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萍,李敦松,黃少華,曾 玲
(1.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廣州 510260;2.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廣州 510640;3.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昆蟲生態(tài)研究室,廣州 510642)
桔小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又稱東方實蠅,食性雜、寄主廣泛,可為害芒果、柑桔、柚子、番石榴、楊桃等250 多種水果和蔬菜,是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qū)主要果蔬害蟲之一(Bateman,1972;Shukla and Prasad,1985;Vargas and Janmes,1990)。由于其幼蟲蛀食瓜果果肉而導(dǎo)致果實變質(zhì)腐爛,對熱帶、亞熱帶瓜果造成了嚴(yán)重的危害,被許多國家列為檢疫性害蟲(Southwood and Comins,1976)。目前桔小實蠅的防治仍是一個難題,許多受害水果均必須套袋才能有收成,因此尋找防控桔小實蠅新的有效途徑迫在眉睫。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Vuillemin 為一種重要的殺蟲真菌,在害蟲微生物防治的基礎(chǔ)與應(yīng)用研究中備受注目(Feng et al.,1994)。目前應(yīng)用白僵菌防治桔小實蠅尚處研究的初步階段(潘志萍等,2006;潘志萍等,2008;章玉蘋等,2009)。盡管室內(nèi)對球孢白僵菌B6 菌株對桔小實蠅成蟲具有較強的致病力,對蛹與老熟幼蟲也有明顯的致病作用,但果園溫、濕度條件與室內(nèi)差異較大,成蟲飛翔能力強,菌液一般較難直接噴施到蟲體,而老熟幼蟲在果園土表或落果化蛹,菌液未必能接觸到蛹或老熟幼蟲。因此,有必要對球孢白僵菌防治桔小實蠅的施菌方法和田間防效進一步的研究,以探索施菌的最佳時間、最佳施藥方式和最佳方案。
從田間采集被桔小實蠅為害的楊桃、番石榴等果實,收集桔小實蠅幼蟲,置于溫度 (25±3)℃,相對濕度75%-90%,光周期12 L∶12D的室內(nèi)養(yǎng)蟲室用人工飼料飼養(yǎng)2 代后供試。
從蚊子上分離到的球孢白僵菌,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真菌農(nóng)藥創(chuàng)制實驗室提供,經(jīng)本研究用桔小實蠅成蟲與蛹篩選確認該菌對桔小實蠅具有較高的致病力。
冰箱保存的試管斜面菌種,移至新鮮的SDAY斜面培養(yǎng)基上,在25℃、L∶D=8 h∶16 h 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0-15 d 后備用。
新鮮孢子粉的準(zhǔn)備:新鮮培養(yǎng)的試管斜面孢子粉接種到廣口瓶斜面SDAY 培養(yǎng)基上擴繁,在25℃、L∶D=8 h∶16 h 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后備用。
試驗材料:將室外采回的河沙過篩、洗凈后晾干,于150℃烘箱中消毒2 h,冷卻后調(diào)節(jié)含水量為5%備用。
試驗地:位于廣東省博羅縣石龍鎮(zhèn)番石榴果園,面積約2000 m2,約有60-70 株番石榴果樹,樹高3-4 m。果樹周圍地面長有一些雜草,周圍是連片的番石榴林。
1.2.1 球孢白僵菌誘集侵染桔小實蠅成蟲的方式比較
在40 cm×40 cm×40 cm 的養(yǎng)蟲籠中引入30頭羽化3-5 d 的成蟲(♀∶=1∶1),并做如下處理:
處理1:在飼料(酵母∶白糖=1∶3)中加適量的桔小實蠅性引誘劑和2mL 孢子懸浮液,混勻。
處理2:在飼料(酵母∶白糖=1∶3)中加入2 mL 孢子懸浮液,混勻。
CK:在飼料(酵母∶白糖=1∶3)中加入2 mL清水,混勻。
每個處理重復(fù)3 次,置于培養(yǎng)箱25± 1℃,RH >70%條件下培養(yǎng),每5 d 更換一次飼料,記錄,并將死蟲移出進行保濕培養(yǎng),以蟲體表面長出菌絲為有效致死,觀察20 d,統(tǒng)計死亡率。
1.2.2 三種施用方式侵染桔小實蠅幼蟲的效果比較
將100 頭的桔小實蠅老熟幼蟲挑入盛有高度為5 cm 細沙的36 cm×50 cm 托盤中,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處理:
處理1:噴施500 mL 1.2×108孢子/mL 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懸浮液。
處理2:在細沙表面放置新鮮的表面長有菌絲的僵蟲30 頭,然后噴施500 mL 清水。
處理3:在細沙表面施用麥麩培養(yǎng)的白僵菌菌粉50 g,然后噴施500 mL 清水。
CK:噴施500 mL 清水。
