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薛暉
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往往把考試作為衡量學生學習優(yōu)劣的唯一依據(jù),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只重視評價和測試的區(qū)別和選拔功能,忽視評價為學生成長和發(fā)展服務的功能;只重視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忽視情感、態(tài)度等其他方面;評價過程往往只有教師一方參與,沒有學生參與評價。而現(xiàn)行《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為了全面衡量學生的外語能力,有必要研究出一種科學的評價方式。
1.以比賽的方式來進行評價
口試反映學生的聽、說技能及語音知識,但是也容易造成學生的緊張心理。因此,我嘗試著把口試改為口語競賽,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競爭的環(huán)境。我把每節(jié)課的前3~5分鐘給學生進行比賽,每次1~3人,形式有課堂劇表演、講童話故事、講笑話、講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身邊的故事;還可以2~3人一起表演對話,比如打電話、看病、找東西、購物、問路等等。每當學生上前比賽時,其余人都為他(她)熱烈鼓掌,鼓勵他們。結束之后,我和學生一起評。優(yōu)秀的我們給他(她)5顆星,良好是4顆星,一般是3顆星。一至兩個月學生都比完之后,我們再評出一、二、三等獎給學生發(fā)獎品。因此大家都踴躍參加比賽,有些學生比完了還想再比一次。
2.以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來進行評價
學生日常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xiàn)是評價的主要依據(jù),因此我對學生的課堂活動進行評價并記錄下來,如評價學生的接受能力、參與程度(是否積極發(fā)言,樂于表演)、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等等。評價只有隨時進行,才能及時衡量學生的學習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足,以利于下一步指導。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英語教學要重視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教學重點應放在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上,因此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問答作業(yè)。
3.以發(fā)展的眼光來進行評價
由于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學生評價的重點應放在自我發(fā)展的縱向比較上,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出發(fā),而不是約束,不是懲罰,更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要滿懷期望,只要有點滴進步,就要給予鼓勵。比如到一定階段,我就會對學生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背誦、聽寫、單元練習進行階段評價。在評價中重激勵,重進步。對于取得好成績,尤其是進步大的,給予表揚并發(fā)一個學生喜歡的貼畫;對于優(yōu)秀的作業(yè)和卷面,我還會在上面蓋一個笑臉并向全班展示;在背誦和聽寫中第一次待達標的或者不理想的,給他們二次評價的機會,可以重新背誦和聽寫,并以最好的那次成績記分。在測試中,對于正在進步的學生,可以適當放寬一些要求,給予較好等級。過一段時間,讓每個人數(shù)一數(shù)自己得了多少個貼匭和笑臉,并跟上一次得到的數(shù)目進行對比,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4.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情況
問卷調查主要用于評價學生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和習慣,及時反饋信息,以便我們更好地改進工作。因此在期中或在期末時,我會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比如:你喜歡上英語課嗎?你能認真完成英語作業(yè)嗎?課后能及時復習嗎?你覺得英語重要嗎?你最喜歡在英語課做什么?最不喜歡做什么?等等。我還會設計一張學習情況表,把學生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成績寫在上面,然后請學生寫自我評價,自己評價近來的學習狀況,找出進步或退步的原因;并請同學互評;請家長寫回執(zhí),了解在家里聽、說、讀的情況。通過以上調查,我們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態(tài)度,采取相應的措施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與把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相反,素質教育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使全體學生的素質都得到提高;每個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提高。“大以成大,小以成小,無棄人也”(朱熹語)。站在這樣一個素質教育的高度來考慮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及其他因素,或許會有更多更好的觀念和做法構建科學的英語形成性評價體系。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三興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