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立體綠化學組副組長、世界屋頂綠化協(xié)會秘書長王仙民教授率領的中國立體綠化代表考察團于2012年6月30日至7月6日訪問了新加坡。實地參觀考察了2天后,代表團在新加坡國家園藝公園內用半天時間聽取了有關新加坡屋頂綠化情況的報告。代表團成員像海綿吸水一樣認真傾聽了新加坡政府官員關于新加坡發(fā)展屋頂綠化的相關報告,涉及新加坡發(fā)展屋頂綠化目的、意義、相關政策和管理方法等諸多內容。同時,還聽取了幾家公司工程師關于建筑立面綠化設計理念和新技術的介紹。通過此次訪問,使我對新加坡這個國家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該國位于馬來半島南端,是由60多個島嶼組成,其中主島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90%以上,新加坡幾乎沒有農村,境內草茂花繁,整潔美麗,因此又被稱作“花園城市國家”,作為世界花園城市的新加坡,其城市綠化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立體綠化,主要表現(xiàn)在屋頂綠化、陽臺綠化、天臺綠化、垂直綠化這四個方面。漫步于新加坡,隨處可見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如茵的草地,相互輝映。樓房的立面綠化,立交橋和高架橋的垂直綠化相得益彰;填海造田的東海岸綠化帶和游覽勝地圣淘沙的綠化,這一切營造出了一個美好的綠色世界。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建設一向被人稱道,成為獨特的城市形象。其在道路建設之初就考慮到城市景觀因素,下沉的街道與兩旁高出街道的綠帶共同組成了一道道綠色的環(huán)境連廊,其中也不缺乏因地制宜的發(fā)展。沿著新加坡河,大大小小的公園綠地,娛樂設施將其連接成一個獨特的娛樂休閑區(qū)。而中心城區(qū)集中的高層建筑則節(jié)約了用地,極富現(xiàn)代化氣息。
新加坡在城市發(fā)展的同時極為重視對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為了保護島嶼的自然風光,將大約3000公頃的樹林、候鳥棲息地、沼澤地規(guī)劃為自然保護區(qū),也大大提升了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了營造舒適愜意的人居環(huán)境,新加坡共建大小337個公園,包括組團之間建有大型公園和生態(tài)觀光帶,每個鎮(zhèn)區(qū)建有10公頃的公園,居民住宅每隔500米建有1.5公頃的公園。這種見縫插針,重視綠化的環(huán)保理念和人本精神引領當?shù)厣鐣娬{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而今中國也在經歷一個城市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各種矛盾問題也逐漸凸顯,新加坡的總體規(guī)劃的成功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很值得我們借鑒。此次訪問團在新加坡實地參觀考察,在其一些極具特色的景點進行了實地參觀學習,下面是一些特色景點介紹。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世界上最大的室內植物園),建筑師Wilkinson Eyre負責了新加坡“濱海灣花園”的總體規(guī)劃設計,項目包括三座特色分明的濱海花園,占地面積101公頃。項目坐落在新加坡新的濱海灣附近,設計曾獲得過國際比賽大獎。政府打算把自然和建成環(huán)境融為一體,而這個項目是該策略的其中一部分。
花園內設有兩個植物溫室,一個名為“花之穹頂”,一個名為“云之森林”。這兩個溫室臨海而建,以鋼鐵和玻璃為主要結構,最大程度上優(yōu)化了觀景視野,并加強了陸地和海洋之間的連系。這兩個節(jié)能的建筑使用了最新的可持續(xù)性建筑技術,配備水流收集和過濾系統(tǒng)。溫室內培育有22.6萬株植物,來自全球各個大洲(南極洲除外),溫室穹頂是建筑、環(huán)境和園藝文化三者的結合?!盎ㄖ讽敗笔禽^大的一個溫室,占地面積1.2公頃,里面以種植地中海植物為主。置身于花穹中,游人不僅可以欣賞里面各種形狀各異的植物,還能通過玻璃隱約看到外面的市區(qū)風景線,別有一番風味?!霸浦帧眲t模仿了熱帶高海拔地區(qū)環(huán)境,比如南美洲和沙巴的京那峇魯山。
