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榮
(黃石聚達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湖北 黃石 435000)
某型水-水換熱器管束的鈦管壁厚僅為0.5 mm,鈦管可能因振動而造成損壞,為此,對換熱器進行了設計改進。為南方沿海某390MW電廠配套設計的臥式填料函式折流桿水-水換熱器,公稱直徑為1 400mm,換熱面積1 200m2,長度11 000 mm,換熱管為 TA2?19×0.5mm焊接管,換熱器采用單回程。開式循環(huán)冷卻水(海水)進入水-水熱交換器管程,將殼側(cè)閉式循環(huán)冷卻水(除鹽水)冷卻后排入循環(huán)水排水管,閉式循環(huán)冷卻水回水經(jīng)閉式循環(huán)冷卻水泵升壓,經(jīng)水-水熱交換器冷卻后向閉式水系統(tǒng)提供冷卻水。該換熱器的結(jié)構(gòu)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折流桿換熱器結(jié)構(gòu)圖
折流圈的折流桿被分為左右45°布置,管束組裝時,奇數(shù)折流圈布置在左45°,偶數(shù)折流圈布置在右45°。折流桿的材質(zhì)為不銹鋼,折流圈之間的組裝間距為150mm。2個折流圈形成的19.5mm×19.5mm方孔用于固定換熱管,使每根折流桿均能起到支持換熱管的作用,同時增強傳熱效果。折流桿與換熱管的支撐形式,如圖2所示。
圖2 折流桿與換熱管的支撐形式
該折流桿換熱器在全圓截面內(nèi)布管,提高了殼程流體的流速,改善了進、出口處流體的流動狀態(tài),有效地利用了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在殼體上設置了外導流筒,還在殼體圓筒內(nèi)設有防沖裝置,如圖3所示。
圖3 殼體圓筒內(nèi)設有防沖裝置
當流體介質(zhì)通過普通管殼式換熱器的折流板時,主流區(qū)A是傳熱主區(qū),85%左右的熱傳遞量在該區(qū)域內(nèi)完成。B區(qū)是順流區(qū),約能完成傳熱量的15%。C區(qū)是渦流區(qū),流體在此原地旋轉(zhuǎn)或靜止不動,即為“傳熱死區(qū)”。也就是說,設備能力的15%~20%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如圖4所示。由于折流桿換熱器采用了外導流筒設計,流體介質(zhì)的流動狀態(tài)與普通管殼式換熱器不同,因而基本消除了普通管殼式換熱器通常存在的“傳熱死區(qū)”,使設備換熱面積的利用率達到98%以上。
圖4 換熱器的傳熱區(qū)
折流桿換熱器管束中的換熱管采用交錯折流桿進行固定,這種結(jié)構(gòu)使殼程內(nèi)流體能夠沿換熱管長度方向流動,換熱管內(nèi)外介質(zhì)能沿換熱管軸向相互逆流,改善了介質(zhì)的流動狀態(tài),因而具有更好的傳熱性能,并徹底消除了流體誘導振動,延長了鈦管的使用壽命。由于殼程流體流速增加,流體對管外邊界層液膜的剪力加大,從而使液膜變薄,再加上折流桿、折流環(huán)干擾產(chǎn)生的旋渦和湍流作用,既可提高該類傳熱器的傳熱系數(shù),還有除垢防垢的作用。由于折流桿換熱器將折流板換熱器的流體橫掠管束變?yōu)榭v向流,因此大大減小了殼程流體的阻力,降低了管程的泵用功率,減少了能源消耗。
殼體的不圓度和不直度、筒體內(nèi)徑超差,均會引起殼體內(nèi)流體介質(zhì)的短路,從而影響殼程的換熱系數(shù)和換熱器的傳熱效率,并且直接影響管束的裝入和抽出的順利程度。該產(chǎn)品設計間隙為8mm,間隙流體約2%,熱力計算漏流系數(shù)已含此因數(shù),如間隙增大至12mm,間隙流體約5%,設備運行時傳熱系數(shù)與計算值相比將下降6%,因此必須控制折流圈與殼體內(nèi)徑之間的間隙。由于嚴格執(zhí)行工藝規(guī)程,殼體加工精度完全達到了設計要求,使管束的穿裝順利進行。殼體加工尺寸精度,如表1所示。
表1 殼體的加工精度 mm