處理完畢后覆蓋上一層報紙,并噴施清水保濕,置于60 cm×80 cm 籠子中,置于室外自然變溫為15-28℃中培養(yǎng)。每處理3 次重復(fù)。每天保濕,觀察20 d,記錄并統(tǒng)計各處理中的化蛹率、羽化率及成蟲死亡率。
在果實掛果中后期,選取4 個處理區(qū)進行試驗,每個小區(qū)選5 株果樹,在每株樹上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隨機選取生長較一致的30 個果實,進行掛牌,分別對小區(qū)做以下處理:
處理1:噴施濃度約2.0×108孢子/mL 球孢白僵菌孢子懸浮液進行防治,除了對樹冠進行噴施外,還對果樹周圍的地面進行噴施,再覆蓋干草進行保濕。
處理2:對樹冠及周圍進行噴施40%樂斯本2500 倍進行防治;
處理3:對樹冠及周圍進行噴施4.5%高效氯氰菊酯2500 倍進行防治;
對照區(qū):對樹冠及周圍進行噴施清水。
處理后,每隔3 d 調(diào)查一次番石榴被害率,持續(xù)20 d。同時在果園四周離地面1.5 m 的地方掛誘集瓶10 個,每隔3 d 調(diào)查一次,監(jiān)測桔小實蠅成蟲種群動態(tài)。
采用簡化后的干擾作用控制指數(shù)(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IIPC)作為評價指標(biāo)。當(dāng)IIPC<1 時,表明施菌方式對桔小實蠅實驗種群有一定的影響,影響作用的大小可以用IIPC 值的大小進行估計,IIPC 越小,表明對桔小實蠅實驗種群的影響作用就越大;IIPC=1 時,表明與對照作用一致;IIPC >1 時,表明施菌方式對桔小實蠅實驗種群有促進的作用。其計算方法如式(1)或式(2):
式(1)中N0tr、N0ck分別為處理及對照成蟲起始卵量。
式(2)中I 為種群趨勢指數(shù),I'為受作用因式分解干擾i 后的種群趨勢指數(shù)。
對于處理小區(qū)分別按下式公式計算防治效果:
2.1.1 不同施菌方式球孢白僵菌侵染桔小實蠅成蟲的效果
據(jù)表1 可知,在兩種誘集感染方式處理下,桔小實蠅成蟲存活率分別為40%、41.7%,但差異不顯著,說明添加了性引誘劑在白僵菌侵染桔小實蠅的過程中并沒有起到明顯地促進地桔小實蠅感病的作用。IIPC 處于0.41-0.44,說明這兩種誘集感染方式對桔實蠅成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表1 兩種施用方式球孢白僵菌侵染桔小實蠅成蟲的效果Table 1 Infecting effect of B.bassiana to B.dorsalis adults at two types of spraying
2.1.2 不同施菌方式球孢白僵菌侵染桔小實蠅成蟲的速效性比較
從桔小實蠅成蟲被侵染到死亡時間來看,處理1 (飼料+性誘劑+白僵菌菌液)成蟲發(fā)病的時間明顯地比處理2 (飼料+白僵菌菌液)成蟲發(fā)病時間提前(見圖1)。也就是說性引誘劑有吸引桔小實蠅成蟲取食的作用,并加速了白僵菌B6 菌株進入昆蟲體內(nèi)的時間,導(dǎo)致桔小實蠅成蟲發(fā)病死亡,從而縮短了病程。
圖1 不同施菌方式球孢白僵菌侵染桔小實蠅成蟲的速效性比較Fig.1 Comparison of infecting speeds of Beauveria bassiana to Bactrocera dorsalis adults when two spraying methods used
2.1.3 三種施菌方式下球孢白僵菌侵染桔小實蠅幼蟲的效果
除了處理1 與對照在化蛹率方面差異不顯著,三種施菌方式在羽化率、成蟲存活率方面與對照差異均顯著(見表2)。因此可知,噴施孢子懸浮液、接入新鮮的僵蟲與施用麥麩培養(yǎng)的菌粉這三種施菌方式均可明顯地降低桔小實蠅種群的數(shù)量,減輕其為害,但處理組之間差異均不顯著。
以IIPC 為評價指標(biāo),施菌方式對各因子的影響大小順序為:成蟲存活率 >羽化率>化蛹率,其中以對成蟲存活率的影響最大。
從噴施球孢白僵菌B6 菌株的孢子懸浮液至試驗結(jié)束的這段期間,溫度變化范圍為14.8-31.9℃,最低日均溫16.5℃,最高日均溫28.3℃,平均日均溫21.9℃。從降雨情況看,共有10 個降雨日,其中日降雨不超過10 mm 的小雨日7 d,10-25 mm 中雨日2 d,25-50 mm 大雨日1 d,總降雨量為93.9 mm,日最大降雨量為26.5 mm,日均降雨量為4.7 mm,日均相對濕度為85.3%。
表2 三種施菌方式下球孢白僵菌侵染桔小實蠅幼蟲的效果Table 2 Effect of three spaying ways on Beauveria bassiana in fection to Bactrocera dorsalis larvae
各處理的果實平均被害率隨時間變化的觀察值見表3 所示。在果實開始成熟的初期,各處理區(qū)的防治效果差異不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處理區(qū)的果實被害率明顯地低于對照區(qū),說明三種處理方法均對番石榴果園中桔小實蠅種群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