空中花園位于金沙娛樂城,是2010年6月27日由美國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55億美元打造的新加坡濱海灣金沙綜合娛樂勝地頂端。新加坡空中花園如同一個巨型的沖浪板橫跨在三座酒店的頂部。這座耗資1億多美元建造的空中花園,占地1.24萬平方米,距離地面200多米高,種植了250多棵大樹木和650多株植物,可同時容納3900人參觀游覽。另外,空中花園還設有同時能夠容納幾百人的公共觀景臺,游人們在此能一覽濱海灣以及新加坡城市的壯觀美景。
最讓人稱奇的是位于空中花園的空中游泳池,全長150米,距離地面200多米高,是全球最大的空中室外無邊際游泳池。游泳池的邊緣看似無任何遮擋,就像瀑布的邊際一樣,與遠處高樓大廈的景致融為一體,看似危險,卻顯浪漫。所謂“無邊際”就是其水面高于游泳池池邊,水從四周像瀑布一樣流下,得到循環(huán)。
濱海堤壩橫貫濱海水道河口,是新加坡第15大水庫,也是首個建在市中心的水庫。濱海堤壩匯水區(qū)面積1萬畝,相當于新加坡總面積的1/6,是那里最大的,也是最城市化的匯水區(qū)域。濱海堤壩,再加上另外兩個水庫,將會使新加坡的淡水匯集面積從相當于國土面積的1/2擴大到2/3。
圣淘沙是新加坡最為迷人的度假小島,占地390公頃,有著多姿多彩的娛樂設施和休閑活動區(qū)域,被譽為歡樂寶石。而它曾經只是一個小漁村,被英國占領以后改造成為軍事基地,1972年再次改造成一個悠閑美麗的度假村。小島繼續(xù)了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味道,放眼望去,郁郁蔥蔥。陽光沙灘等自然景觀自不必多說,更有精致的人文景致耐人尋味。你可以在沙灘上赤足行走,沐浴海風;可以在37米的魚尾獅塔上眺望,到世界昆蟲博物館觀賞;可以到高爾夫樂園里揮桿,到夢幻島里體驗。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圣淘沙都會把自己所有的美麗與快樂時時刻刻的傳遞出來,來到的每一個人都不例外的陶醉在島上時光里。
總體來講,縱觀新加坡的綠化建設,其綠化方針是全世界最為詳細周密的:(1)每一條巷道必須種植花草樹木;(2)人行道兩旁種植灌木和喬木成為林蔭步道,使行人與車完全隔離;(3)美化高架橋和陸橋,橋上做花壇并種植攀藤類植物,使之成為綠橋;(4)選擇開花的攀藤類植物,以美化燈桿;(5)混凝土走道的寬度超過1.5米者要種樹,狹小的走道有埋設水管或溝渠者則不可以種樹;(6)停車場必須種植花草樹木,兩行停車位之間也必須種植樹木遮陽,同時,停車位上鋪設特制空心石板作為樹木根系通氣之用;(7)綠化圍墻和擋土墻;(8)路旁零星地先是整地,使土地平坦整齊再種草皮;(9)踐踏枯死的草皮隨時補植;(10)道路旁不雅觀的建筑物,均應種植高大的綠籬及花木遮丑;(11)新填土地在未開辟道路及蓋房屋之前,政府用來培植樹苗和草皮,以減少太陽的輻射;(12)施肥以改善土質,施石灰以調整土壤的PH值;(13)各街道的樹木,均需作根系通氣處理;(14)種植果樹,使新加坡成為一座熱帶果樹園之城;(15)綠化學校大操場。此外,綠化建設強調與道路、溝渠等工程的配合一次完成,避免浪費。
在植物栽種、景園設計方面,強調安全、美觀、遮陽、降低噪聲、改善局部小氣候等,并作了詳細的說明。如安全,要求選擇不易落葉及樹干較堅韌的植物,以免招致車禍。在移栽較大樹木時,注意栽植的深度,以免遇大風時被連根拔起,發(fā)生意外。
同時,為保證綠化方針的貫徹,新加坡政府與國民還堅持30年開展“美化家園”運動,不斷優(yōu)化綠化的布局結構、完善綠化體系,通過對雨水的收集利用、土地開發(fā)建設、工業(yè)轉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措施,使自然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在不斷增強公民危機意識的同時,完善措施、健全法制。