按照設計圖紙要求,折流桿外園為 ?5.5+0.05mm不銹冷拉圓鋼,下料后需對每根折流桿進行矯直,要求直線度允差≤0.1mm。使用特制工裝加工折流環(huán),車加工折流環(huán)的內(nèi)、外圓后鉆拉桿孔,拉桿孔之間弦長誤差不超過±0.15mm。使用專用工裝進行折流圈的組焊,組焊時利用折流環(huán)拉桿孔定位,按圖樣要求,將不銹鋼折流桿與折流環(huán)進行焊接,折流圈的加工精度,如圖5所示。
圖5 折流圈的加工精度
管板管孔的排列形式為轉(zhuǎn)角正方形排列,孔中心間距為25mm。大管板與海水接觸面為鈦復合層,小管板與海水接觸面及小管板的外圓為鈦復合層,鈦復合層厚≥5mm,管板用數(shù)控鉆床進行鉆孔,管孔直徑 ?19.2+0.05mm,管孔表面粗糙度 Ra3.2 μm,管孔加工完畢后,再鉆8×?10.5拉桿螺桿孔。
管箱圓筒為鈦-碳鋼復合板,管箱其余與海水接觸部分的碳鋼接管、法蘭等進行防腐襯膠。鈦-碳鋼復合板焊接接頭坡口,如圖6所示。鈦-鋼復合板施焊前進行焊接工藝評定,焊接工藝評定應符合NB/T47014標準要求,坡口采用冷加工方法成形,坡口表面及兩側(cè)25mm的材料表面應呈現(xiàn)金屬光澤,并進行表面清理,去除油污、氮化物、氧化物、水及有機雜質(zhì)等,鈦焊絲和鈦層應清理干凈,焊前嚴禁污染,不要用手觸摸焊接部位,否則應重新進行清理。焊前應對焊接操作人員培訓,經(jīng)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碳鋼焊縫焊接合格后才能焊接鈦層,鈦層焊接采用氬弧焊,選用鎢極氣體保護焊,氬氣的純度不低于99.99%,當瓶裝氬氣壓力低于0.5MPa時應更換氬氣瓶,鈦層焊縫表面應呈銀白色。
圖6 復合板焊接坡口
對管箱其它部位進行防腐襯膠,襯膠材料為丁基膠(HR),丁基膠是異丁烯和少量異戊二烯或丁二烯的共聚體,具有優(yōu)良的耐酸、堿、鹽水和大氣老化的特性。防腐襯膠符合GB18241.1《設備防腐襯里》標準要求,襯里方式:加熱硫化襯里(H)半硬膠(HB)。
管束組裝必須按工藝規(guī)程要求進行,管板及管孔采用HS-50清洗液進行清洗,清洗后用白綢布蘸酒精(95%)檢查管孔及管板,白綢布表面應無任何污漬為合格。對折流圈、拉桿、定距管及六角螺母等進行表面清理,去除油污、氧化物。將清理干凈的大、小管板、折流圈等零部件進行組裝,組裝應保證管板孔與折流圈相應管孔同心,同軸度誤差≤0.12 mm。組裝合格后,用潔凈的塑料薄膜覆蓋管束,防止污染。組裝后的管束,如圖7所示。
圖7 組裝后的管束
檢驗鈦管的外觀質(zhì)量,管材內(nèi)、外表面應無裂紋、折疊、起皮、針孔等目視可見的缺陷,焊管焊縫處應填充充分,圓滑過渡,管材表面允許有不超出外徑和壁厚允許偏差的凹坑、凸點。用白綢布擦拭管材表面應潔凈不染色,否則應對管材進行清洗。鈦管應具有材質(zhì)證明書和合格證,并經(jīng)渦流探傷和氣壓試驗合格(供方進行),標識符合GB3625標準要求;對鈦管抽樣進行尺寸檢驗,并取樣管進行壓扁試驗、展平試驗、擴口試驗,試驗應符合GB3625標準要求。
穿管前用白綢布蘸酒精檢查管板管孔,應不染色無任何污漬,如有染色污漬則對所有管孔進行再清洗,直至管孔清潔度符合要求。穿管時,必須保持管子表面的清潔度,工作人員應穿戴潔凈的工作服和脫脂純滌綸手套,由三人分別持鈦管的兩端及中間,保持鈦管與相應管孔同心平直。鈦管一端插裝引導器,用力平衡緩慢穿管。穿管時,從前管箱向后管箱進行穿裝,嚴禁用蠻力或錘擊穿管。鈦管穿裝間隔期或鈦管穿裝完畢后,用潔凈的塑料薄膜完整覆蓋管束,防止污染。
管子管板脹接前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同時進行模擬產(chǎn)品脹管試驗,以確定鈦管脹管后的管壁減薄率。選用進口數(shù)控象鼻子脹管器,脹管器尺寸為?19×0.5mm。試樣的材料、加工方法、管孔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與產(chǎn)品完全一致。試樣脹管分5組進行編號,預選分組扭矩為9.0、10.0、11.0、12.0、13.0Nm 。按預選扭矩對試樣分組脹接,脹管后模擬產(chǎn)品試樣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1.5倍設計壓力,保壓時間不少于2h,檢查管子管板脹接接頭的密封性并作記錄。