用不同處理方法進行防治,取得的效果也明顯不同。從表3 防治效果可知,效果最好的是用樂斯本進行噴霧防治的小區(qū),持效期長,控制作用明顯;其次是噴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懸浮液與施用高效氯氰菊酯的小區(qū)。后兩種處理防治情形相似,前期防治效果基本一致,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雨水的沖刷,白僵菌防治的優(yōu)點變得更為突出,防治效果時間更長。這說明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桔小實蠅接觸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后便能很快地侵入蟲體,不易被雨水沖冼失效,從而保證了球孢白僵菌的防治效果。
表3 果園球孢白僵菌防治桔小實蠅的試驗結(jié)果Table 3 Results of treatment on Beauveria bassiana control Bactrocera dorsalis in orchard
對于實蠅類害蟲來說,均有落地化蛹的習(xí)性。這時害蟲處于靜止期,是利用蟲生真菌防治的理想時期。應(yīng)用球孢白僵菌防治桔小實蠅,因幼蟲為鉆蛀為害,與釋放菌株接觸機會更多的是成蟲或蛹,因此尋找適宜的球孢白僵菌施菌方式,合理地評價其對桔小實蠅田間防效是非常必要的。在白僵菌侵染寄主的影響因素中,溫濕度是至關(guān)重要的(林華峰等,1999)。在田間施用白僵菌時,應(yīng)充分地考慮到分生孢子易受溫濕度、紫外線等因素的影響而失活。本試驗中用麥麩培養(yǎng)的菌粉,孢子能在麥麩上保存一段時間,不易分解失活且有保濕的作用,加上雨水沖冼沉淀,使分生孢子容易接觸到桔小實蠅的蛹,因此防治效果較好;在接入了新鮮的僵蟲時,除了分生孢子能在僵蟲體內(nèi)存活一段時間外,僵蟲還能不斷地產(chǎn)生新的分生孢子,加上雨水沖冼沉淀在沙土中,也較易接觸到在沙土中化蛹的桔小實蠅,但費時工作量大,不宜提倡田間使用。而直接噴施白僵菌孢子懸子浮液時,由于分生孢子直接裸露在大氣中,易受溫濕度、紫外線等因素的影響使孢子失活,因此,應(yīng)采用適宜的保護劑如熒光素鈉、七葉靈和小孽堿等,與適當(dāng)?shù)妮d體如滑石粉、高嶺土、凹凸棒土、硅藻土等來增加孢子在環(huán)境中的穩(wěn)定性,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發(fā)和侵染的適宜溫度為20-25℃,對其他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較高,如濕度較低,孢子不能正常萌發(fā),致病效果較差;如果連續(xù)降雨或噴藥后一次性較大的降雨也可直接影響白僵菌孢子粉的附著,降低田間防治效果(應(yīng)盛華和馮明光,2001;許壽濤等,2002;濮小英等,2004)。本試驗中,氣溫始終既適合桔小實蠅的繁衍,也適宜球孢白僵菌侵染,而且噴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懸浮液后多為陰雨天氣,有利于桔小實蠅感染發(fā)病,因而獲得了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尤其值得關(guān)注的是,本試驗田間防治在完全自然的條件下進行,證實了使用球孢白僵菌防治桔小實蠅為害的可能性。廣東省春季溫度較高、水雨較多,是多種作物的生長季節(jié)和害蟲的盛發(fā)季節(jié),也正是最適合使用球孢白僵菌控制這些害蟲的季節(jié)。
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白僵菌能在土壤保持較穩(wěn)定的致病力,能侵染土壤中落地化蛹的桔小實蠅,這對尤其是具有土壤生活史的實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在桔小實蠅化蛹高峰期,適時施用白僵菌與高效低毒殺蟲劑混用、輪用或與其它防治措施配合使用,有利于控制該蟲發(fā)生。果園的小氣候相對較穩(wěn)定,噴施的白僵菌較容易定殖,不易散失,而且果園的環(huán)境條件可人為地創(chuàng)造,形成一個有利于白僵菌流行的環(huán)境,提高白僵菌可持續(xù)的防治效果。
References)
Bateman R,Carey M,Butt D,et al.Screening for virulent isolates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against the desert loust Schistocerca gregaria[J].Biocontrol Science.Technology.,1996,6 (4):549-560.