從以上特色中不難看出,以人為本的功能性是新加坡人賦予城市綠化的重要特性。強調綠化服務于人,其不是單純的追求視覺的美觀,而是深刻的表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使城市、自然、人有機的融為一體,城市即花園、花園即城市。所以,結合西安的綠化建設,我們還需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增強。
其一,整體細致的規(guī)劃是前提。在任何建設之前,政府都要進行規(guī)劃。其規(guī)劃的整體性在于其組團配套的發(fā)展思路,設計之初即將商業(yè)發(fā)展、道路出行、生活環(huán)境作為了一個整體去考慮。各個城市功能的緊密結合在組團小區(qū)中尤為明顯。由于建設之前就已經充分考慮到組團小區(qū)中的人口數(shù)量和人們的行為需求,其配套的道路、園林小品等服務設施都是依據人口數(shù)量制定的,而商業(yè)設施等生活工作網點則是與道路相配套適應的。這樣,居民的出行、工作、購物等活動都是按照先前規(guī)劃在社區(qū)之內完成的。“城市規(guī)劃—總體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一條龍的設計使得從概念到現(xiàn)實規(guī)劃的理念思路得以一直貫徹。
其二,有了完好的規(guī)劃還要有嚴格的管理與執(zhí)行使之生效。對于規(guī)劃的紅線嚴格遵守與建筑容積率的強制性控制使得規(guī)劃的思想得以實現(xiàn)。執(zhí)行不到位恰恰是城市建設中最大的問題。一些開發(fā)商勾結政府官員,隨意強占道路或綠化紅線,為了經濟利益高密度建設,使得城市的生活品質大大降低。不僅如此,一些官員的規(guī)劃意識不夠,為了所謂的政績大拆大建,為了眼前利益大肆破壞規(guī)劃,使得規(guī)劃的整體性被破壞,規(guī)劃的連續(xù)性也就更無從談起。城市的總體規(guī)劃不僅僅是一個指導綱要,更是一個行動準則,一切都要依照規(guī)劃進行,這也反過來要求規(guī)劃必須細致入微,二者是相互結合密不可分的。
其三,市場機制靈活運用。綠化管理并不僅僅是主管部門的責任,所有建設項目,如街道、建屋、開發(fā)土地的綠化都作為項目建設的組成部分,按照綠化規(guī)劃落實,驗收合格后移交綠化部門管理。對于大面積的綠化養(yǎng)護、樹木花草的管護,公園設施的維護,綠地的建設等,都用招標的方式承包或租賃經營。市場機制的有效利用可以加快城市綠化的步伐,提高綠化的成功率,調動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管理、養(yǎng)護的積極性。
其四,公眾參與從我做起。從政府工作人員到普通市民,都要堅持參加一年一度的植樹運動;各居住小區(qū)、學校、企業(yè)都有自己養(yǎng)護的綠地;所有的綠化工程都征求市民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市民承包或租賃公共綠地、花木、公園設施,推行全民管理方式,形成男女老少共同養(yǎng)護,政府、單位、群眾同心協(xié)力綠化美化城市的機制和風氣。
美好的園林景色,不僅能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人們到了美好的園林景色中,不僅感到賞心悅目,而且感到心曠神怡,神清氣爽。道路立交橋的綠化搞好了,會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風貌,是映入來到該市所有人眼簾的第一印象,而且會長記在心,影響很大。美好的市容風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資金,利于經濟、文化和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為能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居環(huán)境和美好的市容,僅僅依靠有限的公園是很不夠的,必須把居住區(qū)綠地、單位庭院綠地、道路河道綠地以及隔離防護綠地等都加以園林化,創(chuàng)建花園城市,打造宜居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