保險杠下護板和左右側沿、鍍鉻鑲邊的圓形霧燈,蜂窩狀的前格柵強調(diào)了運動感,讓整車的設計語言更加年輕化。鍍鉻雙排氣管和五幅鏤空式“戰(zhàn)斧”輪轂都是非常討青年人歡心的加分項,為了保證非鋪裝路面行駛時的可靠性,上海大眾并沒有激進的采用現(xiàn)在流行的 17英寸車輪,作為一款跨界車型,自然要考慮多種使用環(huán)境下車輛的表現(xiàn),和保險杠下沿連在一起的發(fā)動機護板,充分說明了朗境在設計之初就把擴展車主活動半徑作為產(chǎn)品開發(fā)的主線,這也是我們提倡的“完美旅行車”的根本。
內(nèi)飾完美—— 精致與夠用融合
不用說大家也知道,朗境的內(nèi)飾與朗逸、朗行無甚差異,同樣精湛的做工,同樣簡潔的按鍵旋鈕,同樣熟悉的自動空調(diào)和多媒體系統(tǒng),只不過這次朗境的T字型中控臺飾板采用了碳纖維花紋,為了營造些許的運動氣息。身體能夠接觸的部分采用了搪塑的軟性材質,而中控臺的上部則是硬邦邦的工程塑料,這明顯是成本管控的結果,好在車廂內(nèi)沒有任何刺鼻的氣味,大眾對材料的選擇還是非常嚴格的。朗境中控臺上的所有旋鈕幾乎都用鍍鉻做了包邊,阻尼手感上乘,儼然一副標準德系“內(nèi)裝修”的范本,無處不充斥著理性的豪華氣息。畢竟產(chǎn)品線上端還有速騰和帕薩特,這種度的拿捏非常準確到位。
值得稱嘆的是朗境的T字形方向盤,不但裝備了朗行沒有的換擋撥片,其包裹的真皮還采用了醒目的白色縫線,與換擋座和手剎皮囊上的白縫線相呼應,非常顯檔次。方向盤的握感也十分出眾,大小正合適,音量和菜單控制區(qū)輔以鍍鉻裝飾,讓人摸上去、看上去都賞心悅目。需要贊一個的是擋把后面的杯座,中間設計了一個可拆卸的隔斷,一方面能夠收納手機和卡幣,另一方面也能夠容納不同口徑的水瓶杯子。大眾的精細內(nèi)飾不光體現(xiàn)在材質和設計上,裝配質量和精度也是有口皆碑,我試著用手指按壓中控臺和車門上的所有內(nèi)飾件,沒有任何松松垮垮和接縫不勻,給人一種“錢被花在了刀刃上”的感覺。
同樣給我驚喜的還有朗境的座椅,白色縫線自不必提,打孔真皮的質地也十分優(yōu)異,黑白拼接的椅面很是養(yǎng)眼,讓人都不忍心使用座套了。大眾車型的座椅總給人偏硬的感覺,保證舒適的基礎上能夠最大限度的防止疲勞,朗境座椅的包裹性和椅墊進深也非常規(guī)矩,支撐到位,還具有前排加熱功能,只可惜高配車型也沒有座椅電動調(diào)節(jié)和后排空調(diào)出風口。朗境的后備箱空間與朗行一樣,能夠滿足三口之家的日常使用,為了驗證大兩廂車的裝載能力,我特意帶著全家老小跑到宜家,把心儀已久的寫字臺和五斗櫥拉了回來,散裝的板式家具在朗境眼里簡直不值一提,只要橫向寬度不超,再買一個寫字臺也能夠裝下。
動力完美—— 經(jīng)濟與運動平衡
“1.4TSI+DSG”堪稱大眾的黃金動力組合,它讓中國百姓至少提前十年就享受到了全球最尖端的動力和傳動科技。這套動力搭配在Lavida家族身上更進一步,他們采用了目前大眾旗下最先進的EA211全鋁發(fā)動機,配合已經(jīng)日臻成熟的 7擋DSG雙離合變速箱,單從數(shù)據(jù)上看非常給力。按下發(fā)動機啟動按鍵,朗境的怠速聲音異常安靜,這種出人意料的表現(xiàn)延續(xù)到我掛上了D擋。輕踩油門,“黃金動力”并沒有如預想的那樣暢快淋漓的爆發(fā),而是如翩翩君子似的滑上了主路,此時車上坐著一家五口,老少三代再加上兩套板式家私,朗境就這么不聲不響的換擋、提速、換擋、再提速,而我只能通過看檔位提示信息掌握發(fā)動機的工況。時速已經(jīng)超過80公里了,我堅定的深踩油門,隨著轉速爬升到3500轉/分以上,發(fā)動機開始躁動起來,源源不斷的動力紛至沓來,再踩油門,動力輸出更加渾厚,時速表還在堅定的攀升。如此看來,朗境不是一個只會用板磚和大棒的街頭兇神,而是個訓練有素、張弛有度的拳擊手。
朗境的駕駛感覺非常舒適,讓我都不忍心掛上S擋,它的轉向力度偏輕,方向盤回轉圈數(shù)也較多,是標準的家庭車調(diào)校。而偏硬的懸掛又賦予了它不錯的彎道性能,如果通過減速帶的速度過快,它會把車內(nèi)乘客直直的彈起來,這種扎實的懸掛表現(xiàn),一點兒也不像路人眼中那個溫順的“高級小越野”。這幾天將近800公里的試駕下來,一箱油還有余量,細細算來,百公里平均油耗在6升左右。
最后來說說敏感的售價問題吧。我所試駕的1.4T雙離合頂配朗境售價達到了16.89萬元,這是很多中等配置的日韓系B級轎車的價格區(qū)間。從身量上來對比,緊湊級跨界車當然占不到什么便宜;從配置上說,這個價位的韓系三廂轎車幾乎可以媲美頭等艙了;但從加速能力和操控性能上,朗境為代表的德系增壓小車幾乎可以完勝這些排量大自己將近一倍的“大個子”;從油耗上說,那些還在標榜VVT和塑料進氣歧管的車型早就被甩出了幾條街。更重要的是,你不但獲得了德國產(chǎn)品的精湛工藝、尖端科技和品牌為你本人的增值服務,更獲得了說走就走的行動能力和裝載空間,生活半徑的擴大才是我們心目中“完美旅行車”的真正意義。
自從開上了朗境,我終于可以和小區(qū)里的SUV一樣軋上高高的馬路牙子,在交警管不著的地方免費停車了,而它們都去加油的時候,我的朗境還停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