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力銘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傳統(tǒng)兵學文化對領導干部的啟示
饒力銘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傳統(tǒng)兵學文化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是歷史最悠久,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廣泛社會影響力的一種文化。所謂兵學,即是育將、練兵、帶兵、用兵之學問,泛指在以國防軍事為基礎的軍事活動中形成的道德傳統(tǒng)、政治意識、價值觀念、心理素質和行為品質的總和。它從一個獨特視角,展現(xiàn)并傳承著中華民族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凸顯出民族文化的普遍性格,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號召力,是塑造一個偉大民族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先秦兵學文化又在中華傳統(tǒng)兵學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的豐厚內涵對于我們今天領導干部的道德教育,又有著直接的歷史傳承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在中華傳統(tǒng)兵學發(fā)展史上,將帥武德人格的地位和作用,是歷代軍事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官德是決定領導干部能力水平的首要因素,先秦兵家關于將德的論述,對我軍領導干部品德修養(yǎng)尤其是官德建設不無啟發(fā)?!皩⒄撸问乐乓?。為將之道,必具五德?!毕惹乇也粌H把將帥置于戰(zhàn)爭的主導地位,而且認為將帥是國家的棟梁,政治的主宰,民眾的依靠。東方“兵圣”孫武在其著作《孫子兵法》中也認為欲為良將者,首先必須具備五個方面的德性修養(yǎng),即“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所以傳統(tǒng)兵學中官德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以“忠”為根本,以“仁”為核心的“忠、智、信、仁、勇、嚴”六個方面。所謂“忠”是傳統(tǒng)儒家文化中最常見、最具有普遍價值意義的規(guī)范之一,是將德素養(yǎng)的最高境界,其涵義有三: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職守;所謂“智”,即領導者必須聰明而有智慧,遇事能準確決斷,具備精武藝、重計謀、辨利害三方面的素質;所謂“信”,即領導者必須信任自己的下屬并能夠獲得部下的信賴,要做到:立信于軍、誠信至上、取信于民;所謂“仁”是中華傳統(tǒng)將德文化的核心,即領導者必須體貼愛護下級,時刻把下屬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其涵義可概括為:利國愛民、珍愛生命、愛卒善俘;所謂“勇”是最具有鮮明官德特性的價值規(guī)范,即領導者必須有勇氣,有魄力,處事果敢,雷厲風行,能夠做到“仁勇”和“智勇”相統(tǒng)一;所謂“嚴”是治軍帶兵須臾不可離的法則,為克敵制勝之關鍵,即領導者必須做到:治軍善嚴、嚴位守職、嚴于律己、賞罰分明。歷史上關于將帥品德人格力量的作用,可以見于諸多史實,如:孫武吳宮教戰(zhàn)斬美姬,宮女可以列陣操兵;吳起為士卒吮瘡,士卒勇于為國盡忠;諸葛亮忠烈效主,蜀軍少叛將;岳飛精忠報國,帶出了精忠岳家軍;戚繼光效法岳飛,帶出威名“戚家軍”。
(一)學習傳統(tǒng)兵學文化可以提高領導干部個人能力素質
領導干部的個人素質是戰(zhàn)斗力生成的基礎,對于軍隊的建設具有直接的影響。具體來說:第一,個人素質是領導干部的工作基礎。大家都聽過“造父御馬”這個寓言故事吧,講的是有個叫造父的人正在鋤地,有父子乘車而過,馬不知什么原因受到驚嚇不走了,父子兩人一個在前面拽,一個在后面推,可是馬就是不動。于是父子倆請造父幫忙,造父從容地坐到駕駛位置,理順韁繩,揚起馬鞭輕輕一揮,馬車就動了起來。這個寓言意在說明只有具有過硬的個人素質才能駕馭一輛馬車,對于一個國家、一支軍隊也是如此,只有任用能夠駕馭這支軍隊的人擔任領導,才能使這支軍隊煥發(fā)活力、勇往直前。第二,領導者的性格特點決定一支軍隊的特色。個人素質的最大特點是影響他人,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會被部下看在眼里,并對部下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產生影響。比如善于分析的將領帶出來的軍隊肯定是一只足智多謀的軍隊,而心無所懼的將領帶出來的軍隊絕對是一只彪悍的部隊。像古代歷史上的韓信、岳飛、戚繼光,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朱德、林彪、彭德懷等等,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同、打仗思維都不同,帶出來的軍隊也各有特色。
而學習中華傳統(tǒng)兵學文化,對提升現(xiàn)在我軍領導干部的自身素質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我軍早在1942年抗戰(zhàn)時期,就曾為提升軍隊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治軍能力,在延安出版發(fā)行了《戚繼光治兵語錄》,供八路軍的干部學習參考,戚繼光在他的兵書《練兵實紀·練將》一篇中,就如何教育軍官提出了“七立”、“七戒”的論述,對我們如何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質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像其中的“正心術”、“勤職業(yè)”就是要求軍官端正思想作風、勤懇任職、忠于職守;“立志向”“習武藝”就是要求軍官有擔當和使命感,不斷學習技能強化自身素質;“做好人”、“辨效法”就是要軍官明白自身素質的重要性,認識到自身的一言一行會對部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必須注意提高自身修養(yǎng),謹慎言行??梢妼鹘y(tǒng)兵學文化的學習,可以使領導干部更好地明確自身職責,增強責任感,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
(二)學習傳統(tǒng)兵學文化可以強化領導干部識人用人能力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上的楚漢之爭,項羽最初擁兵40萬,而劉邦僅有10萬余人,而且在著名的彭城一役中,項羽僅率精兵3萬回師彭城,就將劉邦的56萬烏合之眾打的一敗涂地,還抓獲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兒,而劉邦僅僅與數(shù)十騎突圍逃走。由此可見項羽的個人能力素質之強,但是最后卻是項羽自刎烏江,項羽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項羽不懂得知人善用。項羽個人能力很強,“力拔山兮氣蓋世”,確實是難得一遇的英雄,但他手下的謀士只范增一人,而且最后還被氣跑了,劉邦地痞一個無賴事跡一籮筐,但手下卻個個都是能臣良家,正是應為劉邦有著高超的用人水平,使得他領兵打仗有韓信,出謀劃策有張良,治國理財有簫何,最終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諸如此類的傳統(tǒng)兵學文化告訴我們,如何識人用人是戰(zhàn)斗力生成的重要保證,因為無論在什么崗位,從事什么工作,人才永遠是最稀缺的資源,擁有了人才,成功才能有保障。所以通過學習傳統(tǒng)兵學文化,可以使我們現(xiàn)在的領導干部具有一雙發(fā)現(xiàn)人才的慧眼和開闊的胸襟,做到任人唯賢、大度待人、知人善用,其對提升領導干部的識人用人水平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