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月芳
張家港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江蘇張家港 215611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壓力的增加,月經紊亂的現象越來越多,女性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時有發(fā)生,相關統(tǒng)計表明,子宮異常出血多為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粘膜下肌瘤引起。傳統(tǒng)診斷性刮宮術在子宮異常出血診斷上的誤診率和漏診率較高,不能令人滿意,宮腔鏡因其能直接觀察宮腔內情況,可以更好地了解導致子宮出血的部位、原因且可以治療子宮出血而得到越來越多的臨床醫(yī)生的應用。為了比較宮腔鏡與傳統(tǒng)診刮術在子宮異常出血中診斷的應用,現選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間該院收治的54 例子宮異常出血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行宮腔鏡下檢查治療子宮內良性病變的住院女性患者54 例。年齡最小者23 歲,最大的54 歲,平均年齡41.38歲。術前B 超示單純內膜增厚7 例,伴回聲不均13 例,宮腔占位(1 個或多個)15 例,內膜增厚伴多個宮腔占位15 例,4 例未見異常。
所有患者均先行傳統(tǒng)診斷性刮宮術,后行宮腔鏡檢查及治療。
1.2.1 診斷性刮宮 常規(guī)排除感染及排除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等不能耐受手術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擴宮5~7.5 號用小號刮匙先刮宮腔1 周,如發(fā)現宮腔內不平或有占位,用吸管吸宮,或擴大宮口后用卵圓鉗鉗出組織。取出組織送常規(guī)病理檢查。術后防感染治療3~5 d。
1.2.2 宮腔鏡檢查 術前常規(guī)檢查無明顯禁忌證,排除陰道活動性出血、生殖道感染、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宮腔鏡采用德國產STORZ(型號2220020)宮腔鏡檢查鏡及電切鏡系統(tǒng)(3.5 mm纖維導光束;175 W 冷光源)。全身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擴宮5~8 號,置入宮腔鏡,生理鹽水作為膨宮介質,膨宮壓力為80~100 mmHg,灌流液速度為280 mL/min。按宮腔鏡操作常規(guī)進行,按檢查宮底和前、后、左、右側壁、雙側宮角、輸卵管開口順序,最后檢查宮頸管口及宮頸管。在直視下觀察宮腔形態(tài)、內膜色澤;血管粗細、走向;肌瘤及息肉的大小、附著部位,有無蒂及蒂粗細。如為內膜增厚,退出宮腔鏡,刮匙作診刮術,后再置入宮腔鏡檢查后無異常后退出宮腔鏡。如需治療,則擴宮至10號,換電切鏡置入宮腔,采用環(huán)形電極沿肌瘤及息肉根部切除肌瘤及息肉。取出組織送常規(guī)病理檢查。術后防感染治療3~5 d。
宮腔鏡標準:息肉呈卵圓形、圓錐形、三角形或不規(guī)則型突出物,單發(fā)或多發(fā),富有光澤,色大多鮮紅,表面光滑,有時見微細血管網紋。粘膜下肌瘤典型的呈圓形包塊,被覆的內膜呈萎縮狀,色澤較周圍的內膜淡,表面可見擴張的血管網,表面光滑,有時與息肉不易鑒別[1]。診斷性刮宮標準:子宮內膜息肉:刮出紅色柔軟的贅生物。肌瘤:刮出白色質硬的組織。B 超以子宮內膜偏厚(10~24 cm)、內膜偏厚伴回聲不均、宮腔占位,內膜偏厚伴宮腔占位為陽性指標。病理以病理科診斷為標準。
比較宮腔鏡與診刮術的術中診斷、術后病理結果的相符性。
研究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
經病理診斷,54 例子宮異常出血患者有32 例患者為子宮內膜息肉,20 例為子宮粘膜下肌瘤,1 例為子宮內膜癌,1 例為子宮內膜過度增生。
與病理學診斷比較,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檢查符合率為90.6%,診斷性刮宮術符合率為68.8%,宮腔鏡檢查符合率明顯高于診斷性刮宮術,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子宮內膜息肉的宮腔鏡、診斷性刮宮診斷與病理學診斷符合率比較
與病理學診斷比較,子宮粘膜下肌瘤宮腔鏡檢查符合率為85.0%,診斷性刮宮術符合率為65.0%,宮腔鏡檢查符合率明顯高于診斷性刮宮術,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子宮異常出血是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以往診斷功能障礙性子宮出血經診刮后如病理診斷無異常而大多予調經止血治療。但往往反復發(fā)作,又需經反復診刮甚至子宮切除術才能治愈。宮腔鏡的問世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子宮異常出血是最早也是最常見的宮腔鏡檢查適應癥[1-3]。該組患者均因異常陰道出血先行傳統(tǒng)的診斷性刮宮術,后因癥狀無明顯緩解或緩解一段時間后又復發(fā)后行宮腔鏡檢查。該研究顯示子宮異常出血,多由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粘膜下肌瘤所致,宮腔鏡組在子宮內膜息肉、子宮粘膜下肌瘤等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診斷性刮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宮腔鏡在診治子宮異常出血中有明顯優(yōu)勢。宮腔鏡直觀、安全,準確、可靠,不但可直接觀察子宮內出血部位的病變,而且可對各種病變進行治療,對大多數病例有長期療效,已形成了宮腔內良性病變的保守治療方法。而診斷性刮宮術因其盲目操作,只憑手感,往往遺漏病灶[4]。據統(tǒng)計,盲目刮宮有25%的子宮內膜根本未接觸到[5]。國外曾有報道傳統(tǒng)性診斷性刮宮術漏診率10%~35%[6]。宮腔鏡檢查可在直視下對子宮內膜息肉、粘膜下肌瘤進行完整切除,亦可切除病變或增厚的子宮內膜或對宮腔粘連進行分離,且術中可有效止血,切下標本不干擾病理診斷,提高了病理診斷的準確性[7]。傳統(tǒng)的診斷性刮宮術可能將息肉刮成碎片,與子宮內膜碎屑混在一起,可造成病理診斷困難,形成假陰性;并且在宮角部,或輸卵管開口處的息肉,或息肉柔軟、散在,不易刮到,易漏診。子宮粘膜下肌瘤因其堅韌,刮宮時亦難以刮出,造成病灶遺漏。宮腔鏡檢查發(fā)現良性病變中以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息肉、粘膜下子宮肌瘤為最多見。診斷的準確率提高無疑會對臨床正確治療提供極大的幫助,提高了治愈率。
表2 子宮粘膜下肌瘤的宮腔鏡、診斷性刮宮診斷與病理學診斷符合率比較
綜上所述,宮腔鏡檢查治療術在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粘膜下肌瘤引起的子宮異常出血的治療中確有其準確性及獨特的優(yōu)勢,值得臨床推廣。
[1]夏恩蘭.宮腔鏡學及圖譜[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32-138.
[2]李海倩,趙杰惠,黃靜,等.宮腔鏡在子宮異常出血中應用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4(13):68-69.
[3]張軍蓮,石月圓,黃玉珍.宮腔鏡在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診治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3):59-60.
[4]王娟.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4):2307-2309.
[5]曹靜威,李玉鳳,劉世新,等.宮腔鏡聯合超聲觀察子宮異常出血臨床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24(2):219-221.
[6]黃志欣,杜敏,吳秀霞,等.宮腔鏡在圍絕經期及絕經后子宮異常出血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946-2947.
[7]劉素婷,翟偉,孫霞.宮腔鏡與診斷性刮宮對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診斷價值的對比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17):1400-1401.