對預選扭矩試樣脹接接頭進行拉伸試驗,獲得每組接頭的拉脫載荷。對脹管工藝試驗記錄進行分析對比,當試驗拉脫載荷大于設計允許最大拉脫載荷[q]=4MPa、水壓試驗合格的條件下,選取管壁減薄率小的1組即k=4%~5%、脹管扭矩為10Nm,作為脹接時脹管控制儀扭矩設定值。首先脹接進水處管板,由于穿管時管子露出管板的長度不一,因此必須調(diào)整管子露出管板長度,將管子伸出量統(tǒng)一控制在0.3~0.5mm,以保證管子管板焊接質(zhì)量。后脹出水處管板,脹管前必須先切除管子余量,仔細清洗切管時帶來的污漬和金屬粉末等。脹管時脹頭插入管子,輕輕頂住象鼻頭再開始脹管。為防止脹接管板發(fā)生變形及換熱管受力不均,出水管板脹管分區(qū)由外周向中心脹接。脹接過程中隨時檢查脹桿和脹珠,如有損壞必須立即更換,每脹100~120根管子用HS-50清洗液對脹管器進行冷卻和清洗。脹管過程中隨時用內(nèi)徑量表測量脹管內(nèi)徑,保持脹管后管壁的減薄率k=4%~5%,杜絕出現(xiàn)過脹或欠脹現(xiàn)象。
脹管管壁減薄率用式(1)計算:
式(1)中:k —管壁減薄率100%;
d2—換熱管脹后內(nèi)徑mm;
d1—換熱管脹前內(nèi)徑mm;
b—管板管孔與換熱管徑向間隙mm;
δ—換熱管管壁厚度mm。
對進水側(cè)已脹接完成的出水側(cè)相應部分管頭進行切管,切管器采用220V600W1 000r/min驅(qū)動電機進行切管,仔細調(diào)整切管器定距外套,確保換熱管露出管板0.3~0.5mm,保持刀尖鋒利,避免管口出現(xiàn)卷邊、毛刺、斜口現(xiàn)象,根據(jù)需要及時更換刀頭,操作時切管器要垂直頂在管板上,啟動電鉆且緩慢加力前推電鉆,不得用猛力頂及上下左右晃動電鉆。
鈦具有很高的化學活潑性,由于氣體等雜質(zhì)污染可引起焊接接頭脆化及其他焊縫缺陷,因此管口焊接必須嚴格執(zhí)行DL/T1097及相關的工藝規(guī)程,確保管口焊接質(zhì)量。凡參加施焊的焊工應經(jīng)過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并經(jīng)考核合格。管子管板自動鎢極氬弧焊機的電弧特性穩(wěn)定,具有提前送氣、延時停氣、脈沖、非接觸引弧和電流衰減功能。氬氣純度應不小于99.99%。管子管板焊接應采取防風和避免灰塵污染的措施。焊工應穿戴潔凈的工作服和脫脂純滌綸手套。焊前應先清除管板和脹管部分的雜物,然后用HS-50清洗液或濃度大于95%的酒精擦洗。管口清潔度以白綢布蘸酒精擦拭不染色為合格,加工及清洗完畢的管口嚴禁用手觸摸,暫時不焊的管口必須用潔凈的塑料薄膜覆蓋,以防污染。
管板管子焊接操作人員應嚴格執(zhí)行焊接工藝規(guī)程,焊機中心定位桿尺寸與脹后管孔內(nèi)徑間隙為0.1~0.12mm,確保在焊接過程中不晃動,鎢極加工形狀、焊接接頭形式、鎢極的設置尺寸,如圖8所示。
圖8 焊接方法
安裝鎢極時,鎢極應處于焊槍噴嘴的中心位置,不得偏斜。焊接時要經(jīng)常注意鎢棒尖端的形狀,如果鎢極尖端變圓,電弧的方向就會改變,焊縫就不圓滑,出毛邊,這時就應更換鎢極。一側(cè)施焊另一側(cè)嚴禁脹管或切管操作,以保證焊接質(zhì)量,雙側(cè)施焊時,不得同時焊接一根鈦管。
管子管板的焊接參數(shù)參數(shù),如表2所示。
表2 管子管板焊接參數(shù)
管子管板焊接時起弧和收弧位置,如圖9所示。從11點(時鐘11點位)位置起弧,順時針旋轉(zhuǎn)焊接一周后在12點位置開始衰減,在3點位置收弧,焊嘴自動返回到11點起弧位置,準備下道焊口的焊接。
圖9 管子管板的焊接位置
焊接時宜采用跳焊法,由下而上逐排焊接。焊縫表面應均勻光滑、美觀。焊縫余高應不大于0.5 mm,焊縫寬度為2~2.5mm。焊縫表面不允許有裂紋、氣孔、未熔合、焊偏等缺陷。焊縫表面呈銀白色,不允許出現(xiàn)紫色、藍色、灰色、金黃色等。對焊縫表面檢查合格后進行著色檢驗。
采用高效傳熱的折流桿換熱器設計,與傳統(tǒng)折流板換熱器相比,不僅消除了換熱管流體的誘導振動,在等效情況下,換熱面積減少了18%,減輕了設備重量,節(jié)省了設備的投資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