Feng MG,Poprawski TJ,Khachatourians GG.Production of 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 for insect control:Current status [J].Biocontrol Science Technology,1994,4:3-341.
Li HF,Li ZZ,Hu,C.Influence of drug form and host state on germination and infection of Beauveria bassiana [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10 (5):612-614.[林華峰,李增智,胡 萃.施菌方式和寄主狀態(tài)對白僵菌萌發(fā)與侵染的影響[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1999,10 (5):612-614]
Pan ZP,Li DS,Huang SH.Susceptibil ity of Bactrocera dorsalis(Hendal)to the hyphomycete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 Vuillemin[J].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6,25 (5):518-519.[潘志萍,李敦松,黃少華.球孢白僵菌對桔小實蠅致病力的測定[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6,25 (5):518-519]
Pan ZP,Li DS,Zeng L.Effects of environmenta l factors on the pathogenicity of Beauveria bassiana to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2008,30 (1):13-171.[潘志萍,李敦松,曾玲.環(huán)境因子對球孢白僵菌侵染桔小實蠅致病力的影響[J].環(huán)境昆蟲學(xué)報,2008,30 (1):13-171]
Pu XY,F(xiàn)eng MG,zhang LJ,et al.Field trials of a Beauveria bassiana formulation against aphids and its shelf-life at ambienttemperature[J].Mycosystema,2004,23 (2):233-240.[濮小英,馮明光,張麗靖,等.白僵菌孢子懸乳劑田間控蚜效果與常溫貨架壽命測定[J].菌物學(xué)報,2004,23 (2):233-240]
Southwood TRE,Comins HN.A synoptic population model [J].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1976,45 (19):949.
Xu ST,Ying SH,F(xiàn)eng MG,et al.Time specific infection rate of Beauveria bassiana on Myzus persicae after topical inoculation of conidial suspension[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2,13 (6):701-704 .[許壽濤,馮明光,應(yīng)盛華.球孢白僵菌對桃蚜接種后特定時間內(nèi)的侵染率.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2002,13(6):701-704.
Ying SH,F(xiàn)eng MG.Optimal components for emulsifiable of Beauveria bassiana conidia [J].Acta Phytophyl Sinica,2001,28 (4):345-351.[應(yīng)盛華,馮明光.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乳懸劑的配方篩選[J].植物保護學(xué)報,2001,28 (4):345-351]
Zhang YP,Huang SH,Li DS,et al.Control effect of Beauveria bassiana B6 strain on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J].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2010,26 (Suppl.)14-18.[章玉蘋,黃少華,李敦松,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6菌株對桔小實蠅的控制作用.中國生物防治,2010,26 (增)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