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專欄前,我正一邊刷微博一邊思索專欄的內容。卻突然看到有一位朋友的最新微博內容:曼德拉走好(美編可以幫我在這里加一根蠟燭嗎?)。
我后知后覺看向側欄的熱門話題榜,“曼德拉去世”赫然在榜,我才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
我對于這位南非之父的了解,除了在中學歷史書上那簡短的一段文字外,我關注到他更多是因為Beyond的那一首《光輝歲月》。
第一次聽到Beyond的歌,是在我高一的時候。那時我所在的班級并非重點班,所以班風相對自由。
好像每個班級里都會有那么幾個老師眼里的壞學生。而當時我們班的那幾個卻是在全年級都比較有名的,據(jù)說初中時在其他學校就已經(jīng)惡評連連了。他們常年被分配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而我那時因為一件事得罪了班主任,被發(fā)配到了倒數(shù)第二排。
坐在我身后的L君,其實是個長得唇紅齒白的小帥哥。因為父母都去了南方打工,他一個人無人管束,加上父母出于補償心理,給的零花錢比較多,才染上了抽煙、曠課、打架這些惡習,但我偶爾同他聊天,卻總覺得他內心其實還是挺單純的一小孩,并不像老師眼中所看到的那么壞。
因為我經(jīng)常借給他作業(yè)抄,于是他也經(jīng)常會同我分享一些好玩的東西。有一天早自習,他神神秘秘地塞給我一盒磁帶,說:“這是我們男寢最近最流行的玩意兒,便宜你一次!”我半信半疑地接過,放進隨身聽,耳機里傳來我聽不懂的粵語,但是那旋律卻是極吸引我的,于是我聽了整整一堂早自習,然后意猶未盡地還給他,說:“還不錯,就是聽不懂歌詞?!?/p>
他一下來了興致,說:“我會呀!我可以教你!”然后掏出一張歌詞紙,低聲哼唱起來。
……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jīng)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
剛經(jīng)歷過變聲期,他的聲音已經(jīng)帶有男子的磁性,以及標準的粵語發(fā)音,讓我由衷地夸了他幾句??赡苁巧儆腥丝滟澦?,他的耳朵根都紅了,哈哈。
那一次,我聽的那盤磁帶就是《光輝歲月》,L君還得意地跟我炫耀他所知道的的這首歌背后的故事,這讓我對他更加刮目相看,也讓我知道,如果一個人專心于他所喜歡的事,他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那一年學校的元旦晚會,我們班出的一個節(jié)目是吉他彈唱。
推選了四個男生去演唱Beyond的歌,L君也在其中。那四個男生其實是屬于所謂的“壞學生”中的幾個,平時曠課慣了,可那段時間,他們卻是極其認真地排練,我們班課間的時候總會傳出悠揚的Beyond的歌曲是聲,他們從《長城》唱到《冷雨夜》,從《喜歡你》唱到《光輝歲月》,他們身上完全看不到平時上課的那種萎靡的氣息,渾身上下充滿了光輝。
日子很快到了元旦晚會那天,他們四個人出場獲得了全場學生的歡呼和掌聲,表演很成功,后來他們被封為我們年級的“F4”,風頭一時無倆。只是那樣成功的演出,卻并沒有評上獎,評委老師給出的理由是:不夠正面積極,靡靡之音,不值得提倡……
我能夠明顯感受L君從比賽前的信心滿滿,充滿斗志到賽后的垂頭喪氣,滿懷失落的心情,只是那時的我并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
后來再有類似的晚會,他們再也沒有參加過。
再后來,我們分班了,我與L君分到了兩個不同的班級,從此聯(lián)系少了,偶爾只能在學校天橋或者走廊遇見他,他總是一副沒精打采的模樣,他比以前更頹廢了。
再后來,高二的某一個晚上,校門口有兩群人群毆,事件嚴重,校方處理了一批人,將他們勸退,從此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L君了。
后來的后來,我總在想,如果當時他們表演后,那些評委給他們的是一種鼓勵而并非否定,如果后來老師們對他們是另一種態(tài)度,而不是置之不理,是不是L君會是另一種結局?
但世上最殘忍的事便是,從來都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