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徐廣利
“書蟲”生活從小學開始
張道強說他對文學的熱愛是從小學開始的,那時候他最喜歡上的就是語文課,但又覺得書本的知識滿足不了自己,每節(jié)課后心里都有空落落的感覺。一次課間,他軟磨硬泡從同學那里借來第一本課外書《西游記》連環(huán)畫,從此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各種題材的書籍他都不會放過。
隨著年齡與知識的增長,張道強的閱讀層次也在逐步提高。魯迅先生的《孔乙己》、《阿Q正傳》等讓他流連忘返;《少年文藝》、鄭淵潔的《童話大王》等讓他如癡如醉。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一批80后青春文學寫手異軍突起,春樹的《北京娃娃》,郭敬明的《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華》,孫睿的《草樣年華》等也給張道強的頭腦中吹來一股別樣的春風。黃曉陽的《二號首長》、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和女作家雪小禪的《刺青》、《無愛不歡》等都是他喜歡的作品。
豐富的閱讀經(jīng)歷也造就了張道強小說的獨特風貌,在《步步較量》這部作品中,他旁征博引,經(jīng)常將自己寫到的一個個情節(jié)與這些作品類似的情節(jié)進行對比,用這些名作來為自己的書做“注解”。讀者閱讀時可在幾十部小說間來回穿梭。
工作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
2000年,張道強從部隊轉(zhuǎn)業(yè),來到山東東阿黃河河務局工作。工作期間,他目睹了黃河遭到的人為破壞。部分不法分子非法采砂、違法取土、違規(guī)架橋等行為,嚴重威脅著黃河沿線人民的安全。
保護母親河的使命感促使張道強拿起筆來,不斷撰寫文章呼吁保護黃河。豐富的工作閱歷和扎實的文字功底使張道強文思泉涌,先后在《黃河報》、《中國水利報》等多家報刊上發(fā)表各類題材文章120余篇,其中描寫水政監(jiān)察執(zhí)法故事的短篇小說《較量》獲得水利部征文一等獎,并擬納入水利部《人·水·法》電視系列片拍攝。
有了前面的積累,堅定了張道強創(chuàng)作水行政執(zhí)法長篇小說的信心和決心。他以真實事件為依據(jù),用文學的手法加工潤色,并巧妙地穿插近年來的一些熱點事件,描寫了一個個生動的水行政執(zhí)法故事。
從2011年1月正式創(chuàng)作,張道強密密麻麻地寫了130多頁,有的地方還用紅筆反復修改,直到2013年,這篇長達50萬字的小說《步步較量》才初步完成。隨后,張道強又將文字內(nèi)容整理成電子版,并在搜狐原創(chuàng)頻道上連載,憑借酷似武俠小說的行文和鮮活的案例故事,小說得到不少讀者的追捧。
讓讀者成為黃河衛(wèi)士
小說《步步較量》發(fā)表后,引起了齊魯晚報、山東商報、聊城晚報、山東電視臺、聊城市電視臺、東阿縣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關(guān)注。很多人通過看報道和閱讀小說,深刻認識到了保護母親河的重要性,自覺加入到了宣傳保護母親河的行列。
2014年9月,憑借在宣傳保護黃河方面的突出貢獻,張道強獲得了山東“十大江河衛(wèi)士”的榮譽稱號,并躋身于全國“江河衛(wèi)士”評選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