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棉2號是以新陸早8號為母本,新陸早33號為父本雜交,經連續(xù)多代強化選擇,定向培育而成,屬早熟、豐產、優(yōu)質、高抗枯萎病和黃萎病品種。適宜甘肅河西走廊棉區(qū)、新疆北疆棉區(qū)和南疆部分棉區(qū)種植。
關鍵詞:新棉2號;選育;高產;栽培
中圖分類號:S562.035.1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2095-3143(2014)02-0045-02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2.013
0引言
新棉2號是新疆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用高抗枯萎病,高產穩(wěn)產的新陸早8號為母本,用早熟、豐產的新陸早33號為父本,人工去雄進行有性雜交,后代在枯萎病圃內按照育種目標連續(xù)強化選擇,定向培育而成。該品種具有早熟、豐產、優(yōu)質、抗病等特點,2011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甘審棉2011004)[1]。
1 親本來源及選育經過
1.1 親本及其特征特性
母本新陸早8號是新疆兵團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抗枯萎病耐黃萎病品種,在北疆種植葉片略小、上舉,向光性好,葉色淡綠;植株塔形,較緊湊,第一果枝節(jié)位4.6節(jié);生長旺盛,葉功能好,穩(wěn)產性好,它曾是北疆的主栽品種[2]。父本新陸早33號是新疆農墾科學院棉花所培育的早熟、豐產品種,它至今仍然是北疆的主栽品種之一。
1.2 選育經過
1998年人工去雄雜交,1999年F1代田間種植自交,2000年F2代進行田間觀察和選擇,并于收獲期根據(jù)株型、結鈴性和吐絮情況初步入選單株36個,經室內考種,從衣分、鈴重和纖維長度上淘汰18個。入選單株于2001~2002年株行篩選,2012年生長期田間觀察,619株行中有一株表現(xiàn)特早熟,收獲時再選擇成單株(編號為6119),于2003年種植成株行,經田間觀察,該株行表現(xiàn)整齊一致、早熟性好、產量高。2004年種植成株系,田間表現(xiàn)仍整齊一致、株型緊湊、生長發(fā)育快、早熟性好(比對照品種酒棉1號早熟2天)、吐絮暢而集中,經室內考種,纖維品質也好。2006~2007年參加本所新品系比較試驗,同時送石河子大學做抗病性鑒定。2008~2009年參加甘肅省棉花新品種(系)區(qū)域試驗,2009年參加多點生產試驗示范。
2 品種特性
2.1 特征特性
新棉2號屬早熟陸地棉,株型緊湊呈塔形,株高64.9 cm,果枝Ⅰ式,莖稈紫紅,有較多茸毛;葉片中等偏小,葉色深綠,葉背有茸毛;開花結鈴特別集中,鈴呈卵圓形,多4~5室,單株結鈴6.8個,內圍鈴多而集中,單鈴重5.8 g,鈴殼薄,吐絮暢而集中;棉絮潔白,不掉絮,含絮力好,易拾摘;衣分43.3%,衣指8.3 g;生育期122天,霜前花比率96%[2]。
2.2早熟與豐產性
在2006~2007年在品比試驗中,兩年平均生育期121天,比對照新陸早13號(124天)早熟3天;霜前花率平均為98.1%,比對照(95.7%)高2.4個百分點。在2008~2009年甘肅省棉花新品種區(qū)域中,兩年8點次平均生育天數(shù)124天,比對照酒棉1號(125天)早熟1天;霜前花率95.5%,與對照(95.5%)相同。在2006~2007年品比試驗中,平均籽棉產量6388.5 kg/hm2,比對照新陸早13號增產15.2%,平均皮棉產量2629.5 kg/hm2,比對照增產15.6%。2008~2009年甘肅省棉花新品種區(qū)域試驗中,兩年10點次平均籽棉產量5130 kg/hm2,比對照增產9.6%,居第一位;平均皮棉產量2146.5 kg/hm2,比對照增產28.1%,居第一位。2009年甘肅省棉花新品種生產試驗中,平均籽棉產量4770 kg/hm2,比對照酒棉8號增8.9%,居第一位。
2.3抗枯萎病和黃萎病性
經甘肅省酒泉棉花試驗站鑒定,2009年收獲期剖稈檢測,枯萎病發(fā)病率3.6%、病情指數(shù)2.7;黃萎病發(fā)病率12.6%,病情指數(shù)5.5,屬高抗枯萎病和黃萎病品種。
2.4 纖維品質
經甘肅省棉花新品種區(qū)域試驗取樣送農業(yè)部棉花纖維檢測中心測定,該品種兩年8點次平均,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7 mm,整齊度指數(shù)86.5%,斷裂比強度30.9 cN/tex,伸長率9.9%,馬克隆值4.2,可紡性指數(shù)152。纖維主要品質指標符合育種目標和紡紗工業(yè)要求[3]。
3 適宜種植范圍
該品種適宜甘肅省河西走廊棉區(qū)、新疆北疆、南疆部分棉區(qū)種植。
4 高產栽培技術
4.1 適期早播與合理密植
一般在4月10~25日播種較適宜。收獲株數(shù)195000~225000株/hm2左右,要求棉株大小均勻。
4.2 合理肥水與化控
新棉2號要求全層施標準肥2250 kg/hm2左右。滴灌棉田全生育期滴水8~10次,共用水4500 m3/hm2左右;常規(guī)灌溉棉田全生育期灌水3~4次,共灌水6000~6750 m3/hm2左右。新棉2號生長穩(wěn)健,三至四葉期需進行第一次化控,以后每生長3~4片主莖葉化調1次,用量根據(jù)棉苗長勢靈活掌握。
4.3 適時早打頂
棉株有9層左右果枝可打頂,北疆棉區(qū)7月初開始、7月5日結束,甘肅棉區(qū)7月5~10日結束。
4.4綜合防治病蟲害
對為害重的棉花蚜蟲、棉鈴蟲等害蟲,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做好蟲情的預測預報工作,做到早預測,早發(fā)現(xiàn),早防治,控制害蟲的蔓延擴散,盡量避免大面積用藥,保護利用天敵,減少農藥用量和次數(shù),降低成本,保護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楊濤,莊生仁,任福成,等. 特早熟陸地棉新品種酒棉10號[J]. 中國棉花,2010,38(09):34.
[2] 郭江平,李雪源,莊生仁,等. 早熟豐產抗病新品種新棉1號選育及栽培技術[J]. 中國棉花,2009,37(12):20-21.
[3] 詹有俊,任福成,莊生仁,等. 特早熟陸地棉新品種酒棉7號[J]. 中國種業(yè),2008(0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