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閎
如果非要在《小蘋果》和張杰赴美領獎表演是爭光還是丟人這個選擇上站隊的話,我愿意投“爭光”一票?;蛘呤?,將這件被輿論和民眾過分關心的領獎事件,說成是利大于弊更妥帖一些。
當筷子兄弟和張杰獲得全美音樂獎的表演視頻傳回到國內(nèi)時,有人先是鼓掌,將此舉與文化輸出相提并論,美國的主流音樂大獎在手,奧斯卡、格萊美等大獎還遠嗎?未等掌聲結(jié)束,質(zhì)疑和爭議就開始喧囂。廣告時間表演、后臺頒獎、為中國人新設立的獎項,等等,讓紅人還沒回到國內(nèi)就已經(jīng)變得灰頭灰臉。
美國大名鼎鼎的老牌權威音樂雜志《滾石》也為此做出報道,質(zhì)疑“AMA中國獎是一種交易”。隨后美國第三大報紙《洛杉磯時報》也來補刀,稱“《小蘋果》假唱且怪誕,無人聽過;主持人介紹張杰失敗多次,由于他發(fā)言時間過長,所以只好迫使他下去(關燈關麥)以免不得不拉他下臺” 。
本來是喜氣洋洋穿著豹紋長款西裝,又是飆英語,又是載歌載舞發(fā)自制視頻回國內(nèi)慶祝,可被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破綻后又經(jīng)媒體不斷找出新證據(jù),從獲獎通稿變成揭穿假象的丑聞,僅僅是弄巧成拙已經(jīng)不足以形容我們這對正在事業(yè)上升期的流行音樂人了。但表面上被質(zhì)疑和嘲諷,并沒有耽擱筷子兄弟和張杰再次成為風口浪尖上人物,因為關注度而得到的曝光度也比花錢買來的宣傳更要深入人心。
從目前的一些新聞報道來看,此前陰謀論的那些比如金錢交易等等,不一定全部屬實,至少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人們還在為之爭吵。甚至AMA的主辦方也在接受采訪時,用該獎四十年的信譽來保證,《小蘋果》和張杰獲獎沒有金錢交易,并且他們是看到獲獎人的影響力和受關注度后才嚴格頒獎的。
去掉陰謀論猜測來客觀分析,能在美國人的舞臺上表演和拿獎,首先不是壞消息,至于非要說成是否長臉爭光,則是我們相當一部分國人的慣性思維,好像你一旦走出國門就意味著你強大過其他國家民族了一樣,非要將自己的榮譽感建立在攀比別人基礎之上,這既是不自信,也是傻乎乎的初級階段癥狀。
即便是鳥叔的不入流山寨版和商家的包裝行為,放在眼下中國大流行音樂的環(huán)境里,也不該成為丟臉行為?!缎√O果》無論是音樂水準還是表達方式,都不比同時代的其他華語流行音樂作品更丟人,尤其是跟那些被你們平時豎起拇指食指和小拇指傾情聆聽的大多數(shù)華語搖滾樂相比,不會更屌絲更土鱉。憑什么你們賣騷作秀就是情懷、就有高潮,而我也只是投其所好走走捷徑就要被無盡嘲諷?
那些中國人在海外注冊的牌子就回到國內(nèi)號稱意大利女裝、法國牛奶的,爭光還是丟臉他們才不在乎,他們要的就是滿足你們的虛榮心、掙你們的錢??曜有值芤惨粯?,他們也是在迎合這個時代、這里的病人,特設獎、廣告時間、假唱等等,不過是手段,筷子兄弟和張杰為那些罵他們土鱉的人爭了光才是目的。如果說這次中國音樂人海外獲獎從榮譽變成笑話,那也正是國人一貫文化虛榮心導致的,什么地方文藝團體攻占維也納金色大廳、華人大導演削尖了腦袋要去奧斯卡申奧、中國作家集體走向諾貝爾文學獎等等,不都是企圖用別人的認可來完成自己自信心的建立嗎?
丟中國人的臉—問題是我們有多少臉可丟?你是覺得我們的流行音樂已經(jīng)到了精湛并可傳承的地步了,還是覺得筷子兄弟的其他同行都非常有操守和道德地在行事?如果優(yōu)酷幫助的不是筷子兄弟而是汪峰,你覺得他會拒絕去美國領這個獎嗎?說不定人家還能借寶地來個全球直播的求婚儀式呢。
廣告時間播出、中國特設獎、名單上不見名字、被國外媒體質(zhì)疑等等,這些捆綁在一起,也可以看做是明星的增值效應。不管是美國獎項主辦方,還是贊助的商家,再還是獲獎的藝人,這樣一個獲獎事件被反復翻炒之后,已經(jīng)變成了一項拉動GDP的以小博大的經(jīng)典案例。不是雙贏,是每個層面、各個角度的全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